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aVL导联QRS波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患者的心电图aVL导联QRS波群变化能否作为罪犯血管的判定标准。方法 比较 6 0例下壁AMI患者aVL导联QRS波群变化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 ,分析aVL导联QRS波群两种模式 (Ⅰ型 :S/R≤ 1/ 3,ST段抬高≤ 1mm ;Ⅱ型 :S/R >1/ 3,ST段抬高 >1mm)对判断下壁AMI罪犯血管的临床价值。结果 aVL导联的Ⅰ型QRS波群改变在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LCX)闭塞组出现率为 89% ,右冠状动脉 (RCA)闭塞组为 2 4 % (P =0 .0 0 1)。Ⅱ型改变在LCX组出现率 11%、RCA组为 76 % (P =0 .0 0 1)。Ⅰ型心电图变化预测LCX闭塞的敏感度为 89% ,特异度为 76 %。Ⅱ型心电图改变预测RCA闭塞的敏感度为 76 % ,特异度为89%。结论 aVL导联的Ⅰ型QRS波群变化是判断LCX型AMI敏感、特异的预测指标 ,而Ⅱ型QRS波群变化是RCA型AMI有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HLA—B27阴性家族性强直性脊柱炎心脏损害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所有家系成员均采集完整病史、临床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结果家系成员中发生心房颤动6例,占总心律失常人数的46%,窦性心动过缓2例,高度房室阻滞1例,病窦综合征1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例,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排除强直性脊柱炎),所有传导系统异常的心律失常占AS患者总心律失常人数的36%。结论家族性强直性脊柱炎心脏损害发生心律失常以心房颤动为主,累及房室传导系统的心律失常次之。  相似文献   
43.
心电图心室复极波的细胞离子流机制与临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心电图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无创性检查手段。虽然心电图不是直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但其每一个波形都反映了心脏电场在体表电位的变化。心电图的波形可分为两大类, 即除极波和复极波。心室的除极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RS 波,心室的复极波则为J波、ST段、T波和U波。过去二十年中,对跨心室壁电学不均一性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大大提高了人们对于心室复极波的离子和细胞学机制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本文着重就心室复极的心电图信号——J波、ST 段、T波及U波的细胞电生理和离子流机制及临床常见疾病的心电图表现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44.
45.
QT 间期延长综合征7例,年龄11~64岁,均无先天性耳聋,1例有家族史,6例以反复晕厥、抽搐主诉入院。QTc0.48~0.69s,T 波双向或倒置,后有明显U 波。晕厥发作时监护示扭转室速,心得安可预防发作。  相似文献   
46.
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的长支架置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讨对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置入长支架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我院共为 36例患者置入了长支架。 36例患者中 ,10例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2 6例稳定性心绞痛。 2 1例患者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 39例靶血管共置入长支架 39个 ,其中前降支 17个 ,左回旋支 8个 ,右冠状动脉 14个。 39个支架中 ,2 8个是选择性置入 ,10个为扩张效果不满意 ,1个是因冠状动脉夹层而紧急置入。结果 对 39支靶血管成功置入长支架 38个 ,1例因右冠状动脉迂曲而支架未能完全覆盖病变 ,长支架的置入成功率为 97 7%。无支架内血栓发生 ,无死亡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结论 对于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置入长支架可取得良好的造影结果 ,而且成功率较高 ,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费用。对于病变血管迂曲者可选用柔韧性较好的支架 ,并在置入前适当成型以便顺利通过迂曲病变。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人群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AMI小于40岁的53例(青年组)与60岁以上的438例(老年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检查、以及冠脉病变程度与相关因素的不同特点.结果 青年组与老年组比较,AMI危险因素中吸烟史、阳性家族史明显增高,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则低于老年患者.血脂谱分析显示青年患者TG、LDL-C、ApoB显著高于老年患者,而HDL-C则相反.冠脉造影显示青年组单支病变(73.33%)明显多于老年组(25.09%),而双支(11.11%)与多支病变(8.89%)则显著少于老年组(27.49%、47.01%);与之相应的冠脉病变程度用改良的Genisi积分比较,青年组(7.69±5.23)显著低于老年组(16.08±7.81).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LDL-C(r=0.289,P=0.046)与改良的Gensini积分呈明显正相关,HDL-C(r=0.589,v=0.01)、ApoA-Ⅰ(r=-0.395,p=0.023)与改良的Gensini积分呈明显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DL-C对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影响呈现一定的线性负相关.结论 吸烟、代谢紊乱和阳性家族史是40岁以下AMI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A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显著低于老年组,HDL-C变化对青年AM/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临床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手段,其可及时开通罪犯血管、改善患者预后,但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非罪犯血管的PCI策略及最佳干预时机等仍存在争议。此外,对于伴有心源性休克(CS)的STEMI合并MVD患者,虽然多项指南建议同期开通非罪犯血管,但近期多项Meta分析及CULPRIT-SHOCK研究证实,同期干预非罪犯血管可导致患者短期病死率升高。本文主要综述了STEMI合并MVD患者PCI策略,以期为临床制定科学的PCI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本研究采用高位右心房 ( HRA)、房室交界区 ( AVJ)、右室流出道( RVOT)和右室心尖部 ( RVA) 4种不同的右心起搏方式 ,观察房室激动收缩顺序和心室激动顺序对血浆 ANF的影响。方法 :对 1 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SSS)病人 ,于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以同一频率分别按 HRA、AVJ、RVOT和 RVA的顺序各起搏 5min,每次起搏间隔至少 5min。分别取基础状态及 4种不同方式起搏末右房血 2 ml,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 ANF水平。结果 :HRA起搏并不引起血浆 ANF的显著变化 ;而 AVJ、RVOT和 RVA起搏后血浆 ANF水平比基础状态均显著升高 ,以 RVA最为明显 ;RVOT和 RVA起搏后血浆 ANF水平显著高于 AVJ起搏 ;RVOT及 RVA起搏伴 V-A传导者血浆 ANF水平显著高于无 V-A传导者。结论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 ,房室不同步、心室不同步及 V-A传导是引起血浆 ANF升高的因素 ,AVJ和 RVOT由于保持了近似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 ,作为除 RVA以外的右室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和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09—01期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施行PCI的6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75例,按年龄分为高龄组(80岁以上,n=17)和老龄组(65—79岁,n=258)。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特征,比较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期间死亡人数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的差异。结果高龄组和老龄组患者多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单支病变,IRA再通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组术后心衰、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较老龄组多见,其中以电解质紊乱发生最多(94.12%)。高龄组患者无胸痛、术后心衰及出血发生均高于老龄组患者(P〈0.05),但死亡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个月,两组之间严重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无论高龄还是老龄患者施行PCI治疗可以增加心肌血供,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该治疗安全、有效,且患者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