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4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87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林方清  潘浩 《海峡药学》2010,22(8):225-227
目的分析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排序法.对我院2007年~2009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主要用的抗高血压药物有CCB、ACEI。ARB及13-RB四类,其中CCB的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位居前列。ARB的用药频度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结论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332.
潘浩  朱诗塔  蔡宣越 《中国药房》2010,(40):3806-3809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和住院药房注射用胰岛素的使用情况和特点。方法:利用我院"军卫一号"系统调取2007~2009年注射用胰岛素使用情况数据,对其销售额、DDDs、门诊和住院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胰岛素的使用正在普及,2007~2009年间销售额分别上涨91.53%、31.73%;预混胰岛素是目前最常使用的剂型,其中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30R)、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在门诊应用广泛,而短效普通胰岛素在住院药房的使用中占有很高比例。结论:我院注射用胰岛素使用基本合理,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尽量做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333.
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在治疗很多感染性疾病时疗效良好,近年来得到了较多的临床验证,国内外一些指导性文献均强调了这一新趋势。本文对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表明这两类抗菌药物联用,可以扩大抗菌谱、降低耐药性;但与传统的快速杀菌剂和快速抑菌剂不能联用的理论相矛盾,且两类抗菌药物联用临床效果与体外实验结果难以取得一致,因此,两药联用的合理性还需更深入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334.
目的探究骨髓干细胞动员结合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41例合并有粒细胞减少的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入对照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在规范药物治疗和成功进行PCI治疗基础上,G—CSF组接受G—CSF皮下注射。住院及随访期间进行血液学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6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以及PCI相关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6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缺血节段室壁增厚率、LVEF均较治疗前增加,而Tei指数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两组室壁运动评分指数均在随访时得到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变化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个月随访时两组LVEDV、Te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变化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的随访变化值无统计学意义(,J〉0.05)。住院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结论对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在成功地进行PCI治疗后利用G—CSF进行干细胞动员是安全的,对心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35.
目的探讨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心脏冠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共33例,其中男12例,女21例,年龄58~72岁,平均66±16岁。其中8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25例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所有患者均使用GE LOGIQ 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确诊,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结果5例先行股动脉压迫治疗,无效后改用凝血酶注射栓塞治疗,其余28例首选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其中31例一次性栓塞成功,2例经2次栓塞成功,总成功率100%。凝血酶用量200~800u。1例出现血管迷走性晕厥,12例患者注射凝血酶后均有体温轻度升高,自行好转。无动脉栓塞及静脉血栓形成、无凝血酶过敏表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的治疗方法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花费少,而且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可作为治疗心脏冠脉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36.
目的探讨应用伊班磷酸钠对预防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58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28)。试验组:应用伊班磷酸钠注射液2 mg静脉点滴,连续两天,每3个月1次,随访1年。所有受试者均每日服用钙尔奇D 600 mg。对照组仅服用相同剂量的钙尔奇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BMD)、骨代谢生化指标、平衡能力、疼痛症状以及跌倒和骨折发生率的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腰椎BMD均有显著上升、骨生化代谢指标发生变化,骨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但是试验组的变化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P0.05);用药干预后患者跌倒次数以及骨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用药干预后患者的平衡能力较前明显增强(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结论伊班磷酸钠干预是降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37.
目的 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UBE治疗ULDH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内镜下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相关并发症,根据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部和下肢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MacNab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完成手术。非融合单间隙手术时间(47.50±11.84)min,双间隙手术时间(75.00±20.66)min,融合手术时间(77.50±21.02)min;非融合单间隙术后引流量(25.00±13.94)mL,双间隙术后引流量(38.00±11.83)mL,融合术后引流量(71.25±31.72)mL。术后住院时间(8.28±4.22)d,术后随访时间(15.82±4.54)个月。手术前后ODI和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的MacNab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6.43%。术后2例患者出现下肢麻木和疼痛不适,无活动障碍,经保守治疗后恢复。结论 UBE治疗ULDH的临床疗效较好,根据病情需要,选用腰椎板间入路或椎旁入路,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达到微创的目的,且无需准备特殊的器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8.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闵行区1例猪链球菌2型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上海地区少见和输入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疫情预警和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询问患者病史、流行病学史以及现场环境调查,查找感染来源与感染途径,并对脑脊液进行病原培养分离猪链球菌、对分离的菌株进行Vitek2GP鉴定、PCR技术检测种属特异性基因、毒力基因。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高热伴头痛、恶心、呕吐、颈部僵直,血液检测显示C-反应蛋白显著增高、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血小板计数呈下降趋势,头部CT检查显示双侧筛窦、双侧上颌窦炎症,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明显升高。患者分离株种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毒力因子cps-2J和ef均呈阳性。结论该病例为人感染猪链球菌2型脑膜炎病例;预后良好无后遗症与其及时的诊断治疗以及含毒力因子种类有关;医疗机构应尽早识别早期感染病例,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避免发生重症和死亡病例;农业、卫生、市场管理等部门应完善动物疫情通报,建立主动哨点监测。  相似文献   
339.
目的 探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在上海市猩红热月发病率预测的应用。方法 利用ARIMA时间序列模型拟合2004年1月—2017年6月上海市猩红热的月发病率资料,并利用最优模型对2017年7—12月猩红热的月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最终拟合ARIMA(1,1,0)(0,1,1)12模型,其标准化贝叶斯信息准则值(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2.247)最小,残差经Ljung-Box Q(18)检验为白噪声序列,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相对误差在0.35%~16.74%的范围内。结论 ARIMA模型用于上海市猩红热月发病率的短期预测,可应用于定量风险评估等猩红热疫情的预警预测。  相似文献   
340.
多原发性恶性肿瘤1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我院近15年中收治多原发性癌瘤168例,占同期恶性肿瘤的0.66%,发病率较国外为低。第二原发癌发生于3年内者占52.11%,刚好是第一癌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转移较多的时间,故在随访中应加以鉴别,因两者的处理和预后有原则上区别。本文对多原发癌的发病机理在个体易感性、机体免疫缺陷、接受过放射治疗、外源性致癌因素和遗传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