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5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9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131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397篇
内科学   195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97篇
特种医学   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46篇
综合类   846篇
预防医学   28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49篇
  1篇
中国医学   313篇
肿瘤学   13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评价经纤维胆道镜+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1例择期手术的胆囊功能正常的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纤维胆道镜+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和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及术前、术后2,4,8周及6个月的消化系统疾病生存质量指数(GIQL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前GIQLI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2,4,8周观察组GIQL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至术后6个月两组的GIQLI基本接近(P>0.05).结论:胆道镜+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更快,短期内生存质量提升更高.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鲍曼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指导ICU合理用药及控制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ICU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HX-21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检出鲍曼氏不动杆菌69株,检出率为11.8%,分离的鲍曼氏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痰标本,占76.8%,其次是分泌物和引流液,分别占10.1%、7.3%.鲍曼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但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次为-内酰胺类抗生素及酶抑制剂。结论:鲍曼氏不动杆菌是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其耐药性呈上升趋势,而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仍是治疗该菌较理想的药物,ICU在治疗该菌感染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耐药菌株的播散。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莫西沙星和微卡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莫西沙星治疗组、微卡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各26例。三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结核病化疗,莫西沙星治疗组使用莫西沙星等药物进行治疗,微卡治疗组使用微卡等方法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应用莫西沙星组与微卡治疗组的治疗方法,观察比较细菌学检查及X线检查结果。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540 d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莫西沙星治疗组和微卡治疗组,且治疗结束后痰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莫西沙星治疗组和微卡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结束后病灶、空洞吸收率略高于莫西沙星治疗组和微卡治疗组,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莫西沙星治疗组和微卡治疗组,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莫西沙星和微卡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临床疗效显著,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150只,雌雄不拘,采用Pulsinelli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即对照组和血塞通组,分别于再灌注后3、6、12、24和48 h 5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出脑组织,每组10只。血塞通组于再灌注时给予血塞通注射液(5 mg/100 g)腹腔内注射后,其他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0.5 mL/kg)腹腔内注射后,均每间隔6 h等量注射;检测用于脑组织匀浆液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期间,体内SOD减少,MDA增多,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在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氧自由基大量生成而清除减少。而血塞通组与对照组相比较,SOD增多,MDA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Visfatin(内脏素)基因在冠心病腹部皮下及大网膜的脂肪组织中表达情况及相关因素的分析,从而为冠心病防治提供一种新的、切实可行的新方法。方法:根据既往冠心病的病史的不同,将100例胆石症择期手术患者分为冠心病组50例,对照组50例。用RT-PCR方法检测两组的大网膜与皮下脂肪组织Visfatin mRNA的表达水平,并测定空腹胰岛素( FINS)、血脂和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等指标。结果:①冠心病组血清Visfatin浓度高于对照组;②冠心病组者腹部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中的Visfatin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Visfatin在冠心病中表达明显增高,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乳腺癌辅助放射治疗(放疗)后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经术后、含表柔比星(EPI)方案化疗后再辅助放疗的102例乳腺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于放疗前、放疗结束后检查心电图,分析放疗后心电图异常与年龄、肿瘤部位、基础疾病、EPI累积剂量、内分泌治疗、赫赛汀、放疗方式的关系.结果:经放疗后共有22例(21.6%)患者心电图异常,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有基础病史、EPI累积剂量、放疗方式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有基础病史、EPI累积剂量、放疗方式是影响心电图异常改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乳腺癌术后含EPI化疗后辅助放疗心电图异常与年龄、基础疾病、EPI累积剂量及放疗方式有关,心电图检查是发现早期放射性心脏损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了解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蛋白在卵巢癌组组织上皮细胞中的定位及定量.方法:使用激光捕获纤维切割(LCM)获取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正常组织的上皮细胞,免疫磁珠分别获取CCL18蛋白,微量层析柱浓缩CCL18样品,并除盐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检测CCL18蛋白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癌组织上皮细胞中CCL18蛋白呈高表达,且阳性率为9/10例,表达量为103~105;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上皮细胞中CCL18蛋白阳性率为2/6例,表达量为10a~104,而卵巢正常组织上皮细胞中未检测到CCL18蛋白的表达.结论:CCL18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上皮细胞中明显高表达,可能成为卵巢癌的新一代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8.
<正>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典型表现为甲状腺疼痛、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增高,甲状腺吸碘率下降,即出现分离现象。但由于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程的不同时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变化较大,因此易造成误诊误治[1,2]。针吸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技术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且准确率较高。本研究旨在探索甲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Rv1656重组蛋白在结核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痰涂片、痰培养及3个商品化的结核杆菌抗体试剂盒为对照,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42例结核病患者和54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尿液中抗Rv1656抗体水平;绘制抗Rv1656抗体检测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其诊断结核病的临界值,并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结核病组患者尿液抗Rv1656抗体为(39517.2±11802.7pg/ml),非结核呼吸病组为(11416.3±1145.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2,P<0.01);痰菌阴性结核病患者尿液中抗Rv1656抗体为(47011.4±1529.9pg/ml),痰菌阳性结核患者为(15535.7±1629.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5,P<0.05)。尿Rv1656抗体诊断结核的灵敏度为42.8%,上海奥普血清结核抗体试剂盒为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7,P<0.01)。尿Rv1656抗体诊断结核的特异性为83.3%,上海奥普血清结核抗体试剂盒为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5,P<0.01)。结论结核分枝杆菌Rv1656重组蛋白具有抗原特异性可作为尿液结核抗体检测的组合抗原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黄芪多糖的诱导下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成功培养BMSCs,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45表达并对细胞进行鉴定。按照诱导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化学方法诱导组、黄芪多糖组。于诱导后第3、5、7天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组织荧光检测神经微管蛋白-βⅢ(Tuj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形态学观察:黄芪多糖组诱导BMSCs 12 h后出现形态学变化,逐步形成典型的神经样细胞;化学诱导组在加入诱导剂后细胞有突起伸出,并随诱导时间变化而增多,3 d可见到一些细胞漂浮脱壁,随时间延长死亡细胞逐渐增多。对照组无典型的神经样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Tuj1阳性表达,逐步形成典型的神经样细胞;GFAP阴性对照组未发现阳性细胞。结论黄芪多糖成功诱导大鼠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