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4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00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61.
目的 探讨上海市作为特大城市对急性传染病防控的挑战和问题。方法 2019年5月30日上海市发生一起输入性皮肤炭疽疫情,上海市CDC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在疫情发生后,上海市CDC收集皮肤炭疽患者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患者伤口创面标本和血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该患者的7份伤口创面标本中,6份炭疽芽胞杆菌核酸检测阳性;双份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炭疽芽胞杆菌抗体滴度增长4倍,上海市CDC对该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接触者进行了观察。经治疗,病例康复,19例接触者无续发病例出现。结论 上海市有必要加强临床医生对新发传染病的培训,对输入性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疾病的发病、传播和死亡。同时需要多部门联防联控,预防和控制继发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2.
江苏省一起乙型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2006年春季江苏省一起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和毒株的变异情况。方法对一起流感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使用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病原体,采用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用血凝抑制实验对病毒株分型鉴定,对该起疫情的流感毒株进行种系发生分析,并与同一时间的其他地区乙型流感毒株的HAl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 此起疫情发病人数为357人,发病率为13.2%,23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16份毒株,病原为B型Victoria株型流感病毒。基因种系发生树分析证明了它们的HAl基因不同于B/HongKong/330/2001和B/zhejiang/2/2001病毒。结论 2006年春季江苏省人群中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维多利亚毒株系已发生变异,因此加强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对于防止流感疫情暴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3.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上海市确认或疑似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统计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上海市报告的确认或疑似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的调查报告。结果 共报告80起聚集性疫情,报告病例总数为2 399例,总罹患率为4.17%。聚集性疫情持续时间M=4.5 d,疫情达到峰值时间M=2 d。秋冬季疫情高发,10月至翌年2月共发生53起,占总例数的66.25%。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和养老院的疫情共75起(93.75%)。医院住院病例和养老院老年人罹患率高于托幼儿童及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12,P< 0.01);集体机构员工罹患率均低于其服务对象的罹患率。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共1 900例(79.20%),腹泻和发热仅分别为694例(28.93%)和364例(1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251.48,P< 0.01)。短期共同来源为主要暴露形式,接触传播是主要感染途径。结论 2010-2014年上海市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和集体机构,应加强重点地区和人员监测及防护。  相似文献   
264.
朱承跃  高文硕  潘浩  张伟 《江苏医药》2022,48(5):477-480
目的 观察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FLLDH患者17例行UBE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别评估术前和术后第3天、第3个月下肢、腰部疼痛和机体功能恢复情况,MacNab标准评价近期手术疗效。结果 17例FLLDH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1.2±19.3) min。随访时间(3.8±1.2)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第3天和第3个月下肢和腰部VAS疼痛评分及DOI评分均改善(P<0.05),术后第3个月DOI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优良率为94.1%(16/17),随访期间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UBE治疗FLLDH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65.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the ventricular myocardium, NVM)是心内膜胚胎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先天性畸形['1,2],近年来随着心脏超声检查技术的进步,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断报道不断增加,认识不断深入;我们发现1例心肌致密化不全家族聚集性多发.  相似文献   
266.
骨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8年我院骨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利用我院"军卫一号系统"查阅2008年1~12月骨科围手术期的3 229份病历,对其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联合用药、用药疗程、用药时机和手术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骨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96.72%(3 123例);手术类型Ⅰ类切口2 468例(76.43%)、Ⅱ类切口404例(12.51%)、Ⅲ类切口357例(11.06%);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开始时机:术前2 h内给药的444例,占14.28%,术后1~3 h给药2 426例,占78.03%,术后预防性持续用药时间3天内有964例(31.00%),3~7天1 719例(57.61%)。抗菌药物用药方式:单用、二联和三联分别为2 861例(91.61%)、260例(8.33%)和2例(0.06%);以单用为主,主要品种为头孢菌素(77.91%)、氟喹诺酮类(14.61%)及其他(7.48%)。结论:骨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基本合理,但用药种类较多,用药时间较长,需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按规范要求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67.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通过骨性隧道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39~71(58.55±7.16)岁;受累节段L3,4 7例,L4,5 24例,L5S1 11例;改良游离髓核分型A1型3例,A2型6例,B1型8例,B2型8例,C1型6例,C2型11例。42例中采用经椎弓根入路22例(经椎弓根入路组),A2型6例,B2型6例,C2型10例;经椎板入路20例(经椎板入路组),A1型3例,B1型8例,C1型6例,B2型2例,C2型1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12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并采用改良Macnab评价体系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69~105(88.29±9.85)min;无神经血管损伤、硬脊膜撕裂等术中并发症出现。其中经椎弓根入路组1例患者因出现局麻不耐受,后经全麻椎板入路摘除。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34(13.71±3.5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即刻与术后12个月随访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27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随访期内患者均未出现腰椎骨折、术后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可根据改良游离髓核分型,进行术前精确靶点预估,选择合理骨性隧道入路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68.
目的:评价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2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2~56(42.4±8.6)岁。22例患者术前均采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化充气复位仪体外复位,然后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特征进行评价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5年,平均18个月。22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断裂及脊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82±0.85,3.09±0.92,1.05±0.72;ODI评分为84.2±11.2,46.3±9.0,12.2±4.3;后凸Cobb角为(16.3±5.4)°,(3.7±2.2)°,(5.5±2.6)°;椎体前缘高度为(59.5±7.8)%,(86.9±6.0)%,(83.5±5.5)%。VAS评分和ODI评分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两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有复位可靠、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9.
本文综述国内外器官捐献肾移植供者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 比较分析不同模型纳入的关键特征变量, 指出模型构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以期为精准医学模式下器官捐献肾移植供者评估体系的选择、建设和临床应用提供线索和帮助。  相似文献   
270.
目的:观察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新鲜单节段胸腰椎骨折,采用体外过伸手法复位,结合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通过伤椎椎弓根注射自固化人工骨水泥,根据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后凸角,并计算椎体高度的压缩率及后凸角恢复率。结果:31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48h腰背创口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3~8个月自固化人工骨水泥降解骨化,平均13个月拆除内固定,椎体前中柱高度明显恢复,后凸角得到矫正。结论: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手术创伤小,能恢复伤椎前中柱的力学强度,减少椎弓根钉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