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Gly972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不相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基因Gly972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02例糖耐量正常的患者配偶进行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的方法进行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Gly972Arg多态性位点基因型检测。结果:IRS-1基因Gly972Arg突变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为2%,明显低于白人。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IRS-1基因Gly972Arg突变不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38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的疗效与PPARγ基因Pro12Ala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北京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112例,在原有治疗和饮食、运动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加吡格列酮30mg每天一次口服。观察10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多态性方法进行基因型测定。结果经吡格列酮治疗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甘油三酯(TG)、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体质指数(BMI)明显增高。按PPARγ基因Pro12Ala基因型分类后发现,与治疗前比较,PP组治疗后的FPG、HbA1c、TG、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HDL-C和BMI明显增高;而PA+AA组中仅FPG降低。结论吡格列酮可使T2DM患者血糖得到控制,血脂有所改善,血压下降,但亦可带来体重增加;吡格列酮的治疗效果可能与PPARγ基因Pro12Ala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383.
1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腹痛、腹泻20余年,加重4个月,近1月来,每日大便3~10次,呈黄色稀水样便而入院。查心肺正常,下腹部轻度压痛,极度疲乏,四肢无力,呈轻度脱水状。急查血电解质示:钾43mmol/L、氯113mmol/L、钙22mmol...  相似文献   
38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前S_2抗原、前S_2抗体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 M)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76例乙型肝炎患者用ELISA法检测前S_2抗原、前S_2抗体及HBV M;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变患者前S_2抗原检出率分别为11.11%、73.73%、75%;前S_2抗体在上述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7.78%、11.02%、5%。前S_2抗原在HBV-DNA、HBeAg阳性病例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01)。前S_2抗体阳性病例中,HBV-DNA、HBeAg均为阴性。结论:前S_2抗原的检出意味着病毒有复制或有传染性。前S_2抗体的出现标志着病毒被清除,在慢性肝病中检出并不意味着病情稳定,同时发现该抗体可以在急性乙型肝炎的急性期及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全部阴性的患者中检出。  相似文献   
385.
患者男性,55岁。因发作性胸闷、心悸、头晕3年拟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入院。自诉3年来,于劳动或饱餐后经常出现发作性剑突下向上顶的感觉,未经处理能自行消失。查体未见异常心脏体征。血清生化及心肌酶谱、血脂检测均正常。多次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早搏。为协助诊断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采用西门子T600型活动平板系统,按Bruce方案进行。运动全程持续监测12导联心电图及血压)。运动前呈窦性心律,ST-T正常。运动2min时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图1),QRS波宽大畸形,快速匀齐,呈完全性左束支阻…  相似文献   
386.
目的了解农村儿童肠线虫感染状况,为有效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粪检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采用透明胶纸法检查蛲虫卵。同时对儿童具有的肠线虫病预防知识和个人卫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总感染率19.09%,男童(18.93%)和女童(19.25%)的感染率2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5年级(12.54%)的感染率显著低于1~2年级(23.31%)和3~4年级(20.85%)的感染率。蛔虫(10.83%)、蛲虫(8.05%)的总感染率均高于鞭虫(0.20%)的总感染率。阴性儿童和阳性儿童在预防知识和个人卫生行为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男、女儿童肠线虫感染率无性别差异,低年级感染率高于高年级感染率。儿童所具有的寄生虫病预防知识和个人卫生行为的实施与寄生虫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87.
泌尿系细菌常具有高度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我们分析了208例泌尿系感染患者尿培养阳性标本。1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我院2003~2005年208例泌尿系感染患者,其中男78例,年龄19~68岁;女130例,年龄15~77岁。患者尿培养前均有明显尿急、尿痛、尿频等膀胱刺激症状。(2)细菌分离与鉴定:采集患者中段尿,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接种血平板,所有菌株按常规方法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药敏片为北京天坛药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产品。2结果与讨论78例男患者尿培养细菌共88株,其中10例(12.8%已服用抗生素)为2种细菌混合感染。130例女患者…  相似文献   
388.
检验科现代形式下科学管理与和谐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检验科科学管理要从现代发展的需求出发,改变传统观念,更新管理模式,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重视人才培养、强化制度、加强与临床沟通、注重人文关怀,以达到检验医学长足发展,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89.
<正>本文通过用抗Collagen Ⅳ(Col.Ⅳ)抗体阻断Col.Ⅳ活性的方法,研究Col.Ⅳ失活的移植神经段(1cm)在植入大鼠坐骨神经后对再生轴突和非神经细胞的作用和影响.实验用90只Wistar大鼠.30只鼠双侧坐骨神经经退变处理后,切取1cm长的神经段作为供体神经.60只受体鼠随机分成对照组(30只)和抗(col.Ⅳ)组(30只).供体神经(60条)经5次冷冻和加热处理以杀死雪旺氏细胞,然后再用稀释50倍的正常小鼠血清处理.用这样处理的神经段植入对照组大鼠右侧腿内;其余神经段再用抗Col.Ⅳ抗血清处理后植入抗Col.Ⅳ组鼠内.术后5、7、10、15和30天取材,在移植神经段1、5和9mm处切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并作计数和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显示:1.再生轴突数抗Col.Ⅳ组占对照组的百分比是:术后15天1和5mm处各为65%和4%;术后30天1、5和9mm处分别为94%、82%和57%.提示抗Col.Ⅳ组的再生轴突生长速度低于对照组.2.巨噬细胞数术后10天抗Col.Ⅳ组为对照组的1.7倍;术后15天为2倍;术后30天为3倍.提示Col.Ⅳ水平降低导致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异常.结论;1.雪旺氏细胞基底膜成份Col.Ⅳ在早期神经再生中参与促进轴突的生长和成熟;2.Col.Ⅳ是神经微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对维持神经微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文章对Col.Ⅳ的作用机制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90.
96例患者均接受冠脉造影和平板运动试验,评价运动后收缩压恢复比,最大ST/HR斜率对冠心病的论断价值。SBP恢复比对冠心病论断的敏感性为63%,特异性为94%;最大ST/HR斜率对冠心病论断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84%,综合两项指标可提高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