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脓毒症肺损伤大鼠孤儿核受体RORC基因表达及血清IL-17水平,探讨Th17细胞在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s,PDTC)预防组。静脉注射脂多糖(LPS,6mg/kg)复制急性肺损伤(ALI)的动物模型,在注射后12h处死。PDTC预防组在注射LPS前30min予以PDTC(120mg/kg)腹腔注射。测定肺湿/干重比(W/D),石蜡包埋切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行肺组织病理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s,AM)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κBP65,NF-κBP65)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M孤儿核受体RORC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干/湿比、肺组织病理评分、AM的NF-κBP65表达、血清IL-17水平、AM孤儿核受体RORC基因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PDTC预防组上述改变得以逆转。结论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肺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72.
我院抓医疗质量的做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在探索“以人为本 ,以章为纲”的管理模式中 ,以加强环节质量为切入点 ,实施全程质量控制 ,保障医疗安全。其具体做法如下。一、通过培训新进住院医师 ,提高医师业务素质及服务技能 ,加大对住院病人的监管力度由于历史原因 ,我院住院医师较少 ,进修医师值班率高达 83 3% ,而晚 7~ 11时的入院病人达 6 1 6 %。鉴于此 ,我院于 1999年 8月开始对新进住院医师实行 12小时 6天负责制 ,每晚 7~ 11时到病房参与值班 ,除所管床位医疗外 ,负责参与本病房危重病人的监护及抢救。二、以培训总住院医师为切入点 ,提高医师自身素质我院自 1998年 6…  相似文献   
73.
74.
主治医师常规日查房是临床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将主治医师日查房作为提高其临床教学能力的切入点,成立专家督导组从复核检查病史体征、分析疾病的条理及逻辑思维能力、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性、医教结合的诱导启发性和是否注意医学模式的转换等八个方面进行评估考核和指导。实践证明该方法对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临床教学能力有效。  相似文献   
75.
目的提高ICU利用率,完善其救治功能,畅通院内危重病人转运的绿色通道。方法改善ICU经济核算方式,转入转出ICU的危重病人,一切以危重病人评分为指针。转入指针为危重病评分小于或等于80分;经济杠杆:ICU床日消耗费用;转入ICU的病人经济收入归转出科室。结果ICU转入及转出病人数均增加;危重病评分≤80分的病人占ICU的比例由41.4%上升到58.7%。结论在改善ICU功能,使绿色通道更畅通的一系列改革中,使危重病人能及时得到救治、设备及人力资源共享、减少了医疗环节中的医源性损害,降低了危重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76.
危重症患者原发病损害易致组织细胞缺氧,由此引起的凝血功能紊乱则可加重组织缺氧。本文对危重症时凝血功能紊乱及高乳酸血症的形成机制、在危重症中的发展、对病情危重程度的预测,以及两者在危重症中的关系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7.
78.
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新生儿期常见病及多发病 ,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 ,常危及生命或遗留脑功能障碍 ,但其治疗至今尚未统一。我院 1998年8月至 1999年 6月对 2 5例HIE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胞二磷胆碱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8例 ,均符合HIE诊断标准及分度标准[1] ,均有明显的围产期缺氧窒息史 ,生后出现异常神经系统表现 ,包括兴奋、嗜睡、昏迷、惊厥等意识障碍 ,肌张力减低或消失以及原始反射消失等。其中 2 6例头颅CT检查均显示不同程度的低密度区 ,9例合并颅内出血。分组 :…  相似文献   
79.
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性脑损伤发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时脑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 ,结合脑组织含水量及病理变化 ,测定脑缺血 2小时后脑组织 MDA、SOD、GSH- Px、CAT及 NOS活性。结果 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 MDA、SOD及 NOS活性较对照组升高 ,而 GSH- Px、CAT活性明显下降 ,伴随脑含水量增加 ,出现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氧自由基参与急性局灶性缺血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0.
王兴勇  李仕章 《重庆医学》1995,24(3):185-187
本院1982—1992年共收治多脏器损害的川崎病3例,经及时有效抢救,均存活。 病例摘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