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9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青年人和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和药物静脉溶栓疗效.方法 24例年龄≤45岁的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药物溶栓治疗,同时连续选取40例50~70岁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的临床病史、风险因素(吸烟史、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以及溶栓效果等.结果 青年组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青年组有吸烟史者79.2%,家族史者45.8%,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0.0%和12.5%,P<0.01);而对照组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较青年组高(60.0%和40.0%比16.7%和12.5%,P<0.05).青年组心绞痛病史明显短于对照组(324±576天比928±1 846天,P<0.001),胸痛时间<30天及<12 h者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和41.7%比10.0%和5.0%,P<0.001).两组溶栓开始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青年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比50.0%P<0.05).结论 吸烟和家族史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人临床病史短,动脉硬化程度轻,药物静脉溶栓效果优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32.
短暂的左室气球样变(tako-tsubo样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的左室气球样变,又名“tako-tsubo”样心肌病(tako-tsubo eardiomyopathy,TIE)。截止2008年6月,以“tako-tsubo”及“Transient left ventricular ballooning”在PubMed中搜索,日本159例,意大利30例,法国26例,美国44例,西班牙、比利时、德国、捷克10余例,奥地利8例,以色列5例,其他国家也有零星报道。我国目前有2例病例报告,大陆一例,香港一例。目前就TIC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尚未完全明确存有争议。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索医院与社区联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院外规范化管理干预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选择出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894例,随机分为3组:医院社区联合组630例,其中男352例,女278例,平均年龄(69.39±12.46)岁;医院对社区全科医师进行心力衰竭诊疗技能及规范化管理知识的培训,医院与社区共同制定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方案,社区全科医师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防治管理。医院组631例,其中男359例,女272例,平均年龄(68.51±12.15)岁;由专科医师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院外随访干预。社区组633例,其中男356例,女277例,平均年龄(68.50±12.51)岁;不开展对社区全科医师的培训,由社区医师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访。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2.0±1.6)个月。结果医院社区联合组、医院组患者的一级终点事件总病死率、心血管病死率、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心力衰竭急诊率较社区组分别下降17.53﹪、15.71﹪、19.11﹪、18.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级终点事件患者的心功能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依从性、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社区组,心力衰竭恶化率较社区组下降15.59﹪(均P<0.05);平均住院日较社区组减少4.56d(P<0.05);社区全科医师的心力衰竭诊治及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医院与社区联合对院外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干预,提高社区全科医师的心力衰竭诊治及管理水平,可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再次住院率、心力衰竭急诊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依从性、生活质量及预后,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心内缺血预处理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快速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或2支冠状动脉狭窄70%-85%的冠心病患者17例,随机分为心内缺血预处理组(8例)和非缺血预处理组(9例)。介入治疗前,心内缺血预处理组实施2周期心内缺血预处理,分别监测两组患者靶血管狭窄近端和远端的非闭塞压、闭塞压。结果缺血预处理组缺血预处理前靶血管闭塞压由(22.08±19.14)mmHg升高至处理后(25.46±19.04)mmHg(P=0.011),血流储备分数由(70.30±16.05)%升高至(77.53±13.4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侧支血流显著改善。结论冠状动脉内缺血预处理可以提高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冠状动脉楔压及血流储备分数,改善侧支血流。  相似文献   
35.
目的验证吸烟能否使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增强。方法入选择期行冠脉造影并成功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42例,分为吸烟组(22例)和非戒烟组(20例)。各组入院后均给予氯吡格雷300mg顿服,术后继续每日给予氯吡格雷75mg口服。服药前以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CD61、CD62p的阳性表达率;术后24、72h再次测定CD61、CD62p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PCI术后24h两组的CD61、CD62p表达较术前无显著变化(CD61:-1.16%±19.06%vs-0.98%±22.19%,P=0.36;CD62p:-1.93%±10.80%vs-2.07%±15.49%,P=0.96);PCI术后72h吸烟组CD61、CD62p表达较术前有下降趋势,而非吸烟组无下降趋势(CD61:-2.19%±21.72%vs 5.27%±26.58%,P=0.46;CD62p:-6.13%±18.74%vs 0.12%±12.78%,P=0.25),但是这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未增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近期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化作用。本实验未能验证吸烟能增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近期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化作用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6.
高血压对冠心病血小板活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血压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选择男性冠心病患者共136例,分为高血压组(73例)和非高血压组(63例);以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CD61、CD62p的表达阳性率。结果 CD61阳性表达率高血压组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41.79±24.85)%vs(32.12±20.17)%,P<0.05]。结论高血压可以导致冠心病病人血小板活化的增强。  相似文献   
37.
他汀类调脂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h)还原酶抑制剂,其部分结构与HMG-CoA结构相似,可与HMG-CoA竞争与酶的结合,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因而竞争性抑制胆同醇的合成,血胆固醇水平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减少,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此外,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多向性效应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其中的抗血小板作用是降脂以外的主要功能之一。现将他汀类药物对血小板、凝血功能及纤溶系统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8.
稳定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指具有稳定型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CAD)。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活动或氧耗量增加引起心肌缺血,导致前胸部(主要于胸骨后)阵发性的压榨性、窒息感及附近部位的不适,可放射到上肢、肩背部、下颌或腰部,持续数分钟,可伴有心功能障碍,但无心肌坏死,往往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迅速缓解。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引起,还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肥厚型心肌病、梅毒性主动脉炎、严重瓣膜病等。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通过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心包淋巴孔、间皮的作用,研究VEGF对心脏淋巴系及心包的影响,探讨心包积液淋巴转归机制。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方法共入选经冠脉造影确诊为PCAD患者270例,分为男性组158例和女性组112例,对两组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PCAD家族史、吸烟史、血脂异常病史、体重指数等)、血液指标(血脂、尿酸、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男性组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组(73.4%vs 1.8%,P<0.001),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PCAD家族史、肥胖、血脂异常病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Apoa水平低于女性组(P<0.05),但高尿酸血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组冠脉慢血流、长病变发生率高于女性组(P<0.05),Gensini冠脉积分高于女性组(P<0.05)。结论男性PCAD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高于女性,与吸烟以及吸烟所致血脂代谢紊乱、冠脉保护机制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