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7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用TaqMan-MGB探针杂交和荧光定量PCR检测169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和95名正常对照者rs290487(C/T)的基因型,同时检测临床指标.结果 显示该位点多态性与安徽地区汉族人群PCOS的发病相关,C等位基因增加了PCOS发病的风险,CC基因型是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检测抵抗素基因第三内含子和第四外显子是否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徽合肥地区汉族T2DM患者263例,正常对照8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初筛基因后,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仅在第三内含子发现 877位G/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349例受试者中共检出41例,达到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对照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5.8%,T2DM组为6.5%.野生型(GG)基因型频率对照组为88.4%,T2DM组为87.8%;杂合子(GC)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为9.3%,T2DM组为11.4%;纯合子(CC)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为1.16%,T2DM组为0.7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安徽汉人中,抵抗素基因第三内含子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为 877位的G/C.第三内含子的多态性具有群体代表性.T2DM与正常糖耐量组相比,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两组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3.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和吡格列酮对肥胖大鼠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的影响。方法内脏脂肪素7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F、P、FP、HF、NC组,各15只,前4组予高脂饮食,NC组予普通饲料,12周后F、P、FP组分别予非诺贝特30mg·kg^-1·d^-1、吡格列酮10mg·kg^-1·d^-1、两药联合灌胃,HF和NC组予相应溶剂灌胃,均灌胃4周,检测血清内脏脂肪素和生化指标。结果与NC组相比,HF组大鼠体重、FFA、FPG、Ins、HOMA—IR和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HF组相比,F、P和FP组大鼠FFA、HOMA—IR、内脏脂肪素均降低(P〈0.05)。F、FP组体重降低,与P、HF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肥胖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和血清内脏脂肪素升高,非诺贝特和(或)吡格列酮能降低FFA,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清内脏脂肪素。  相似文献   
184.
目的对中国汉族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内含子16插入(Ⅰ)/缺失(D)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联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为统计量,应用REVMAN 4.2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结果相关文献未发现显著发表偏倚。研究共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729例,糖尿病对照组903例,数据合并结果DD/(ID Ⅱ)0R值为1.80,95%可信区间(CI)为1.29~2.50。Ⅱ/(ID DD)OR值为0.67,95%CI为0.54~0.84。结论汉族人群ACEL/D多态性与DR有关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D基因型增多,Ⅱ基因型减少。  相似文献   
185.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s,IR)是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非诺贝特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激动剂,具有抗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脂肪因子分泌的作用”.本研究观察非诺贝特对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的糖代谢、脂联素和内脂素的影响,探讨非诺贝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86.
目的观察营养性肥胖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血清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以及吡格列酮干预后的变化。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吡格列酮组(P)、高脂对照组(HF)和普通饮食组(NC),各15只。P、HF组给予高脂饮食,NC组给予普通饲料;12wk后,P组行吡格列酮10mg·kg-1.d-1灌胃,HF组和NC组用相应溶剂灌胃,均灌胃4wk。检测血清脂联素、TNF-α、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和其他生化指标等,计算Lee′s指数、HOMA-IR指数和肝脏指数,行肝脏病理切片和HE染色。结果与NC组相比,HF组大鼠体重、肝脏指数、FPG、FINS、ALT、HOMA-IR和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增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P<0.05),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与HF组比较,P组大鼠肝脏指数、HOMA-IR、FFA、TNF-α均降低,脂联素水平升高(P<0.05),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改善。HF组大鼠血清FFA、TNF-α与HOMA-IR、肝脏指数正相关,脂联素与之负相关(P<0.05)。结论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营养性肥胖、胰岛素抵抗和NAFLD;吡格列酮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肪细胞变性,可能与降低TNF-α、升高脂联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7.
脂肪组织不仅仅是被动的能量储存器官,而且是能够分泌多种激素类物质的内分泌器。脂肪细胞分化及其调控失常与人类多种疾病如肥胖症、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等密切相关。Pefilipin(围脂素)是新近发现的特异表达于脂肪细胞和类固醇生成细胞脂滴表面的一种磷蛋白,其基因受PPARV(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调控。国外有报道认为,pefilipin基因有随3T3-L1脂肪细胞分化成熟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的趋势,提示该基因可能与肥胖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作为PPAR1配体,对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有改善作用,而且具有促进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特点;而目前国内有关吡格列酮对脂肪细胞中pefilipin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应用吡格列酮干预分化过程中3T3-L1细胞,观察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pefilipin 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吡格列酮对perilipin mRNA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8.
2型糖尿病先证者发病年龄对遗传表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先证者发病年龄对糖耐量正常一级亲属的胰岛素抵抗(IR)表型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6个2型DM核心家系中186例2型DM先证者和489例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根据先证者发病年龄的四分位数,分别选取最低四分位数发病年龄的先证者(发病年龄〈42岁)的一级亲属127例(为一级亲属1组)和最高四分位数发病年龄的先证者(发病年龄〉55岁)的一级亲属118例(为一级亲属2组)进行研究。应用HOMA—IR,△I30/△G30(包括△I30.△G30^-1.HOMA—IR^-1)分别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一级亲属1组的腰臀围比、收缩压、甘油三酯、HOMA-IR均高于一级亲属2组,△I30/△G30△I30.△G30^-.HOMA-IR^-1均低于一级亲属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早发2型DM先证者的糖耐量正常一级亲属可能具有更明显的IR表型特点和β细胞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89.
目的构建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突变体(^2Gly-hGLP-1)基因,并表达GST一^2Gly-hGLP-1。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载有hGLP cDNA的重组克隆质粒PMD18T simple和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将GLP-1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筛选出阳性克隆。在获得重组hGLP-1基因工程菌的基础上,利用定向突变的技术改造其第2位丙氨酸为甘氨酸,经酶切克隆于pGEX-4T-1^*中,构建pGEX-4T-1^*/^2Gly-hGLP-1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进行诱导表达。结果经测序分析,证明^2Gly-hGLP-1已经克隆到pGEX-4T-1^*中。Western blot证实,该蛋白可被特异性hGLP-1识别。结论成功构建和表达了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突变体原核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90.
目的 观察增加骨胳肌细胞全长长胞内域瘦素受体(OBRb)mRNA表达以后,瘦素对原代培养的骨胳肌细胞葡萄糖氧化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离SD乳鼠的骨胳肌细胞,分4组进行细胞培养,其中转染重组质粒、转染空载质粒和非转染3组(分别加瘦素10ng/ml和胰岛素10mU/ml),另外1组为非转染未加瘦素和胰岛素的对照组。将载有全长OBRb cDNA的真核表达质粒或空载质粒在脂质体的介导下导入骨胳肌细胞。48h后加入瘦素和胰岛素,孵育1h,再加入D-[U-~(14)C]-葡萄糖,继续培养2h后终止反应,收集~(14)CO_2,液体闪烁计数。同时以RT-PCR检测转染细胞的OBRb mRNA表达水平。结果 重组质粒转染、空载质粒转染和非转染3组,特异性条带和β-actin条带积分光密度比值分别为1.22±0.10、0.41±0.08和0.49±0.09,前者较其它两组明显升高(均P<0.001)。葡萄糖氧化前者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05)。结论 增加SD乳鼠骨胳肌细胞OBRb mRNA的表达,明显改善细胞葡萄糖氧化,提示OBRbmRNA的高度表达能改善瘦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