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40篇 |
内科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18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3篇 |
肿瘤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癌症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大约有70%的患者需要放射治疗,然而肿瘤细胞的辐射抗拒特性是肿瘤放射治疗失败的根源。影响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有3个方面:(1)肿瘤细胞的外环境和肿瘤组织基质因素;(2)在细胞层次上的因素;(3)肿瘤细胞内分子或基因改变因素。目前,放射肿瘤学已经面临了一个新概念的出现,即免疫系统能够调节放射治疗中的抗肿瘤效应。以下就机体免疫系统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及肿瘤细胞产生辐射抗拒特性的机制,和目前白细胞介素‐12(IL‐12)在放射治疗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诊ITP患者26例(ITP组),所有病例经临床和血液学检查符合ITP的诊断标准,且排除冠心病、难治性高血压、严重糖尿病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患者。选取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且肝肾功能正常的健康对照24例(对照组)。分别测定其Jak3、p-Jak3 mRNA、Stat3、p-Stat3表达水平及AG490阻断剂的影响,以及IL-21 mRNA、IL-21细胞分泌量在1μmol/L DEX干预后及80μmol/LAG490阻断后的变化。结果:相对于健康对照组,ITP患者组Jak3、p-Jak3 mRNA、Stat3、p-Stat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加入AG490阻断后,其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IL-21 mRNA、IL-21细胞分泌量在1μmol/L DEX干预后明显减低(P0.01),经80μmol/L AG490阻断后明显反馈上调(P0.01)。结论:ITP的发病与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IL-21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对ITP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3.
44.
自体造血干细胞混合HLA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混合HLA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移植相关并发症. 方法: 分析1995-01/2003-01我院33例自体造血干细胞混合HLA半相合骨髓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7(51%)例患者发生了轻、中度口腔黏膜炎,重症出血性膀胱炎和肝VOD者各1例,白质脑病1例,全身放射治疗后发生脑水肿1例,1例移植期间出现结核性胸膜炎,并发间质性肺炎. 对可评估的性别不同的10例供受者性染色体分析发现3例(30%)移植后形成混合嵌合体,仅2例发生皮肤cGVHD. 随防42(6~96) mo,19例(57.6%)无病存活,4例(12.1%)移植相关并发症死亡,8例(24.2%)术后复发,2例(6.1%)发生了移植后MDS. 结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混合HLA半相合异体骨髓移植,能够有效诱导GVL效应,提高疗效,减少复发,且并无增加移植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健康人及处于完全缓解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外周血CD+34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对12例健康人和16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以G-CSF 150 μg/12 h,皮下注射,连用6 d.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4和T细胞亚群.结果 (1)应用G-CSF前,两者的外周血CD+34细胞分别为(0.39±0.27)%和(0.47±0.25)%,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72 h后,CD+34细胞分别达(1.29±0.64)%和(1.47±0.95)%,较前均有明显增加(P<0.01),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96 h后,CD+34细胞达高峰,分别为(1.41±0.73)%和(1.58±0.83)%,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较应用G-CSF前差异显著(P<0.01).(2)无论是否应用G-CSF,恶性血液病患者的T细胞亚群比例均处于倒置状态,而健康人T细胞亚群则比例正常.随两者应用G-CSF后CD+34细胞逐渐增加,T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结论健康人及处于完全缓解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应用G-CSF后,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逐渐增加并于96 h后达到高峰,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治疗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39例2006年1月-2012年6月我院住院确诊为 DLBCL 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 R - CHOP 方案治疗,每3周1疗程,共4-6疗程。结果:39例患者中16例获完全缓解( CR),CR 率为41.0%,12例获部分缓解( PR),PR 率为30.8%,总有效率(CR + PR)为71.8%(28/39),好转(MR)和无变化(NC)各4例(10.3%),疾病进展(PD)3例(7.7%);单因素分析发现,CR 及 PR 率与性别、年龄、ECOG 评分、结外病变数目无关(P ﹥0.05)。但与临床分期、LDH 水平、β2- MG 水平、B 细胞来源( GCB 型、Non - GCB 型)及有无大包块病变有关(均 P ﹤0.05),患者28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54.8±5.2)%和(65.4±5.7)%。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 R - CHOP 方案治疗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该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收集自2004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9例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治疗分CHOP方案组及L-ASP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3%和75.9%(P=0.045)。两组5年OS率和DFS率分别为43.75%、61.54%(P=0.038)及18.8%、46.15%(P=0.009),具有统计学意义。难治组7例经VDLP方案补救化疗后总有效率为71.3%。B组症状、临床分期及KPS评分可能对患者的生存产生影响。结论:对于临床早期的鼻、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初治时可以选择CHOP方案治疗,而中、晚期病例及CHOP方案治疗无效的病例,选择以左旋门冬酰胺酶为主的联合化疗结合放疗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在生育时中断药物治疗对胎儿和患者自身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21例CML合并妊娠患者在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的影响。结果:21名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中有6名为意外怀孕,15名为计划怀孕。有生育意愿的女性患者需达到血液学或细胞学缓解至少两年,在受孕前1个月和孕期前3个月停服伊马替尼,男性患者则在生育前一个月停止接受伊马替尼的治疗。所有意外受孕的患者在孕期均未停止服用伊马替尼。21名患者共生产9名男婴和7名女婴(其中1名尿道下裂,1名轻度脑水肿),其余有2名自然流产,3名选择性流产。结论:鼓励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有计划的生育,对于治疗期间意外怀孕的患者,伊马替尼则会导致自然流产或先天性异常。 相似文献
49.
0引言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细胞适应营养或生长因子缺乏、低氧、内质网应激等有害刺激所发生的一种应激反应,在维持蛋白代谢平衡及细胞内环境稳定中具有重要意义.与泛素-蛋白酶体介导的短寿命蛋白降解不同,自噬是溶酶体介导的长寿命蛋白或细胞器的降解.从酵母至哺乳细胞都存在自噬机制,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作为真核细胞的一条主要的代谢途径,自噬能在生物能量代谢应激(如营养缺乏或内质网、线粒体损伤)时,通过降解病损或老化的细胞质蛋白或细胞器,合成胞内营养物以维持细胞进行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供应和大分子物质合成. 相似文献
50.
程序性死亡细胞受体-1 (PD-1)被提出已经27年有余。自PD-1首次发现以来,陆续发现其配体PD-L1和PD-L2,以及其他检查点受体如TIM-3和LAG-3,逐步阐明了PD-1/PD-L1通路的作用机理,推动了肿瘤免疫疗法的迅速发展。目前针对PD-1/PD-L1通路的药物已经上市,包括Pembrolizumab 、Nivolumab、Atezolizumab、Avelumab、Durvalumab等,它们被广泛应用于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肾细胞癌及肝癌等实体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血液系统肿瘤作为人类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免疫疗法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这篇综述主要介绍PD-1/PD-L1通路在血液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并将其近年来在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