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5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骨盆术后感染以骶髂关节、髋关节、耻骨联合后方较多见。因感染位于深部且关节内有固定物 ,故治疗非常棘手。我院 1996年 3月~ 2 0 0 2年 2月治疗 5例 ,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中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2 7~ 5 8岁 ,平均 4 6岁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1例 (TileC1) ,双侧耻骨上、下支严重骨折 1例 (TileA2 ) ,髋臼粉碎性骨折伴股骨头中心脱位 1例(LetournelB1.2 ) ,髋臼髂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双耻骨上下支骨折移位 1例 (Le tournelC1.2 ) ,一侧骶髂关节分离、耻骨联合分离 1例 (TileC1.2 ) ;均为闭合性损…  相似文献   
92.
4618例脂肪肝普查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肝脏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山东省肿瘤医院于2001年3月-2002年6月对山东省部分企事业、矿工、学校、农村等地志愿者进行了健康查体及肝功检查。结果:共检测11265例人员发现脂肪肝4618例(40%)、脂肪肝的发病与性别、年龄及甘油三酯增高、饮食、肥胖、酗酒有关。结论:脂肪肝与体内脂肪代谢紊乱有密切的关系,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肝功能异常和相应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93.
目的 人α防御素主要由中性粒细胞(HNP1、HNP2和HNP3)和小肠潘氏细胞(HD5和HD6)分泌.HNP1-3可以被作为肿瘤标志物,小剂量的α防御素可以促进肿瘤的增长,大剂量的α防御素可以裂解杀死肿瘤细胞.制备人防御素(human defensin-5,HD5或D5)、力达霉素辅基蛋白(lidamycin apoprotein,LDP)与EGFR配体寡肽(EGFR-di-recting ligand peptide,Ec)组合的融合蛋白Ec-LDP-D5,并初步探讨其抗胰腺癌活性.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融合蛋白基因,并将其表达纯化得到融合蛋白Ec-LDP-D5.融合蛋白与细胞表面EGFR的亲和活性采用ELISA和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法;采用CCK-8法测定融合蛋白对人胰腺癌细胞PNAC-1和Aspc-1的体外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Ec-LDP-D5蛋白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并表达融合蛋白Ec-LDP-D5,产物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目的蛋白经纯化、复性后,每升发酵液可以获得1 mg纯度达到85%.Ec-LDP-D5可与高表达EGFR的PNAC-1和Aspc-1细胞表面结合.Ec-LDP-D5对PNAC-1和Aspc-1肿瘤细胞有强烈的杀伤作用,Ec-LDP-D5蛋白对Aspc-1肿瘤细胞抑制率为76.8%,与Ec-LDP的抑制率49.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对PANC-1细胞抑制率为64.6%,与Ec-LDP的抑制率28.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Ec-LDP-D5在8μmol/L的浓度下即可强烈的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凋亡率(24.6±0.56)%,与Ec-LDP的凋亡率相比P=0.011.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防御素融合蛋白Ec-LDP-D5可以与高表达EGFR的PNAC-1和Aspc胰腺癌细胞结合,对胰腺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活性和诱导凋亡能力,具有发展为抗肿瘤靶向药物的潜能.  相似文献   
94.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是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经综述。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急性血栓性脑梗死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纤溶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三组均予脑保护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尿激酶与纤溶酶静脉滴注;纤溶酶组加用纤溶酶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三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27例,显效51例,好转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3%;纤溶酶组治愈3例,显效6例,好转6例,无效9例,恶化6例,总有效率50.0%;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6例,好转7例,无效11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5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与纤溶酶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纤溶酶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治疗24 h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治疗组、纤溶酶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分次静脉滴注联合纤溶酶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效果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招收飞行学员腰椎峡部裂的x线诊断要点,医学影像学诊断的体检方法和流程。方法本文对30名招飞学员腰椎峡部裂,采用CR、DR机行立位拍摄腰椎正、侧位、双斜位x线片,10例加做腰椎CT扫描并二、三维重建,进行诊断对比研究、讨论分析。结果在正位片上,能够看到有诊断意义的x线征像是椎弓根下缘或部分重叠处的峡部裂造成的骨小梁的结构紊乱的改变。侧位片x线征像:  相似文献   
97.
孤立肾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上较为少见,病情危重,风险较大,属泌尿外科急诊。2000年2月至2006年7月我科急诊收治8例孤立肾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例中男3例,女5例;年龄21~69岁,平均42岁。孤立肾形成原因:先天性左肾缺如1例,肾锐器伤肾切除1例,肾结核病感染行肾加同侧输尿管全长切除1例,肾萎缩肾无功能1例,对侧肾结石行肾切除4例。8例均因少尿或无尿入院,其中少尿6例,少尿时间3~7天;无尿2例,无尿时间7~9天。输尿管中段…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利用AdEasy系统构建鼠内皮抑素(ES)基因重组腺病毒Ad.ES,并观察其在人肺腺癌细胞SPCA-1的表达.方法 采用酶切、连接和转化等方法,将质粒pcDNA3.ES中的ES片段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载体pAdTrack.CMV,构建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载体pAdTrack.CMV.ES,经Pme Ⅰ酶切线性化后与含腺病毒基因骨架的质粒载体pAdEasy-1在细菌BJ5183内进行同源重组得到腺病毒质粒pAd.ES,重组腺病毒质粒经PacⅠ酶切后,转染人胚肾293细胞包装成腺病毒颗粒Ad.ES,将病毒上清反复感染293细胞获得高滴度病毒,应用氯化铯(CsCl)梯度离心的方法纯化病毒,利用AdEasy系统上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签测定重组腺病毒的功能滴度.用2 MOI重组腺病毒Ad.ES体外转导SPCA-1细胞48h,流式细胞仪检测GFP表达阳性率,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S的含量.结果 双酶切证实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ES质粒构建正确,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和Pac Ⅰ酶切鉴定证实腺病毒重组质粒构建成功.Pac Ⅰ酶切线性化的重组质粒导入293细胞3d,约20%的细胞表达GEP,回收病毒重复感染293细胞,CsCl梯度离心纯化最终获得约5.6×1010TU/mL滴度的重组病毒.Ad.ES体外转导SPCA-1细胞48h后,细胞GFP阳性率为93%,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S的含量较Ad.GFP感染组和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应用新型腺病毒载体AdEasy系统可在短期内制备同时表达GFP和ES的重组腺病毒,Ad.ES体外感染人肺腺癌细胞SPCA-1可显著提高ES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抗血管生成治疗肺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
我院自1990年7月至1997年12月,采用腰部直切口行肾、输尿管取石术14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145例,男97例,女48例。年龄15~67岁,平均42岁。结石位于肾盂17例,输尿管128例。结石多为单个,直径0.6~2.0cm,...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急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并发症、医疗成本的差异。方法 52例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PVP治疗32例,PKP治疗20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和术后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术后自我满意度,测定椎体高度变化及骨水泥渗漏率,并比较两组费用差异。结果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好转(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自我满意度均高,椎体高度恢复均较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PVP组为15.6%,PKP组为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医疗成本明显高于PVP组(P<0.01)。结论 PVP与PKP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在疗效和医疗风险中无差异。从医疗成本角度,对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应首选PV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