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10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7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3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12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7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8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十五和2015年重大疾病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 重大疾病防治的概况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在我国居首位。高血压患病目前已达 13.58% ,一直呈上升趋势 ,我国现在高血压患者已超过 1亿人 ,并以每年新发 350万人的速度增加 :心肌梗死发病率约 180 10万 ,脑卒中年发病率平均约为 12 0~ 180 10万 ,年死亡率为 80~12 0 10万 相似文献
72.
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的危险因素预测以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影响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并发尿潴留(AUR)的相关因素及在指导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36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fPSA、tPSA、移行带容积(TZV)、剩余尿量、尿流率等,采用纵向多中心联合方法,选择12个可能对患者并发AUR产生影响的特征性因素以及治疗方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患者的预测指数。436例患者分为高、中、低3个危险组,分析各组的主要危险参数及AUR的发生情况。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BPH并发AuR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患者年龄(RR=2.924,P=0.050)、IPSS评分(RR=2.675,P=0.007)、fPSA(RR=4.106,P=0.000)、TZV(RR=3.635,P=0.000)、最大尿流率(Qmax,RR=0.110,P=0.000)、剩余尿量(RR=5.311,P=0.000)、尿潴留病史(RR=4.518,P=0.000)以及药物治疗(RR=0.092,P=0.000)。发生AUR的高、中、低危险组患者AUR发生率分别为95.0%、6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3.04,P〈0.01)。结论BPH患者发生AUR的危险度不同,可以根据患者危险度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3.
2005年欧洲泌尿外科会议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洲泌尿外科会议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并提出了许多新看法和观点。重点是前列腺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亮点是前列腺癌治疗的研究及随访。特点是临床论文多,内容全面,新观点多。 相似文献
74.
膀胱鳞状细胞癌的病理、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膀胱鳞状细胞癌(SCC)可发生在裂体血吸虫和非血吸虫的患者,二者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及临床病理特性上均不同。 相似文献
75.
纯化浅表膀胱肿瘤蛋白质表达谱构建及尿液生物标记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体描述浅表膀胱肿瘤蛋白质表达谱的特点,在总体描述基础上探讨浅表膀胱癌尿液蛋白质芯片的发现. 方法 ①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获得纯化的浅表膀胱肿瘤细胞.②二维液相色谱分离多肽混合物,电喷雾串联质谱和生物信息学方法 分析鉴定蛋白质. 结果 4例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440个蛋白质共同表达.76(1 7.3%)个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MW)<10kDa或者>100 kDa,84(19.1%)个蛋白质等电点(pI)>9.312、304个蛋白质具有基因本体论生物学途径、细胞组分注解.41、22个基因本体论生物学途径术语为浓集、缺失表达.25、11个基因本体论细胞组分术语为浓集、缺失表达.基因本体论生物学途径浓集、缺失表达分析与尿液蛋白质表达谱分析一致性较强.属于细胞粘附、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类别的蛋白质是尿液中检测肿瘤的良好生物标记候选蛋白. 结论 浅表膀胱肿瘤蛋白质表达谱研究为理解肿瘤细胞生物学及从尿液中发现牛物标记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索Shotgun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标记组,并分析肿瘤恶性变过程中的生物通路.方法 使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获得纯化的表浅性膀胱肿瘤细胞及正常移行上皮细胞,二维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鉴定标本中的蛋白质表达,蛋白质组学工具分析蛋白质的等电点、相对分子质量、总体平均疏水性以及跨膜结构.基因本体论工具对鉴定蛋白质进行功能聚类,ArrayTrack软件分析差异表达的生物通路,GenMAPP软件实现生物通路可视化.结果肿瘤细胞及正常移行上皮细胞中分别鉴定蛋白质440、218个,差异表达蛋白质388个.蛋白质鉴定数据以及功能分析数据分别储存于http://www.Proteome-SBTCC.org.cn;http://www.Proteome-NHTE.org.cn,267个(68.8%)差异表达蛋白质具有生物学途径注解,分别归属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聚合粘附、氧化磷酸化、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结论 正常移行上皮细胞及肿瘤细胞Shotgun策略蛋白质组学数据库被成功构建,为阐明表浅性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寻找生物标记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治术后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4年17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资料,选择12个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及尿流改道方式、新辅助化疗等特征性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计算患者的预后指数(PI),将患者分组计算不同个体的期望生存曲线。结果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分别为分期(RR=1,982,P=0.000)、分级(RR=1,978,P=0.042)、淋巴结转移(RR=2.142,P=0.048)、原位癌(RR=6.177,P=0.000)、肿瘤形状(RR=0.416,P=0.003)、病理类型(RR=2.228,P=0.032)、肿瘤数目(RR=1.820,P=0.035)、患者年龄(RR=0,672,P=0.025)及新辅助化疗(RR=0.257,P=0.016)。根据预后指数的百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3个预后组,3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5、22.5、7.0个月,3组患者预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辅助化疗、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原位癌、肿瘤形状、病理类型、肿瘤数目、患者年龄是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因素,PI值可用于预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8.
目的系统评价索拉非尼(Sorafenib)单药用于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运用Cochrance handbook 5.0质量评价方法,通过检索并筛选自2005年12月至2014年12月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ce)等中英文数据库,同时追查纳入的参考文献,收集有关索拉非尼单药与传统生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利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符合标准文献,合计1731例患者资料。Meta分析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索拉非尼单药应用在缓解肿瘤方面存在优势(OR=3.19,95%CI 2.54~4.00,P0.00001);索拉非尼与对照组发生研究严重的不良反应存在统计学差异(OR=0.42,95%CI 0.31~0.57,P0.000 01),应用索拉非尼单药的治疗组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结论 与对照组比较索拉非尼单药应用能更有效的缓解肿瘤,而且不会增加严重不良药物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79.
我院自1997年5月~1999年3月,共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300例,其中血液灌流后并发消化道出血60例,笔者应用自拟止血散加洛赛克治疗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0.
男,61岁,干部。因咳嗽、吐痰5年,心悸、气促2年,加剧1个月,于1992年11月19日入院。查体:T37℃,P90次/min,R28次/min,BP16/10KPa。神志清,精神可,口唇紫绀。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稍低,可闻及哮鸣音及湿性罗音。心率:90次/min,律整,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血:HB159g/L,WBC5.8×10~9/L N0.68,L0.3,TG2.25mmo/L,CH9mmol/L,BS5.7mmol/L。X线检查:胸部正侧位片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入院诊断:(1)慢性支气管炎(2)阻塞性肺气肿(3)支气管扩张。入院后给予氧哌嗪、丁胺卡那霉素等控制感染,并用泻白散加味以清肺热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