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48篇
  4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白马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药兰  王冠  薛一  岑颖洲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7):605-608
目的:研究白马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棕榈酸(1),科罗索酸(2),胡萝卜苷(3),乌索烷-12-烯-28-醇(4),齐墩果酸(5),乌索酸(6),对羟基间甲氧基苯甲酸(7)和2,6-二甲氧基-对苯醌(8)。结论: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12.
RP-HPLC测定木通药材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木通药材中2种皂苷类成分同时用HPLC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4.6 mm×250 mm,5μm)柱,以甲醇-乙腈-水-磷酸(20∶20∶60∶0.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35℃。结果saponin PJ1和mutong-saponin C分别在0.25~4.0μg、0.21~3.4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1%和101.19%。对3个基源(三叶、五叶、白木通)的木通药材共30个样品进行了含量测定,并比较了两者在原植物根、茎、叶、果实(共10个样品)中的分布。结论白木通和三叶木通中均含有2种被测成分,五叶木通大部分样品未检出。  相似文献   
313.
脑梗塞所致偏瘫的研究及进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1995~2004年来现代医学对脑梗塞的发病因素及其病因病机的病理生理学研究,整理和分析了对脑梗塞所致偏瘫的分型、分期和治疗.  相似文献   
314.
芳醛或杂芳醛与含有活泼亚甲基的化合物(氰乙酸酯、氰乙酰胺、丙二腈)于水中在磷酸氢二铵催化下,室温搅拌即可发生Knoevenagel反应。条件温和,时间短,后处理简单,环境友好。20例收率70%~95%。  相似文献   
315.
<正>以往的研究对血管生成拟态(VM)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1-2],但对它与内皮依赖性血管之间的关系和二者的演变过程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尤其是在加入魟鱼软骨多糖(RCG)的条件下,对VM的研究少之又少。目前,我国在魟鱼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从魟鱼软骨中提取、分离出具有抗肿瘤活性成分。本实验通过建立C57小鼠黑色素瘤模型,观察RCG对黑色素  相似文献   
316.
魟鱼软骨多糖对小鼠黑色素瘤上皮细胞激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冠  郭斌  孟康 《中国药房》2013,(7):589-591
目的:研究魟鱼软骨多糖(RCG)对小鼠黑色素瘤中上皮细胞激酶(EphA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黑色素瘤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右侧腋下部位,复制小鼠黑色素瘤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环磷酰胺(CTX,60mg/kg)与RCG高、中、低剂量(700、300、100mg/kg)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phA2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EphA2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RCG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瘤质量显著减轻,抑瘤率显著升高(P<0.01);EphA2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0.01),EphA2基因表达显著减弱(P<0.01)。结论:RCG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的生长可能与其减少肿瘤中EphA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17.
目的探讨自发性重型脑室铸形血肿患者脑室穿刺引流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6例自发性脑室铸形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结果脑室穿刺引流是治疗重型脑室铸形血肿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不同出血部位疗效相差较多。结论脑室铸形血肿治疗除积极清除血肿外,更应注意各种并发症出现,整体治疗结合术后管理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18.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接受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61例接受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单用亚低温治疗,治疗组31例接受亚低温治疗同时用参附注射液。2组均治疗7 d,对2组治疗后颅内压(ICP)、血生化指标、神经功能、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评价,对C反应蛋白(CRP)、血糖、乳酸、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统计。结果 2组ICP均在发病后第4 d达到峰值,随后2组ICP均进行性下降,从第5 d后治疗组ICP低于对照组(P<0.05)。2组CRP均于伤后前5 d进行性升高而后逐渐呈下降趋势,从第3 d开始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糖在第3 d达到最高值,并于第5 d开始下降,治疗组血糖下降较对照组快,于第5、7 d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乳酸数值均先开始呈现增高,并于第3 d到达最高值,随后开始下降,治疗组乳酸值下降较对照组快,于第5、7 d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均进行性好转,于第7 d开始治疗组GC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肺感染、心律失常、休克、应激性溃疡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2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接受亚低温治疗患者可通过多种途径达到神经保护及整体调节作用,可以降低亚低温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19.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HIH)立体定向引流术后患者S-100B、血糖、血乳酸、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58例HI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8例和亚低温组30例,两组均给予立体定向引流术,术后分组并给予常规治疗及亚低温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人院当天、第3d,5d,7d检测S-100B、血糖、血乳酸水平,于入院当天,第2W,4W,12W,24W,48W采用欧洲卒中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统计死亡率。结果亚低温组患者S-100B、血糖、血乳酸均显著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值提高,两组死亡率无差异。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促进立体定向引流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20.
目的:观察缺血后适应对家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缺血再灌注模型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的影响,并探讨其维持电生理稳定的机制。方法: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适应组,每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适应组在建立好楔形心肌块模型稳定1h后,停止台氏液灌注45min,缺血再灌注组继续灌注台氏液2h;缺血后适应组复灌初期采用复灌10s、停灌10s方案,重复6次后,恢复台氏液灌注2h。记录心肌块内、外膜心肌细胞跨壁动作电位、跨壁心电图、有效不应期(ERP)等电生理参数以及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实验结束后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去磷酸化缝隙连接蛋白43(NP-Cx43)。结果:①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适应组的室性心动过速(VT)诱发率分别为0、80%(8/10)、10%(1/10),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后适应组的跨室壁离散度、ERP等电生理参数得到改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免疫荧光显示对照组心肌NP-Cx43分布量极少;缺血再灌注组NP-Cx43含量增加且多分布在心肌细胞端端连接处;缺血后适应组NP-Cx43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含量要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可显著降低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改善缝隙连接蛋白重构可能是其维持心脏电生理稳定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