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9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医临床的优势之一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个性化诊疗体系,中医理论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精华全部体现和包容于中医的个体诊疗过程中。如何进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是关系到如何发挥中医自身优势的关键问题。1中医临床个体诊疗信息采集平台建立的渊源与理论基础1.1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72.
名老中医有效经验方是中医学术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名老中医经验方的研究缺少实证,对组成、适应症的确定主观性较强。本文提出名老中医经验方必须来源于真实临床,以病例数据作为证据支撑。在阶梯递进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理论指导下,以薛伯寿教授宣透解毒饮为例展开实践,分为有效方药初步发现、有效方药优化、有效方药验证3个步骤。有效方药优化为梯面期,以观察性研究为主;有效方药验证为竖面期,以验证性研究为主。总结提出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重病例积累,包括有效和无效病例;对计算机挖掘的数据需要进行人机结合交流;保留中医个体化辨证论治的特点,允许有效方药一定范围内的加减;提高研究质量,研究方法要符合临床研究基本要求,促进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73.
名医余瀛鳌432例调肝法医案辨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基于"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挖掘名医余瀛鳌调肝法的辨治规律.方法 以余老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医案为数据源,筛选调肝法为主要治法的相关医案,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发"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1.5)",构建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确定余老调肝法的核心药物组合,用药模式,应用病证及合并治法.结果 通过分析432份门诊病案后认为,余老常运用调肝法治疗月经不调、肝癖、胁痛等;辨证多为肝郁气滞、肝郁血瘀、肝郁脾虚、肝肾亏虚;治疗时常合并通络法、育阴法等治法;核心药物配伍为柴胡-香附.结论 运用"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可发掘余老调肝法的临床诊疗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74.
中医学是以临床医学为基础的学科,辨证论治诊疗实践产生的临床诊疗信息是重要的科学基础数据。本文探讨了旨在实现中医临床诊疗数据存储、分析、利用,并支持观察型中医临床研究分析的中医临床数据仓库及挖掘分析平台的构建和研究,并结合开发实现的平台,分别就中医临床信息模型、多维数据模型、抽取-转换-装载处理、数据规范化整理和挖掘分析平台集成等进行了分析论述。同时针对如何有效的进行挖掘分析应用的问题,探讨了数据预处理、分析目标问题确定和结果的阐释等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5.
整理挖掘名老中医诊疗眩晕病辨证思维模式的思路与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历代名老中医的诊疗经验,是他们在临床实践中与中医学理论结合、突破、创新的结果。中医专家的诊疗经验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原则和名老中医的独创心得或见解,是发展中医药学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76.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模式探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总结既往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模式,认为以往研究存在信息量少、时限短、受研究者素质影响较大、缺乏横向比较、缺少验证性研究及机理探讨等缺点.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基于临床,规范采集临床信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知识的迅速发现,采用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法解析结果,总结经验;同时对挖掘总结的结果进行验证与评价,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理及临床有效的原因.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应当遵循"临床信息采集-挖掘提取经验-临床应用验证-机理机制研究-理论指导临床"的模式,建立有关的技术平台,从临床中来,再到临床中去,反复总结,不断提升.结果:该模式对促进名老中医经验的继承发扬,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7.
中医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在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着显著的疗效.但由于许多临床诊疗方法、方案和技术缺乏系统和规范的研究,影响了其推广应用和对外交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0年设立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本项目通过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和方案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科学严谨的技术规范研究,推出一批达到国内或国际一流水平的,具有中医特色和治疗优势的临床诊疗技术,从而达到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完善中医临床诊疗技术体系,培养中医临床研究队伍的目的.项目自2000年实施以来,共立项4批200余项课题.200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2000年度和2001年度立项的全部85个项目进行了验收鉴定,结果通过验收71项,中止5项,结题3项,延期6项.在通过验收的项目中又有43项通过鉴定,其中有的课题已制作好课件并通过课件鉴定,进入了推广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利用名老中医结构化病历数据库,开展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适用性研究.方法:采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录入医案,使症状、舌脉等临床信息形成关系数据库.结果:A组按照<标准>判断与其符合者为155例,符合率为16.01%(155/968),175诊次,符合率为9.35%(175/1870);B组按照<标准>判断的结果98.34%与专家判断一致,同时,<标准>将1.66%的诊次判断为肝脾不调证.结论:证候诊断标准与专家判断符合率低,标准不能适应临床实际的需要,今后应采用专家共识结合临床实际数据的方法,研究形成基于不同层次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79.
介绍了利用复杂网络与点式互信息法分析挖掘名老中医用药经验。复杂网络方法主要用于总结名老中医临床核心处方及常用药物配伍特点,点式互信息法用于分析临床随症、随证、随病加减变化规律,两法结合,可较完整地总结名老中医处方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80.
中医药(临床)信息学是中医药信息学的分支学科,首先阐述中医药(临床)信息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医药(临床)信息学对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论述了本学科的建设思路,明确学科的目标、方向、定位及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指出培养专业人才、完善梯队建设;研究方向相互协作,科学研究与服务相结合: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科整体发展;加强系统平台建设,提高学科综合服务能力是中医药(临床)信息学科建设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