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FLT3-ITD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3月1日~2017年6月1日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207例,取入组患者骨髓标本。采用PCR法检测FLT3-ITD基因的突变情况;采用染色体R显带技术在获得相应染色体后制片、显带,每份标本自动挑选出20个分裂相对清晰的核型完成核型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随访及预后等进行分析,评价FLT3-ITD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价值。结果:207例AML患者的标本中42例存在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率为20.29%。FLT3-ITD阳性患者中有3条显示带;42例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结果表明FLT3-ITD基因突变多依次首尾相接,并且其中插入多个核苷酸,但是所有的突变均为框内突变;根据FAB标准及WHO标准分级,42例FLT3-ITD阳性患者中M0占0.00%,M1占2.38%(1/42)、M2占23.81%(10/42)、M3占0.00%、M4占2.38%(1/42)、M5占69.05%(29/42)、M6占0.00%、M7占2.38%(1/42);FLT3-ITD阳性患者的白细胞(WBC)水平和完全缓解(CR)率均低于FLT3-ITD阴性患者(P0.05)。结论: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WBC水平和CR率低于阴性患者,能作为临床危险因素用于AML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12.
大鼠陈旧性坐骨神经缺损修复期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陈旧性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期限,观察自体神经移植对大鼠陈旧性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清洁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切除大鼠左侧部分坐骨神经,制作神经缺损模型.神经损伤后1、3、6个月用对侧自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作为A1、B1、C1组,不予修复作为对照A2、B2、C2组.术后每周观察步态、足趾皮肤及腿部肌肉的变化.第2次术后3个月,进行电生理检查、荧光金(fluoro gold,FG)逆行示踪、腓肠肌Masson染色、再生神经亮绿.变色酸2R-磷钨酸法染色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神经损伤后各组大鼠均有足部溃疡、跛行等失神经表现,修复术后2个月,A1、B1组溃疡愈合,跛行改善,其余各组仍有溃疡、跛行.修复术后3个月,A1、B1、C1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21.84±6.74)、(20.02 ±4.17)、(16.09±8.21)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AMP)波幅分别为(12.68±4.38)、(9.20±3.43)、(1.22±0.39)mV,A1、B1组与C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B2、C2组未记录到CAMP.FG逆行示踪观察,A1组阳性细胞最多,胞体较大,B1组居中,C1组阳性细胞最少,胞体最小.腓肠肌Masson染色示A1、B1组腓肠肌纤维形态接近正常,G1、A2、B2、C2组肌纤维明显萎缩.A1、B1、C1组肌纤维横截面积为(340.73±118.46)、(299.88±119.75)和(54.33±53.43)μm2,A2、B2、C2组为(78.60±51.38)、(65.62±25.36)和(40.93±28.22)μm2.A1、B1组与C1、A2、B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形态观察,A1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多,直径粗,髓鞘厚;B1组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形态与A1组相似;C1组中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少,纤维细,髓鞘薄:A2、B2、C2组则仪见SC及增生的胶原纤维.结论 自体神经移植能不同程度修复缺损1个月和3个月的大鼠坐骨神经,但对缺损6个月的大鼠坐骨神经修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13.
目的探讨应用伊班磷酸钠对预防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58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28)。试验组:应用伊班磷酸钠注射液2 mg静脉点滴,连续两天,每3个月1次,随访1年。所有受试者均每日服用钙尔奇D 600 mg。对照组仅服用相同剂量的钙尔奇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BMD)、骨代谢生化指标、平衡能力、疼痛症状以及跌倒和骨折发生率的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腰椎BMD均有显著上升、骨生化代谢指标发生变化,骨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但是试验组的变化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P0.05);用药干预后患者跌倒次数以及骨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用药干预后患者的平衡能力较前明显增强(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结论伊班磷酸钠干预是降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14.
目的:探讨成人髓母细胞瘤(MB)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成人MB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13例中,单发12例,位于小脑上蚓部4例,小脑半球5例,桥小脑臂1例,第四脑室3例。多发1例,累及双侧小脑半球及蚓部。肿瘤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T1WI等、稍低信号,T2WI等、稍高信号,DWI(b=1 000s/mm2)为稍高或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9例可见不同程度囊变。9例病灶周边见轻度水肿。4例病灶周围未见明显水肿。发生于中线区7例,其中4例肿瘤前方可见脑脊液间隙。增强扫描肿瘤实质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中度强化6例,轻度强化5例;2例可见脑膜尾征。所有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阻塞性脑积水。结论:成人MB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肿瘤前方脑脊液间隙、易囊变、DWI呈高信号、瘤周无或轻度水肿、多数轻中度强化等特点有助于明确诊断,但需与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415.
