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9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267篇
预防医学   156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50篇
  6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目的评价贲门癌微创手术方式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贲门癌患者的资料,对前胸外侧切口和后外侧切口两种术式患者的切口长度、胸腔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前胸外侧切口与后外侧切口两组术式的切口长度分别为(11.5±1.1)cm、(26.0±0.8)cm,胸腔引流量分别为(324.2±29.8)ml、(584.3±28.0)ml(P<0.01)。结论前胸外侧切口暴露好、创伤小、能达到肿瘤根治的目的,是一种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992.
Graves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检测Graves病(C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动态变化,探讨甸子与CD发生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与24周采集患者静脉血,分别采用放免法和超敏酶免法检测血清IL-6和TNF-α含量。结果:CD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应用抗 状腺药物8周和24周甲状腺激素恢复正常后,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应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国产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根据给药方案,按双盲、随机、平行、对照的原则进行分组.研究对象为在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及已经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1个月基础上,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原治疗方案与用药剂量不变,加用罗格列酮4mg每日一次为试验组,加用二甲双胍0.25g每日二次为对照组,疗程均为12周.试验前后均进行空腹及餐后2h的血糖和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生化、血脂等检查.结果共19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入疗效统计,其中,试验组102例,对照组96例.罗格列磺脲类药物联用及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联用均明显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罗格列酮试验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达1.09%,而二甲双胍对照组降低达0.95%.试验组使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比基础值分别下降2.52mmo1·L-1(25.0%)和5.63mmo1·L-1(35.6%)(P<0.01),对照组使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比基础值分别下降1.76mmo1·L-1(17.7%)和3.73mmo1·L-1(23.8%)(P<0.01).罗格列酮试验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均有显著意义的增高,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和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比值无变化.未见肝功能损害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其它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试验组与对照组相近.结论对于使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近期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4mg罗格列酮每日1次,可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略强于加用0.25g二甲双胍每日2次.未见肝功能损害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高选择性5α还原酶抑制剂(爱普列特)在较大剂量时对雄性SD大鼠生精功能的影响。方法:3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喂服淀粉的空白对照(C)组、喂服爱普列特1 mg/d(EL)组、喂服爱普列特5mg/d(EH)组及喂服非那甾胺(F)组,每组8只。观察大鼠睾丸重量、血清睾酮和双氢睾酮水平、附睾精子计数和配对雌性大鼠妊娠阳性数等变化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F组或EH组均有①抑制前列腺生长和减轻睾丸重量的作用(P<0.05);②降低血清双氢睾酮而升高睾酮水平;③抑制大鼠精子数量,同时影响雄性大鼠生育能力。结论:大剂量高选择性5α还原酶抑制剂(爱普列特)可抑制雄性SD大鼠前列腺、睾丸重量,抑制精子生成并降低雄性大鼠生育力。  相似文献   
995.
便秘攻坚战     
虽说便秘不是什么大病,但它的危害却不容小视:便秘常常导致上腹部饱胀不适、反胃、恶心;由于粪便在肠道存留时间过长,致使毒素在血液中循环,从而引发一系列皮肤病,如痤疮、暗疮、色素沉着等;便秘还会引起轻度毒血症症状,如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头晕乏力、久之又会导致贫血和营养不良。经常排便用力,还会促使痔的形成。长期便秘,还会令女性朋友们患上大肠癌及乳腺癌,这一切您知道吗?  相似文献   
996.
据美国研究表明,一种含沙蝇唾液蛋白的DNA疫苗可以使鼠类免得利什曼病。他们发现,如果先用沙蝇唾液给鼠免疫,则一旦遭到携带利什曼原虫的寄生虫袭击,鼠也不会被感染。研究人员应用这一理论,开发了一种能对抗利什曼病的疫苗。他们  相似文献   
997.
MPA和MPA+TU对雄性大鼠生精功能和生殖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单独使用醋酸甲孕酮 (MPA)和联合应用MPA与十一酸睾酮 (TU)对雄性大鼠血清FSH、LH、T和生精功能的影响。 方法 :2 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 4组 :A组为对照组 (给予生理盐水 ) ,B组小剂量MPA组 (37.5mg/kg) ,C组大剂量MPA组 (75mg/kg) ,D组为MPA +TU(MPA 75mg/kg ,TU 2 5mg/kg) ,肌肉注射 ,每月 1次 ,共 3个月。测定各组大鼠给药前后血清FSH、LH、T水平及各组大鼠精子计数和形态。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处理组大鼠生精功能均明显受到抑制 ;单用MPA组的FSH、LH水平均显著降低 ;MPA +TU组的FSH、LH、T水平均明显下降 ,睾丸明显萎缩 ;与单用MPA组相比 ,MPA +TU组精子计数下降更显著 ,但血清FSH和LH受抑制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单独使用MPA可以抑制雄性大鼠血清FSH、LH水平并阻抑其生精功能 ;MPA +TU比单用MPA抑制生精效应更强。MPA +TU抑制生精的机制不仅仅在于反馈抑制促性腺激素 ,而且可能对睾丸本身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8.
胎脑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为降低检验成本 ,提高检验方法的灵敏度 ,拟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二部附录 ,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胎脑注射液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 胎脑 (沙赛普肽 )注射液L值为 15EU/ml,3批供试品经 30倍稀释 ,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进行干扰试验 ,结果均无干扰作用 ,而且干扰试验的结果与灵敏度复核的结果基本相同。结论 胎脑注射液的细菌对毒素检查可采用 30倍稀释 ,灵敏度为 0 .5EU/ml的鲎试剂检查即可。  相似文献   
999.
恶性疟原虫 ( Plasmodium falciparum)对抗疟药的广泛耐药性产生了严重的问题 ,尤其是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这使得寻找适合于穷国的替代疗法迫在眉睫。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宣称他们找到了一种新的药物。为治疗和预防疟疾而口服这种药物已经成为一种可能实现的目标 ,它可以替代氯喹 ,其最适服药方法正在摸索中。疟原虫在红细胞内无性繁殖的过程中 ,有大量的膜被合成 ,其中磷脂的生物合成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磷脂占疟原虫膜总量的50 % ,所以磷脂酰胆碱的生物合成就具有重要意义。新发现的这种药物能阻断供应疟原虫细胞内脂类前体物质—胆碱的转…  相似文献   
1000.
自从1953年Palade用电镜观察到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的超微结构,1973年Jaffe培养出EC以来,人们对EC的形态结构、代谢、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它不仅表面积巨大而且代谢旺盛,不但是构成血管内外物质交换的屏障,还能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近年来人们还发现,EC可以影响机体的血液流变性、参与凝血纤溶、免疫炎症反应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过程.作为最靠近血流的细胞层,其释放出的蛋白质能很容易地通过血流扩散到全身,因此它有望成为基因治疗的导向载体.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着重介绍内皮细胞对微循环血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