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
目的 探讨氨茶碱结合特布他林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及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及呼气峰流速(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膈肌厚度、膈肌活动度、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茶碱结合特布他林治疗稳定期COPD的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小儿全麻时七氟醚MACBAR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儿80例,按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随机平均分为4组(R0、R1、R2、R3组),即0、l、2、3 ng/mL组.MACBAR测定方法采用医学序贯试验中改良的上下交叉点法.结果 R0组七氟醚MACBAR为(2.98±0.16...  相似文献   
93.
患者男,55岁。进食后突然出现胸闷背部剧烈疼痛呈刀割样疼痛,急诊入院,入院前曾晕厥,入院后胸背部疼痛剧烈。患者呈痛苦面容、心率加速,血压220/130 mmHg。影像学检查:主动脉CTA显示(图1):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侧端至髂动脉层面可见血管内膜撕裂呈条状充盈缺损并见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 建立不同类型无神经节细胞巨结肠乳鼠实验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可靠模型.方法 将6~8日龄SD大鼠4窝(每窝10只乳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包括短段型组、常见型组、长段型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乳鼠经肛门推注9 g/L盐水,实验组分别采用经肛门置入不同长度的导管,推注不同剂量、不同浓度苯扎氯铵(BAC)的方法进行处理.分别于处理后2、4、6、8周行大体观察,取全段结肠及直肠,固定、包埋、切片后行HE染色,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的表达以鉴定模型建立成功与否,确定病变累及肠管的范围.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狭窄肠段与相应部位正常肠段c-kit标记的Cajal间质细胞(ICC)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处理后4周逐渐出现腹胀,粪便颗粒变小.8周处死后解剖发现肠管出现痉挛狭窄,狭窄近端粪便潴留;组织学检查可见处理段肠管肠神经节细胞基本消失,且不同的实验处理方法造成病变累及的肠段明显不同.对照组无上述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kit标志的ICC在狭窄段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经肛门灌注不同浓度、不同剂量BAC的方法成功建立了短段型、常见型、长段型3种类型无神经节细胞巨结肠的乳鼠实验模型,该方法建立的模型稳定、可重复性好,为深入研究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医院2006年7—9月门诊处方1572张,调查分析抗菌药物应用状况。结果:抗菌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数的40.90%:静脉给药、单用、二联、三联抗菌药物处方各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65.63%、72.63%、24.73%、2.49%:无三联以上抗菌药物处方。结论:医院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经济、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7.
98.
硬膜外阻滞与全麻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腹腔镜手术时麻醉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人工气腹和特殊体位对患者的病理生理造成的干扰,常使麻醉管理复杂化。腹腔镜的广泛应用,对麻醉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麻醉选择以快速、短小、能解除人工气腹不适,避免气腹性生理变化为原则,同时要求一定的麻醉深度。本文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手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目的:总结成人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围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1例丙肝后肝硬化患者在全麻下行亲属活体部分原位肝移植,术中连续监测体温、血流动力学、血气、生化、凝血功能及血细胞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中血钾、凝血功能、血红蛋白、心率、体温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在确保供体安全的同时维持受体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随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加强血气、生化及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在小儿外科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法)玉~Ⅱ级患儿60例,患者年龄1.5~8岁。随机分为试验组瑞芬太尼组(REM组)和对照组芬太尼组(Fen组),各30例。其中,先天性腭裂修补手术患儿24例,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患儿36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维库溴胺、地塞米松、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维持院两组均采用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试验组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对照组持续静脉泵注芬太尼。记录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生理参数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低,无统计学差异(>0.05)。试验组比对照组苏醒快,拔管时间短。结论瑞芬太尼比芬太尼镇痛作用强,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术后苏醒快,拔管时间短,恢复迅速,无蓄积作用,是小儿外科手术的一种较好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