陈旧性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的变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的变化。方法 切断成年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形成10mm缺损。于术后1~12个月不同时间段取材。标本用p75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S-100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另部分标本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神经损伤后1个月,损伤远端神经中p75NTR和S-100的表达最多,在损伤后6个月时p75NTR降至正常水平,S-100则在损伤后9个月时消失。电镜下,雪旺细胞出现在神经内膜管内,神经内膜管下及内膜管周围有大量胶原原纤维增生。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中p75NTR的表达增加,但随损伤时间的延长呈进行性下降,伤后6个月时消失。  相似文献   
416.
【目的】 观察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V(β1,4 galactosyltransferase V,β-1,4-GalT V)在生理病理状态下体内外施万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β-1,4-GalT V在体内外施万细胞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学作用。 【方法】 (1)制备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和切断模型,利用足迹试验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al index, SFI);应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建立炎症模型。通过real-time PCR方法,分析β-1,4-GalT V mRNA在损伤及炎症性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利用RT-PCR扩增β-1,4-GalT V基因,克隆至pGEM-T载体,经体外转录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 V 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观察β-1,4-GalT V mRNA在大鼠正常、损伤及炎症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采用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相结合的方法检测β-1,4-GalT V的具体细胞定位。(2)利用RNAi和细胞转染等技术干扰β-1,4-GalT V在施万细胞中的表达,运用Lectin Blot检测施万细胞在生理和病理状态N寡糖链合成情况。 【结果】 (1)β-1,4-GalT V mRNA在坐骨神经夹伤后2 周与切断1 周时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及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β-1,4-GalT V主要表达于S100阳性的施万细胞中。β-1,4-GalT V mRNA的表达水平与体内炎症模型中LPS作用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体外细胞培养时β-1,4-GalT V mRNA的表达水平及N糖链的合成也与LPS的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有关。干扰β-1,4-GalT V的表达后可明显抑制N糖链的合成。 【结论】 β-1,4-GalT V主要定位于施万细胞中,与正常生理状态下的施万细胞相比,无论是坐骨神经损伤或炎症等病理状态下体内的施万细胞,还是LPS处理的体外培养的施万细胞,其β-1,4-GalT V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提示β-1,4-GalT V在施万细胞的生理病理过程均发挥重要的作用。干扰了施万细胞中β-1,4-GalT V表达后其N糖链的合成也显著减少,证实了β-1,4-GalT V与N糖链的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17.
目的 探讨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情况.方法 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9月~2012年8月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9例.对围术期失血量在性别、年龄、骨折AO分型和创伤前是否应用抗凝药物等因素间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8.6±7.8)min.术前血红蛋白下降(16.4±5.8)g/L,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9.1±6.7)g/L.围术期理论失血量为(960.1±142.5)mL,其中显性失血平均为(172.3±20.7)mL,隐性失血平均为(790.2±116.3)mL,术前失血量为(355.6±57.9)mL.年龄≥80岁组患者隐性失血为(904.6±134.6)mL显著高于<80岁组患者的(736.5±1 10.8)mL,而长期应用抗凝药物患者隐性失血(886.5±128.3)mL,显著高于术前未应用抗凝药物患者的(730.4::±120.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隐性失血量较多,应着重加强高龄、长期应用抗凝治疗患者的监测.  相似文献   
418.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在生源层次结构、专业方向培养、创新能力教育及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其自身特点.为了更好地保证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构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体系,优化招生录取制度,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导师考核机制,努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从而保证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及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19.
目的:用HRP逆行示踪法评价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辅加神经再生素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壳聚糖套管和聚乙醇酸纤维组成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并辅加神经再生素,修复大鼠的坐骨神经缺损(10mm)。术后24周时,进行大鼠HRP逆行示踪试验。结果: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均出现数量不等的被HRP标记的神经元胞体。结论: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辅加神经再生素对缺损的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神经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420.
目的:利用电生理学指标评价人工组织神经修复狗坐骨神经缺损后的效果。方法:以狗作为实验对象用人工组织神经辅加神经再生素、或自体神经桥接坐骨神经30mm缺损;在术后6个月时,采用在体引导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方法及肌电图的检测。结果:人工组织神经移植和自体神经移植相比再生的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或肌电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组织神经具有良好的神经再生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