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目的 对嵌顿性腹股沟疝并发肠坏死的坏死程度分级,探讨不同坏死分级下行一期无张力疝修补的可行性.方法 对35例嵌顿性腹股沟疝并发肠管坏死患者,依据嵌顿时间、肠管形态、疝囊及周围组织炎性程度以及有无腹膜炎体征对肠坏死程度进行分级,对22例1级坏死患者,4例2级坏死患者根据个体化原则的综合治疗下行肠切除吻合并一期无张力疝修补.结果 选择性26例一期无张力疝修补患者没有死亡病例.术后阴囊血肿2例,切口感染3例,其中1级患者1例,2级患者2例,经换药未除去网片痊愈.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无排异反应发生,复发1例.结论 正确评价坏死的程度,结合患者的耐受情况,个体化原则的综合治疗是嵌顿疝肠坏死切除一期无张力疝修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3D(MSCT-3D)不同后处理技术在儿童Poland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3年临床发现的6例儿童胸廓不对称患儿行MSCT检查,全部病例图像均在工作站进行3D后处理,包括:容积重组(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或)曲面重组(CPR),比较不同后处理技术对Poland综合征的显示效果。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全部病例MSCT均诊断为Poland综合征,VRT能清楚显示胸壁软组织、肋骨及肋软骨的异常改变,SSD对肋骨病变显示良好,但对软组织及肋软骨无法显示,CPR对软组织及肋软骨局部细节显示清楚,但无法显示病变轮廓,缺乏整体感。MIP能真实反应肋软骨形态及密度改变,但与肋软骨周围组织关系的显示不清。结论:Poland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传统的X线检查无法满足对该病的诊断要求,随着CT-3D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它能立体、全景式的显示该病形态学改变,及早、准确的诊断该病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胃腺癌分化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胃腺癌组织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活性,研究其与癌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以125I-LDL为配体,采用受体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胃腺癌及其周边组织LDLR活性.结果:胃腺癌组织与其周边正常组织LDLR活性差异明显(P<0.01),但LDLR的亲合性和特异性无明显改变;分化好与分化差的腺癌组织的LDLR活性差异显著(P<0.01).结论:胃腺癌组织LDLR活性明显增高,组织分化越低,LDLR活性越高.  相似文献   
84.
随访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顺利出院病人190例,60%以上抗凝不足,出现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对症者15例(8.06%),死亡6例(3.23%)。对出现严重抗凝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5.
86.
吕德泉  王春祥 《腹部外科》2003,16(3):190-190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我院因溃疡病急性穿孔、出血和幽门梗阻而行胃大部切除术 76例 ,其中十二指肠球前壁穿孔 7例 ,十二指肠球前壁溃疡伴出血 1例 ,均采用十二指肠球后壁或胃窦后壁矩形瓣封闭十二指肠残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76例中 7例十二指肠球前壁穿孔 ,1例出血。 8例病人均为男性 ,最小年龄 2 8岁 ,最大年龄 6 8岁。2 .手术方式 :8例均采用胃大部切除术。十二指肠端治前壁溃疡远侧边缘切除 ,后壁预留肠壁皮瓣超出前壁约 2 .5~ 3cm ,将粘膜层剥除 ,也可将部分胃窦后壁预留 ,处理方法与十二指肠球后壁相同…  相似文献   
87.
我院1985年10月至1992年2月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388例,其中14例术后大出血,现就其出血原因、临床特征及其处理原则讨论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经胸  相似文献   
88.
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1991年11月至1994年4月,我们行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50例。男15例,女35例。年龄20~54岁,瓣膜病变均为风湿性。其中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替换术9例,二尖瓣替换术41例,本组病例全部存活。术后3周用超声多普勒检测心功能,50例均显示心功能良好,CI、SV、CO、EF均明显优于同期施行常规切除瓣下装置二尖瓣替换术的病人。文中对该种手术方法、适应证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9.
本文对体内手性药物分析中的 HPLC非手性柱 手性柱联用技术和直接进样法两方面进行综述。主要报道了非手性柱 手性柱切换联用模式及其流动相匹配、峰展宽现象和非手性柱 手性柱直接相连模式 ;以及叙述了柱切换直接进样 ,特殊手性固定相直接进样 ,固相衍生化直接进样。  相似文献   
90.
李欣  王春祥  赵滨 《放射学实践》2003,18(12):861-864
目的:探讨对比剂增强自动触发磁共振三维血流成像(3D CE MRA)技术在小儿腹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1年3月~2003年6月对临床拟诊腹部实体肿瘤和腹腔大血管病变的46例患儿行常规MRI扫描和3D CEMRA检查,年龄生后1天~14岁,平均4.8岁。腹部实体肿瘤40例,腹腔大血管病变6例。全部患者检查前行肘静脉穿刺并保留静脉通道.镇静睡眠后注射2~3倍剂量非离子型对比剂。扫描采用Smart Prep Angio。对比剂智能捕捉技术。结果:本组检查成功率97.83%。40例实体肿瘤中,3D CEMRA显示肿瘤起源2例,肿瘤侵犯和包绕腹主动脉11例,下腔静脉闭塞3例,肾动静脉受侵蚀闭塞6例,肾蒂受肿瘤牵拉变细3例,腹腔动脉干、肠系膜上动静脉及睥静脉移位共12例,门静脉及其左右肝内分支受侵犯3例。腹部大血管病变6例。结论:3D CEMRA技术对巨大腹膜后肿瘤的起源定位具有诊断价值。结合多方位的断面图像不仅可以了解腹腔重要大血管被肿瘤浸润包裹和推挤移位情况,而且可对肾脏受浸润破坏情况进行术前评估,从而为临床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比较可靠的影像学依据。3D CEMRA是无创显示体腔大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