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9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3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37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49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紫杉醇联合热疗对鼻咽癌CNE-1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紫杉醇(Paclitaxel)联合热疗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为临床紫杉醇与热疗联合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不同温度(39℃、41℃和43℃)及不同浓度(0.01、0.10、1.00、10.00和100.00 nmol/L)紫杉醇采用分组设计(共15个组),各浓度组设37℃为对照组(共5个组).在紫杉醇对CNE-1细胞作用48h后加热30min.使用MTT法、克隆形成能力试验、细胞形态学、超微结构观察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 测定紫杉醇联合热疗对CNE-1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加热41℃组细胞增殖率与其他不同温度同剂量组比较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与其他各组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9℃和43℃组细胞增殖率与37℃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紫杉醇作用48h后便可出现DNA梯带,并呈时间剂量性增强.最低0.10nmol/L浓度可见DNA梯带.倒置显微镜和电镜下可见细胞损伤及凋亡细胞.结论 加热41℃时不同浓度紫杉醇对CNE-1细胞均有增殖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39℃或43℃热疗联合0.01 nmol/L紫衫醇化疗时CNE-1细胞增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72.
复方丹皮酚滴丸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复方丹皮酚滴丸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炎症介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0例,按信封抽取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复方丹皮酚滴丸组(丹皮酚组)和通心络组,每组各30例。3组均给予相应药物治疗2周。观察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改善率,同时测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RP、IL-6、TNF-α及MCP-1水平。结果 丹皮酚组患者心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通心络组(76.7%)和常规组(73.3%)(P<0.05,P<0.01),3组间心电图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皮酚组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及炎症介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低于常规组和通心络组(均P<0.05)。常规组和通心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皮酚滴丸在缓解不稳定心绞痛症状、降低炎症介质水平等方面疗效优于通心络胶囊及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73.
神经生长因子在变应性鼻炎病人鼻黏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进一步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对30例变应性鼻炎病人鼻黏膜组织中NGF的含量进行检测,以10例正常鼻黏膜组织作对照。结果 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组织中NGF的含量为(6.03±1.53)ng/g湿重(n=30),明显高于对照组鼻黏膜组织中NGF的含量(3.43±1.19)ng/g湿重(n=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NGF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4.
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1986年建立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得到了临床广泛应用,具有较好普适性。但冠心病血瘀证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利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制订符合循证医学理念的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对进一步深化冠心病血瘀证的研究,发挥传统中医药在冠心病防治领域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 13(cytokeratin13,CK13)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 ,研究 CK13基因 5′旁侧不同基序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结合报告基因分析的方法 ,构建 CK 13基因 5′旁侧 5 13bp内不同基序与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chloram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CAT)报告基因增强子载体p CAT的重组体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导入 He L a细胞 ,检测各报告基因载体 CAT的相对活性。 结果 CK13基因 5′旁侧起始密码子 ATG上游 - nt.32 5~ - nt.2 0 7间 119bp中具有某种抑制子元件 ,-nt.2 0 6~ - nt.94间 113bp中具有某种增强子元件。 结论 CK13基因 5′旁侧 5 13bp内存在促进及抑制CK13基因表达的反应元件 ,进一步定位这些顺式反应元件并研究与之相互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 ,可望阐明 CK13基因表达调控及组织特异性表达的详细机理。 相似文献
76.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日趋频繁,医学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以教材建设和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方法创新为关键,强化双语教学环节,推进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争取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全面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使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Markov模型在冠心病血瘀证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冠心病血瘀证的疗效评价研究现状,通过病证结合的疗效评价需在评价手段、评价指标两个方面寻求突破和发展的研究思路,阐述了分别以Markov模型、质量调整生命年作为评价手段、评价指标的病证结合的疗效评价的应用构想及应用步骤。结果:基于Markov模型的病证结合的疗效评价不仅可观察干预措施的近、远期疗效及病人的综合健康状态,并可模拟疾病的动态变化。结论:基于Markov模型的病证结合的疗效评价可望成为切合中医临床疗效评价要求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欣舒注射液 (XSPS)对兔血管内膜剥脱术后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PAI 1)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日本雄性大耳白兔 2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 ,用球囊导管剥脱其腹主动脉内皮。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3天、7天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浆GMP 14 0 ,t PA、PAI 1的含量。结果XSPS可显著降低血浆GMP 14 0水平 ,使t PA升高、PAI 1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XSPS可明显抑制兔动脉损伤后血小板的活化 ,促进纤溶活性 ,从而抑制动脉成形术后血栓的形成 ,可能达到防治再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VEGF、bFGF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anax quinquefolius Saponin,PQ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及梗死区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选雄性Wistar大鼠,成功制作AMI大鼠模型50只,随机分为PQS大、中、小剂量组,倍他乐克组及模型组,同时建立假手术组及正常组,每组10只。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PQS水溶液[54mg/(kg·d),27mg/(kg·d),13.5mg/(kg·d)]及倍他乐克水溶液[4.5mg/(kg·d)]每天1次灌胃,其他3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每天1次灌胃,连续用药14天。术后第15天处死大鼠,每组选取6只心脏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细胞VEGF、bFGF及Ⅷ因子表达情况;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VEGF及bFGF阳性反应强度,计算平均微血管密度(MMVD)。结果PQS大、中剂量组心肌细胞VEGF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PQS大、中、小剂量组心肌细胞bFGF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PQS大、中剂量组MMVD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PQS可增强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VEGF、bFGF的表达,促进梗死及缺血区血管新生,发挥保护心肌的缺血性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