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综合类 | 34篇 |
预防医学 | 12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95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8篇 |
2000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中医临床遣方用药思维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的思维体系融合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思维特点,并自形成以来一直保持着传统的思维模式。由于缺乏对其思维模式的认识及诊疗技巧局限于个体经验的积累,使其难以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阻滞了中医学的发展。因而,揭示中医临床思维的特点和内涵,寻找其与现代思维科 相似文献
153.
舌诊是中医学四诊手法之一 ,中医舌诊就是通过观察各具不同特征的舌色 (颜色 )、舌体 (形态 )、舌苔变化 ,从而有助于判别病变的脏腑、经络部位和寒热虚实属性 ,为临床辨证提供准确的依据。中医学通过 2 0 0 0多年的临床实践 ,积累了大量有关舌象和临床病证内在关系的经验 ,并升华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 ,我们遵从中医理论 ,探讨舌象的变化特征和演变规律 ,对揭示SARS恢复期病变的实质具有重要作用[1] 。1 对象与方法1 1 病例来源全部病例来自北京地坛医院。选择 2 0 0 3年 5月 2 2日至 6月初在 3病区及 5~ 8病区住院的非… 相似文献
154.
名老中医电子病历中病史动态结构化数据录入规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电子病历(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CPR)的结构化是基于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名老中医经验的基础[1],结构化中医病历的核心在于病史的结构化,CPR结构化的方法主要有自然语言处理(NLP)和结构化数据录入(SDE)。笔者就名老中医临床诊疗CPR中病史的动态结构化数据录入(Dynamic structured data entry based,DSDE)进行了规范化研究,提出应根据症、证、治、效要素进行结构化录入的原则,制定了选择和增加病史结构化的重要元素——病历字段(临床诊疗术语)的规范,确定了选择字段名的原则和方法、字段的赋值方法等,以便形成标准化的临床信息数据,为整理形成数据库、数据仓库,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5.
目的了解苍南县居民防灾意识及灾害认知水平,为开展有效的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灾害风险意识和抗灾技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578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居民防灾意识平均得分率为68.40%,防灾意识农村高于城镇,已婚者高于未婚者;文化程度越高,防灾意识越强;不同经济收入居民以平均月收入2000~4999元组防灾意识最强,5000元以上组最低。居民灾害认知水平平均总得分率为76.74%,其中农村高于城镇;年龄小者、文化程度和平均月收入高者,灾害认知水平也高;不同职业居民以医务人员灾害认知水平最高,国家机关、企事业人员次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最低。结论苍南县居民防灾意识和认知水平较低,存在着城乡、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状态和不同经济收入水平的差异,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重点教育内容,进一步加强灾害风险意识和防灾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6.
目的考察头孢硫脒与0.9%氯化钠注射液(Ⅰ)、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Ⅱ)、10%葡萄糖注射液(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头孢硫脒分别加入上述3种输液中,25℃下观察外观稳定性,于0、2、4、6h考察相应的紫外吸收曲线变化情况及孢硫脒的及相对百分含量,pH值,外观颜色变化情况。结果3种输液外观、pH值基本稳定,头孢硫脒的含量在Ⅰ、Ⅱ中的紫外吸收曲线形状及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在Ⅲ中,2h后紫外吸收曲线形状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头孢硫脒应在使用前临时配制,不宜与10%葡萄糖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比较毫火针加温和灸法与加巴喷丁配合假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和西药组,每组50例。毫火针组在局部阿是穴处行毫火针点刺治疗后,行温和灸15min;西药组采用加巴喷丁胶囊口服,配合假针刺(病灶远端非穴点浅刺)治疗。针刺治疗前3天每天1次,以后隔天1次,6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天,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及第1、2、3、6、9、12次治疗后各时点的疼痛VAS评分,观察患者过去24h内最痛程度、现在疼痛程度、即刻止痛疗效、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等,并进行疗效评价及随访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毫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4.0%(47/50),优于西药组的86.0%(43/50,P0.05)。毫火针组患者过去24h内最痛程度VAS评分从第2次治疗开始、现在疼痛程度VAS评分从第1次治疗开始,均较西药组明显降低(均P0.05)。在前3次治疗中毫火针组的即刻止痛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均P0.05)。毫火针组的疼痛缓解时间平均为(3.91±0.82)天,明显早于西药组的(6.53±1.13)天(P0.05)。随访时毫火针组痊愈26例,明显多于西药组的2例(P0.05);在疼痛积分、疼痛范围及睡眠质量改善方面亦优于西药组(均P0.05)。毫火针组直接医疗费用为(232.32±48.11)元,明显少于西药组的(466.00±41.09)元(P0.05)。治疗中仅西药组出现1例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毫火针加温和灸能明显缓解PHN患者的疼痛,即刻止痛效果好,疼痛缓解起效时间早,优于加巴喷丁,且不良反应少、价格便宜。 相似文献
158.
159.
黄石玺 郭亚杰 钟润芬 陈跃辉 邓霖 叶永铭 徐海蓉 赵杰 杨涛 马晓晶 于金娜 王映辉 毛湄 耿美晶 徐明珠 刘保延 刘志顺 赵宏 彭唯娜 《中医杂志》2012,53(20):1742-1745,1763
目的 比较毫火针赞刺法与毫火针加温和灸法治疗急性期中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赞刺法组和毫火针加灸法组各60例,在毫火针点刺的基础上两组分别予以拔罐和温和灸治疗.每个疗程治疗2~6次;若未完全好转,可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共观察21天.记录两组患者的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和治疗次数,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2次、第6次、最后1次的疼痛程度,过去24h内最痛程度及皮损面积,并于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皮损面积、局部痛及综合疗效. 结果 毫火针赞刺法组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均早于毫火针加灸法组(P<0.01),平均治疗次数少于毫火针加灸法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第2次、第6次、最后1次过去24h内最痛程度、皮损面积均较上次治疗时明显减轻(P<0.01);两组各时间点过去24h内最痛程度、皮损面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面积疗效毫火针加灸法组总有效率67.8%,毫火针赞刺法组为7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痛疗效毫火针加灸法组总有效率93.3%,毫火针赞刺法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疗效毫火针加灸法组总有效率94.9%,毫火针赞刺组总有效率9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毫火针赞刺法与毫火针加温和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均安全有效,毫火针赞刺法相对起效快、镇痛效果好,而毫火针加温和灸法适用于局部疱疹化脓者. 相似文献
160.
与现代医学相比较,中医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发展模式[1].从临床中来阶段的临床评价,如何在真实世界中开展临床研究,需要构建相关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到临床中去阶段的临床评价,是对临床比较成熟、确定的方法、方药、技术和方案的评价,是对前一阶段结果的深入研究和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