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野山楂根拮抗雷公藤多苷对雄性大鼠生殖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中药野山楂根水煎剂对雷公藤多苷所致雄性不育大鼠生育力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组,分别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溶液(10 mg.kg-1),野山楂根水煎剂(1.8,5.4,18 g.kg-1)+雷公藤多苷片溶液(10 mg.kg-1)和蒸馏水(1 mL.kg-1)灌胃,8周后停用雷公藤多苷,中药组继续行野山楂根灌胃。4周后各组动物与成年雌性大鼠交配,观察交配雌鼠妊娠率和平均胚胎、黄体数。测定雄鼠生殖器官性腺脏器指数、附睾精子计数、活力、存活率,观察各组动物睾丸、附睾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改变,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和睾丸组织睾酮(T),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含量。结果:与雷公藤多苷模型组比较,野山楂根组交配雌鼠妊娠胎数、雄鼠睾丸、附睾脏器指数以及附睾精子计数、活力均有提高(P<0.05);野山楂根组精子超微结构较模型组有明显恢复;睾丸组织匀浆T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野山楂根能够拮抗雷公藤多苷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损伤作用,提高不育症模型雄鼠的生育力。  相似文献   
32.
目的运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豚鼠巨细胞病毒(GPCMV)宫内感染,并探讨N-PCR在模型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无感染史豚鼠,受孕后腹腔接种GPCMV,分娩后24h内处死;观察妊娠结局,运用N-PCR检测亲代及予代感染情况,并对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N-PCR的特异性实验设阴性、空白和阳性对照.结果感染孕鼠出现病毒血症征象,胎仔出现流产、死胎等异常结局.N-PCR检测显示,亲代100%(10/10)感染,子代96.0%(24/25)感染,且感染脏器均出现非特异性组织病理学变化.N-PCR有较高的GPCMV检测特异性和灵敏性.结论N-PCR检测GPCMV宫内感染,简便、快速、灵敏、准确,是研究模型建立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对小鼠精子凋亡的影响,探讨MCMV感染诱导小鼠精子凋亡的线粒体调控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睾丸MCMV急性感染模型(n=15),以正常小鼠作为对照(n=15),采用流式细胞术(FCM)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LCSM)对不同感染时段的小鼠附睾尾部成熟精子进行凋亡与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同时应用电镜观察不同感染时段的精子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MCMV感染第2天起精子凋亡率开始升高,第4天达最高值(39.3±1.0)%,随后逐渐下降(F=362.822,P<0.05).而感染第1天的精子线粒体膜电位增加至74.0±1.4,第2天开始下降至63.0±2.2,第4天降至最低40.2±2.3,随后缓慢回升(F=32.257,P<0.05).MCMV感染可引起精子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以感染第2~6天为重.结论 生殖器官MCMV急性感染可诱导附睾尾部成熟精子的凋亡;精子线粒体主动参与并调控了精子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34.
为研究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对小鼠精子凋亡的影响,探讨MCMV感染诱导小鼠精子凋亡的线粒体调控机制。建立小鼠睾丸MCMV急性感染模型(n=15),以正常小鼠作为对照(n=15),采用流式细胞术(FCM)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LCSM)对不同感染时段的小鼠附睾尾部成熟精子进行凋亡与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同时应用电镜观察不同感染时段的精子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35.
异常妊娠及自然流产次数与风疹病毒感染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初步探讨异常妊娠及自然流产次数与风疹病毒(R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749例有异常妊娠史的育龄妇女和305例正常对照组妇女RV抗体RV-IgM、IgG,同时检测其中361例自然流产少于3次和52例自然流产3次以上的育龄妇女,并结合RT-PCR技术对12例IgM阳性的自然流产组织进行检测,数据行卡方统计。结果有异常妊娠史妇女与正常对照组妇女RV的原发感染率分别为2.267%、0.656%(P<0.001),复发感染率分别为8.545%、1.693%(P<0.001)。自然流产少于3次组妇女与3次以上组妇女RV的原发感染率分别为2.214%、7.692%(P<0.05);复发感染率分别为6.648%、15.38%(P<0.05);12例IgM阳性自然流产组织RT-PCR检测RV-RNA阳性为9例,感染率为75.0%(9/12)。结论异常妊娠与风疹病毒感染有相关性,自然流产次数与风疹病毒感染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