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过程神经网络在输入维数较高时存在时间代价过大的缺点,提出了基于核主元分析(KPCA)和离散Walsh变换的改进过程神经网络算法(IPNNKPW)。该算法结合KPCA和离散Walsh正交基变换,减少了过程神经网络的输入计算代价;引入动量因子和自适应学习率,加速了网络收敛并有效地抑制了网络震荡。应用该算法对聚合反应中聚丙烯腈平均分子量建模,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它能以较少的时间代价得到较高的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62.
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结合物筛选模型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MR)结合物筛选模型,用于筛选以甘露糖受体(MR)为靶标的潜在活性物质。方法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D-甘露糖和D-半乳糖共孵,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D-甘露糖和D-半乳糖对Mφ结合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甘露糖化牛血清白蛋白(M-FITC-BSA)的拮抗作用,优化实验条件,建立MMR筛选模型。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均显示:随D-甘露糖浓度的上升,M-FITC-BSA标记的Mφ检出率逐步下降(P<0.01),而这种现象在D-半乳糖组中未观察到;当D-甘露糖达到0.080mmol.L-1浓度时,便能明显拮抗Mφ结合M-FITC-BSA(P<0.05或P<0.01)。中药多糖的筛选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下,黄芪、白术、防风、大枣等中药多糖组分能浓度依赖性地拮抗小鼠腹腔Mφ与M-FITC-BSA的结合(P<0.05或P<0.01)。结论MMR模型对MR结合成分的筛选作用稳定而敏感,对快速筛选中药免疫调节成分、研究中药免疫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建立生活饮用水中几种常见阴离子和消毒副产物测定的离子色谱法。方法 水样经Metrosup A Supp 7-250/4.0阴离子色谱柱(250mm×4.0mm)分离,以3.2mmol/L Na2CO3-2.1mmol/L NaHCO3为淋洗液在流速为1.0ml/min条件下等度洗脱,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检测。结果 该法各目标物相关系数r>0.996,检出限在0.0002mg/L~0.0033mg/L之间,加标回收率为88.08%~107.8%,相对标准偏差在2.31%以内(n=6)。结论 该法直接进样,只需22min即可实现生活饮用水中7种阴离子的定量测定,满足国家限量标准要求,适合基层单位大批量多批次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2007至2022年信息技术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 以期为未来中医教学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信息技术在中医教学中应用的相关文献, 运用CiteSpace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2 061篇相关文献, 2007至2014年发文量从17篇上升到55篇, 2015至2021年发文量从92篇上升到341篇, 2022年发文量出现小幅回落, 为282篇;高频关键词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教学改革(212次)、互联网+(201次)、中医(193次)、线上教学(97次)、教学(93次);2015年后开始出现的高频词还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虚拟仿真(73次), 它同时作为聚类词(聚类编号1), 以实验和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结论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医教学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 教学改革、互联网、中医和线上教学为研究热点, 虚拟仿真和实训教学为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糖酵解关键酶表达变化,探究隔物灸对CAG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自由饮用170 mg/L浓度MNNG联合法进行CAG大鼠造模.鉴定模型成功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隔药饼灸组、隔姜灸组和...  相似文献   
66.
王平  王文佳  韩洁  田维毅  蔡琨  俞琦 《河南中医》2010,30(11):1063-1065
目的:观察六君子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血清细胞因子IL-2、IL-8的影响,探讨六君子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机制。方法: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六君子汤大、中、小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灌胃造模的方法建立H.Pylori相关性胃炎小鼠模型,六君子汤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六君子汤灌胃治疗,其余两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2周后,心脏采血处死小鼠,观察各组小鼠胃粘膜的形态学变化,参照悉尼分类系统进行评估。血液离心取上清,采用ELISA5r.K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IL-2、IL-8的含量。结果:各组小鼠胃粘膜炎症评分比较:模型组与其余各组,尤其是正常组和六君子汤大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组小鼠血清IL-2含量下降,IL-8水平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六君子汤大剂量组IL-2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君子汤大、中、小剂量组IL-8水平较模型组降低,其中六君子汤大、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六君子汤通过升高H.Pylor/相关性胃炎小鼠血清IL-2含量,降低血清IL-8水平,调整细胞因子间的网络平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胃粘膜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考察重组C因子法对生物制剂适用性,建立该方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质量标准。方法:选取2种代表性的生物重组制剂和2种单克隆抗体制剂,进行重组C因子干扰试验,并用原标准规定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对比实验。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附录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干扰试验的规定,与原检测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种生物制剂回收率均在《中国药典》规定的50%~200%范围内,符合药典规定,并与原实验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为重组C因子检测生物制剂中的细菌内毒素的方法学和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8.
  目的  通过分析各分期肉瘤样肝癌(sarcomatoi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肉瘤样肝癌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病理确诊为SHC 24例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男性16例,女性8例。中位发病年龄55岁。  结果  临床表现以腹痛、发热为主,肝炎病毒感染者占66.7%,肝硬化者占79.2%。Ⅲ~Ⅳ期占87.5%。平均肿瘤长径6.27 cm。1例行肝移植,8例行手术为主治疗,3例仅进行局部治疗,余进行对症支持、化疗、靶向或联合免疫治疗。入院CT或MRI均有异常表现,活检或术后病理均符合SHC。随访1~39.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术后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4.7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2.3个月。Ⅲ~Ⅳ期患者中位OS为4.8个月。  结论  对于Ⅰ期肉瘤样肝癌患者,治疗以外科切除为主,术后给予辅助治疗可使患者受益。对于Ⅲ~Ⅳ期肉瘤样肝癌患者,手术获益局限,可行全身化疗、口服靶向药、局部治疗等减轻肿瘤负荷。但无论分期及治疗措施如何,SHC患者普遍预后差。化疗加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可能成为晚期SHC的治疗新方向。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诱导型神经干细胞(iNSCs)移植对颅脑创伤(TBI)后补体活化的影响。 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脑打击装置制备雄性成年C57BL/6小鼠TBI模型,将30只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为4~8分的小鼠纳入TBI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0只用于制备TBI小鼠血清和热灭活TBI小鼠血清,余下20只按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NSCs移植组(10只)和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处理组(10只)。同时设置假手术(sham)组(10只)。于TBI后12 h,分别将含5×106个iNSCs单细胞悬液或等体积PBS经尾静脉注射到TBI小鼠体内,于移植后7 d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行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iNSCs移植对TBI小鼠脑内C3d和NeuN抗体双阳性、C5b-9和NeuN抗体双阳性、C3d和Map2抗体双阳性以及C5b-9和Map2抗体双阳性的神经细胞的影响。于TBI后12 h,制备TBI小鼠血清和热灭活TBI小鼠血清,分别处理iNSCs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NSCs表达补体调节分子Crry、Cd46、Cd59a和Cd55水平。 结果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示:相比sham组,TBI小鼠脑组织中明显可见C3d和C5b-9沉积于NeuN和Map2抗体阳性的神经细胞;相比PBS处理组,iNSCs移植组TBI小鼠脑内C3d和NeuN抗体双阳性、C5b-9和NeuN抗体双阳性、C3d和Map2抗体双阳性以及C5b-9和Map2抗体双阳性的神经细胞数量均明显下降,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示:相比热灭活TBI小鼠血清组,TBI小鼠血清组中iNSCs补体调节分子Crry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静脉移植iNSCs可抑制TBI后补体活化,减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