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67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静脉血栓栓塞症(VrrE)住院患者的患病情况、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4年至2004年住院VTE病例的患病趋势、人口学特点、获得性及遗传性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VTE患者672例,男:女=1.2:1,中位年龄53(14—92)岁。初发患者580例(86.3%),发病高峰年龄男性患者为40~50岁,女性为50-60岁。主要获得性危险因素有抗磷脂抗体阳性(32.0%)、外伤和(或)手术(31.1%)、肿瘤(17.1%)。其中具有多种获得性危险因素者占35.7%。94例患者在抗凝治疗前取外周血检测了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AT)活性。抗凝蛋白总缺陷率为44.7%,以PC缺乏以及PC与AT联合缺乏为主,分别占13.8%和10.6%。同时具有遗传和获得性危险因素者占31.6%。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综合医院的住院VTE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VTE患者的初发年龄较女性提早约10年。主要获得性危险因素为抗磷脂抗体阳性、外伤或手术和肿瘤,而遗传性危险因素则以PC缺乏和PC与AT联合缺乏为主。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是促发VTE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不同剂量脂多糖预处理对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和PGE2的影响。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以不同剂量脂多糖(0、10、100、1000μg/L)预处理24h,然后测定其再次受到不同剂量脂多糖(0,10、100、1000μg/L)刺激后分泌TNFα和PGE2水平。采用ELISA方法测定TNFα,EIA方法测定PGE2。脂多糖可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和PGE2。脂多糖预处理导致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减少,而明显增加PGE2的生成。脂多糖预处理可以引起人单核细胞产生耐受。  相似文献   
13.
血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动脉血栓性疾病是脑动脉、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的慢性疾病。心脑动脉血栓性疾病的增多,已成为全球疾病死亡的第一位病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它们的共同病理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量循证医学临床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存在多个血管的动脉血栓病,在不同的器官引发临床症状。发现冠心病、脑血管病及外周血管病有交叉、重叠出现的  相似文献   
14.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血栓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中国人群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并分析这些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血栓(CATD)疾病的相关性以及该基因多态性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直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92例冠状动脉血栓疾病患者和110例对照组个体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原(AGT)和血管紧张素II I型受体(AT1R)基因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①在中国人群中,ACE基因各基因型分布分别为DD12.2%、ID43.9%和II43.9%;AGT基因各基因型分布为MM8.2%,MT36.7%和TT55.1%;AT1R基因各基因型分布分别为AA91.8%和AC8.2%。②冠状动脉血栓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3种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均无明显差异。③同时携带AT1R—AC和AGT—TT基因型的个体,与AT1R—AA和AGT—TT基因型个体相比,罹患CATD的相对危险度达到3.517(95%C10.988—12.527);与AC基因型和非TT基因型个体相比,罹患CATD的危险性可增加至15.000(95%CI 1.940—115.963);在AT1R—AC基因型个体,等位基因D在CATD组和对照组的分布亦存在有明显的差异(P=0.017)。结论:我国人群ACE基因I/D多态性、AGT基因M235T多态性和ATlR基因A1166C多态性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明显不同于西方人群;上述3种基因多态性不是我国人群冠状动脉血栓疾病或心肌梗塞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但AT1R基因AC基因型与AGT基因TT基因型、AT1R基因AC基因型和ACE基因等位基因D在罹患冠状动脉血栓疾病的危险性上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王美健林其燧潘家绮赖悦云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属整合素家族成员,是纤维蛋白原受体,介导血小板聚集。在先天性血小板无力症时,血小板GPⅡb/Ⅲa较少、缺失或异常。单克隆抗体作为分子探针对于研究血小板膜...  相似文献   
16.
首先用全血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以内毒素刺激全血,显示动物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随内毒素剂量增加而增加,地塞米松明显抑制其释放,布洛芬对。TNFα释放为双向效应。腹腔注射内毒素复制大鼠生肺损伤模型,显示肺毛细血管通和随内毒素剂量增大而增加,提前1小时注射地塞米松、布洛芬能防止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观察到肺组织中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  相似文献   
17.
18.
19.
血友病是性联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常是由于单个的凝血因子ⅤⅢ或Ⅸ缺乏。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所缺乏的凝血因子的血浆水平成正比。出血症的治疗是基于早期、足够地补充所缺的凝血因子。近15年来已建立了一套方法,用浓缩剂来补给所需的因子。血友病患者的血管壁和血小板功能正常,因此出血时间正常,患者有正常的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Ⅱ、Ⅶ、Ⅹ活性,因此,凝血酶原时间正常。但是有功能的凝  相似文献   
20.
1992年3月~1993年7月作者以个去甲氧基柔红霉素(IDA)为主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各种初治和复治的急性白血病共36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1例。ALL组采用VICP方案(其中IDA10~15mg/d,静脉注射,第1~3天和第15~17天);ANLL组采用IA方案(其中IDA10~15mg/d,静脉注射,第1~3天)。结果表明IDA安全、有效。初治ALL的完全缓解(CR)率为7/10(70%),复治ALL的CR率为1/5(20%);初治ANLL的CR率为6/13例(46%),复治ANLL的CR率为4/8例(50%)。IDA联合化疗的副作用与柔红霉素相仿,仍有一定的心脏毒性,在老年患者中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