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建立未来5年深圳市售畜肉中铅含量的预测数学模型,评估人群暴露水平,以了解其可能风险。方法根据2001-2010年深圳市畜肉类食品中铅检测数据,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5年深圳市售畜肉中铅含量进行预测,并结合深圳市膳食调查人群畜肉消费量数据,评估人群的暴露水平。结果灰色预测结果显,2011-2015年深圳市畜肉铅含量呈下降趋势,为0.031~0.017 mg/kg;人群畜肉铅暴露量也呈下降趋势,为3.258~1.787μg/(d.人),占PTDI的1.52%~0.83%。结论目前认为深圳市居民通过畜肉摄入铅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深圳市非发酵性豆制品的卫生状况,发现关键性问题并进行分析,为制定相应的标准和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深圳市食品污染物监测体系项目工作方案》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采集非发酵性豆制品共139份样品.按GB/T4789-2003和G85009—2003方法进行测定,并对此类食品2年的合格情况以及不合格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发酵性豆制品2006年和2007年的合格率分别为43.75%、22.67%,合格率甚低,卫生质量下降明显,不合格项目中主要为大肠菌群、甲醛和甲醛次硫酸钠。结论非发酵性豆制品微生物污染问题依然严重,非法添加甲醛次硫酸氢钠已成为又一导致该类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应将甲醛次硫酸氢钠纳入到非发酵性豆制品的常规检测项目,加大监督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