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外科手术技巧,为研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技术支持。方法1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配对后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通过改良Kamada"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结果改良Kamada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共52例,7d生存率88.5%,7例长期存活大于100d。结论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需要极度的耐心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研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免疫及器官保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患者七氟烷麻醉术后的苏醒时间。方法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按血胆红素分为无黄疸对照组,轻度黄疸组,中度黄疸组,重度黄疽组,每组15例。其中黄疽组患者均为梗阻性黄疸。常规麻醉诱导后吸入1%-2%七氟烷,维持BIS值45,术毕即停吸七氟烷。同时记录从停药后至BIS值达到90的时间和唤醒时间。结果黄疸组BIS值达到90的时间和唤醒时间明显大于非黄疸对照组,但黄疸轻,中,重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七氟烷麻醉术后苏醒时间明显延长,胆红素水平与延长的苏醒时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豚鼠氟烷性肝炎免疫应答中Kupffer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方法:雄性Hartley豚鼠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实验组:每隔42d在40%O2下吸入1%氟烷4h,共3次,对照组,每隔42d吸入40%O24h,共3次,两组在最后一次吸入后21d分离淋巴细胞和肝Kupffer细胞,两组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培养3d,终止培养前18h加入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通过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分析机体吸入氟烷后诱导免疫应答过程中Kuppffer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结果:氟烷诱导豚鼠Kupffer细胞对自体淋巴细胞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P<0.01),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无促增殖作用,而未吸氟烷豚鼠Kupffer细胞对自体/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均无促增殖作用,Kupffer细胞数目与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相关性(r=0.9950),用TFA抗原致敏的Kupffer细胞对淋巴细胞的促增殖能力作用更强,脾脏巨噬细胞不能增加TFA-GSA抗原促进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Kupffer细胞是氟烷性肝炎免疫机制中重要的抗原递呈作用。能明显促进机体免疫应答,其抗原递呈作用受MHC限制。  相似文献   
14.
肝癌术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与术后种植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肝癌术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数量与术后种植转移发生率的相关性,为肝癌术后种植转移的早期诊断、预测和预防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收集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中的腹腔灌洗液,采用流式细胞仪DNA倍体分析技术计数其中的肝癌细胞数量,并对术后腹腔内种植转移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肝癌术中腹腔灌洗液中游离癌细胞计数与术后腹腔内种植转移的发生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γ=0.628),其中术中肝癌破裂组、肝癌部分切除组、肝癌自发破裂组为术后发生种植转移的高危组.结论 肝癌术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数量对术后种植转移的发生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肝癌术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对术后种植转移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日益增多的远航任务,探讨医疗配置的方案。方法分析远航任务的特点,介绍远航医疗保障的内容并结合具体实践分析资源配置需求。结果远航医疗保障应依据其具体特点和保障内容,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结论合理进行远航医务人员、医疗耗材和医疗器械的配置,有助于更好地完成远航医疗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g融合蛋白的理化性质和体内生物学活性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HCl水解法、Edman法、胰酶消化MALDI-TOF-MS质谱法分别测定该融合蛋白的氨基酸组成、N末端15个氨基酸序列、肽谱等理化性质,并通过CFSE标记体内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实验研究其抑制同种淋巴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氨基酸组成分析测得样品的氨基酸组成与ICOS-Ig理论值基本一致。蛋白N末端15个氨基酸序列为EINGSANYEM-FIFHN,与ICOS-Ig理论值一致。MALDI-TOF-MS质谱测定共获得6个与理论预测值相符的肽段。ICOS-Ig可以明显抑制同种T细胞的体内增殖反应。结论所研制的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g融合蛋白结构表达正确且具有体内抑制同种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为该融合蛋白的质量标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真核表达人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与人IgG Fc融合蛋白(ICOS-Ig融合蛋白)在体内外对同种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构建ICOS-Ig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在CHO细胞中表达并纯化ICXIS-Ig融合蛋白.