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4篇
  4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中药方剂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中医药现代化及国际化至关重要,由于中药方剂成分复杂,致使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成为研究瓶颈,故寻求适宜的研究方法是目前的关键所在。鉴于网络控制理论的原理在生命科学中的运用前景,能够识别驱动节点并且将网络中的成分进行分类,识别出关键、普通、冗余3种不同类别的成分等的研究思路,有望精准识别方剂的关键靶点、揭示方剂配伍规律,从而创建方剂配伍研究新模式、构建优化方剂组成新方法、形成方剂核心作用机制探索新思路,为药物研发、精准治疗等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调查中风易患者常见体质类型,制定实施针对性综合干预措施,观察对中风易患者危险因素影响,探讨综合干预在中风病一级预防中作用。[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对120例中风易患者进行体质分类,按不同体质,制定相应调理方案,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药物、针灸、药浴等方面给予长期综合干预,观察血压、血糖、血脂、BMI变化。[结果]中风易患者男多于女(P0.05),痰湿质最多(34.16%,41/120),无特禀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体质类型不同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最多,其次是高血脂、糖尿病、颈动脉狭窄等。短期干预(3个月)血压、血糖、血脂、BMI指标有不同变化(P0.05,P0.05),长期干预(9个月),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长期综合干预中风易患者,对危险因素可明显改善,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3.
目的基于肺特异性白细胞介素-6(IL-6)敲除小鼠研究IL-6/糖蛋白130(gp130)/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在百草枯(PQ)诱导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野生型C57BL/6J小鼠分为IL-6野生型(IL-6 WT)组、IL-6 WT+PQ组,采用Sftpc(肺表面活性蛋白C基因)-Cre+小鼠与IL-6FLOX/FLOX小鼠交配的方式得到肺特异性IL-6敲除小鼠并分为IL-6 KO组、IL-6 KO+PQ组,单次腹腔注射PQ诱导ALI,比较四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W/D)、IL-6/gp130/STAT3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差异。结果与IL-6 WT组比较,IL-6 WT+PQ组小鼠肺组织出现了典型的ALI病理改变,肺组织胞浆蛋白中IL-6、gp130、p-STAT3、TNF-α、IL-1β表达水平及胞核蛋白中NF-κB p65的表达水平、PA-aO2、W/D明显增加(P <0.05);与IL-6 WT+PQ组比较,IL-6 KO+PQ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肺组织胞浆蛋白中IL-6、gp130、p-STAT3、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及胞核蛋白中NF-κB p65的表达水平、PA-aO2、W/D明显降低(P <0.05)。结论 IL-6/gp130/STAT3通路激活与PQ诱导ALI有关。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监测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时脑脊液利奈唑胺药物浓度及血脑屏障通透率,指导利奈唑胺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的颅脑术后感染患者6例,静脉应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连续监测患者脑脊液及血液利奈唑胺浓度、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及一般生命体征,分析利奈唑胺血脑屏障通透率。 结果利奈唑胺给药前0.5 h的血清和脑脊液药物谷浓度分别为(4.65±2.72)μg/ml和(3.78±1.53)μg/ml。在开始用药后2 h,血清中利奈唑胺的最大平均浓度为(12.53±3.79)μg/ml,而脑脊液中最大平均浓度为(5.55±2.00)μg/ml。脑脊液利奈唑胺曲线下面积/血清曲线下面积约为45%。所有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后,颅内感染均得到治愈。 结论利奈唑胺具有满意的血脑屏障通透率,临床治疗效果良好。静脉应用利奈唑胺脑脊液浓度个体间差异大,推荐临床监测脑脊液浓度指导应用。  相似文献   
115.
动静脉畸形脑出血经股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介文  王念  李英娇 《广东医学》2008,29(9):1596-1597
目的总结动静脉畸形脑出血经股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后患者的观察要点,探讨相应的护理问题及措施。方法动静脉畸形脑出血造影及栓塞术后给予正确体位、加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重视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结果100例动静脉畸形脑出血患者中,18例并发颅内再出血,其中5例死亡,3例愈后差,92例患者均康复。结论通过密切观察和护理,减少了动静脉畸形脑出血经股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栓塞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PKM2下调对乳腺癌他莫昔芬(TAM)耐药MCF-7细胞系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以浓度梯度法诱导获得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细胞系(MCF-7R);细胞增殖与凋亡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KM2的表达;将表达针对PKM2的shRNA慢病毒干扰载体感染耐药细胞系,RT-q PCR、Western blot验证干扰效果,分别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与MCF-7细胞相比,MCF-7R细胞对他莫昔芬的抵抗能力显著增强(P0.01),PKM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稳定干扰PKM2的耐药细胞中PKM2的mRNA和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PKM2干扰后可明显抑制MCF-7R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P0.01)。结论 MCF-7R细胞中PKM2表达明显高于MCF-7细胞,沉默PKM2可以抑制MCF-7R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17.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认知水平状况,以便于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方法]对98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维持较好的行为是遵医嘱服药94.5%,而对病情变化的观察接近70%不知道,对所服药物的主要副反应及其自我观测指标78.6%不知道。[结论]自我护理维持在中等水平以上,而自我护理管理较差。提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健康教育,不但住院期间,还需要在门诊甚至延续到社区,通过反复多次的、连续系统地对病人进行。  相似文献   
118.
目的了解临床男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男护士灾害护理继续教育与培训提供参考。方法对武汉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76名临床男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临床男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得分为(2.69±0.64)分,得分最高维度为灾害过程护理(2.86±0.72)分,最低维度为灾害护理专业发展(2.28±0.80)分;有无灾害护理经历、是否参加过灾害护理培训是影响临床男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临床男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较低,突出表现为灾害护理专业发展方面能力较低。建议对临床男护士进行系统的灾害护理教育与培训,结合临床男护士有无灾害护理经历及灾害护理培训经历,有针对性地进行灾害护理救援培训,以促进其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9.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是机体最重要的体温调节中枢。POAH的温度敏感神经元,通过整合中枢及外周的温度变化信息,以及调节效应神经元的活动而在POAH的体温调节作用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POAH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特别是温度敏感性的机制,对于揭示POAH神经元的体温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POAH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及温度敏感性的离子通道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0.
王念  钱国全  沈国强 《临床荟萃》2005,20(24):1404-1404
青年人良性单肢肌萎缩症是神经内科一种较少见的疾病,主要见于亚洲国家青年人,欧美国家少见,笔者总结1992年2月至2004年2月我院门诊长期随诊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