以Balb/c小鼠脾细胞为反应细胞,经Co60照射灭活的(257BL/6小鼠脾细胞为刺激细胞,进行初次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MLR体系中分别加入50μ,/ml IOOS-Ig融合蛋白(ICOS-Ig组)或对照IgG(IgG组),采用氚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反应细胞的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自细胞介素(IL)2、4、10以及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收集初次MLR细胞,与灭活的C57BL/6小鼠脾细胞或C3H小鼠脾细胞共培养,进行再次MLR,检测指标同初次MLR.以Co60照射Balb/c小鼠,经尾静脉输注用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标记的C57BL/6小鼠脾细胞,每天腹腔注射ICOS-Ig融合蛋白0.2 mg(IOOS-Ig组)、IgG(对照IgG组)或环孢素A(CsA组),3 d后取Balb/c小鼠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CFSE荧光强度以判断同种T淋巴细胞的体内增殖情况.结果 初次MLR显示,ICOS-Ig组同种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抑制率为(58±8)%,其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IgG组(P<0.05).再次MLR显示,IOOS-Ig融合蛋白能特异性抑制C57BL/6小鼠脾细胞所致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42±8)%,IL-4和Ⅱ-10的分泌受到抑制,而IFN-γ7的分泌增加;ICOS-Ig融合蛋白并不抑制第三方细胞所致的细胞增殖.体内实验显示,ICOS-Ig组和CsA组的CFSE荧光强度明显强于空白对照组和对照IgG组(P<0.05),而联合处理组CFSE荧光强度强于ICOS-Ig组和CsA组(P<0.05).结论 ICOS-Ig融合蛋白在体内外均可抑制同种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且这种作用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基因芯片技术是90年代兴起的一项前沿生物技术,它可以将生物学中许多不连续的分析过程,移植到固相的介质芯片上,并使其连续化和微型化。这是对传统生物技术如检测、DNA杂交、分型和测序技术等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基因芯片技术一经出现以后,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在诸多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扼要介绍基因芯片的概况及其在麻醉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落新妇苷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成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体外条件培养法得到小鼠骨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加入脂多糖刺激细胞成熟。落新妇苷(低浓度25 μg/mL、中浓度50 μg/mL、高浓度100 μg/mL)处理细胞后,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凋亡,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分子Ⅰa和共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表达;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葡聚糖内吞实验分析各组DC抗原吞噬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DC培养液上清白细胞介素12亚单位p40(p40 subunit of interleukin-12,IL-12p40)水平;氚-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MLR)中各组DC刺激同种反应性T细胞的增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MLR上清IL-2、IL-4、IL-10、γ干扰素水平。 结果:各组DC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脂多糖组相比,高、中、低浓度落新妇苷组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分子Ⅰa和共刺激分子表达明显降低,抗原吞噬能力明显升高,分泌IL-12p40明显减少,刺激同种反应性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下降(P〈0.05)。与脂多糖组相比,高、中、低浓度落新妇苷组MLR上清中IL-2和γ干扰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L-4、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落新妇苷(25、50、100 μg/mL)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DC的成熟,并对其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ICOS-Ig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真核表达人ICOS胞外区与IgG Fc融合蛋白,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分析。方法:以RT-PCR方法克隆人ICOS胞外区片段和人IgG Fc片段,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构建重组质粒pSecTag2-ICOS-Ig,脂质体转染CHO细胞,可溶性表达并纯化ICOS-Ig融合蛋白。采用SDS-PAGE、蛋白质印迹、ELISA对融合蛋白进行鉴定,配体结合活性实验和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实验检测融合蛋白的活性。结果:构建的ICOS-Ig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在CHO细胞中表达ICOS-Ig蛋白。纯化获得的ICOS-Ig可以与配体ICOSL特异性结合,并抑制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成功构建了人ICOS胞外区与人IgG Fc融合蛋白真核表达系统,获得有生物学活性的ICOS-Ig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