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265篇
预防医学   74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76篇
  1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将乙型脑炎病毒NS1蛋白基因克隆至pET28-a( )表达载体,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NS1,并使该基因在E.coli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制乙脑早期诊断试剂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提供的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株全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反转录及巢式PCR方法扩增目的片段,测序后连接pET28-a( )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NS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利用IPTG诱导获得高效表达。结果扩增出了1300bp的基因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测序后经Blast验证与已发表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株NS1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成功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 )并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45kD,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表达产物具有良好抗原性。结论该表达产物的稳定高效表达及其抗原特异性为乙脑的诊断试剂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 2 0 0 0年 11月~ 2 0 0 2年 1月在 11例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中 ,全部采用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进行肺保护 ,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1例 ,男 5例 ,女 6例 ;年龄 5~ 12岁 ,平均年龄 7.3± 3.6岁 ;体重 13~ 4 0 kg,平均体重 2 4 .7±9.7kg。病种 :室间隔缺损 (VSD) 6例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 2例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VSD+ASD) 1例 ,右心室双出口 +动脉导管未闭 (DORV+PDA) 1例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C) 1例。 10例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动脉压11…  相似文献   
13.
2003年3月~2005年4月治疗胰头癌致胃十二指肠梗阻7例,局麻下胃镜引导拖出法完成一次内镜引导经皮胃造瘘减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与内镜引导下十二指肠置管营养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术后通过PEG胃肠减压,PEJ营养。术后住院5~9d。第2天经PEJ喂养,PEG管引出胃液200~1000ml/d。7例随访期无恶心、呕吐。1例术后3个月PEJ管阻塞,取出PEJ管冲洗通畅后重新放入,其余6例术PEJ管道通畅。5例死亡,2例随访至10个月仍存活。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期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47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的病人进行了手术。男31例,女16例,室间隔缺损22例,成人巨大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并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6例,原发孔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并动脉导管未闭及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各1例。15例患者行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73±24)mmHg,全肺阻力(78.0±61.2)kPa/(L/s),7例患者术中测压,平均肺动脉压(55±13)mmHg,其余为超声心动测压(49±15)mmHg。术前给予吸氧、高压氧及前列腺素E1等治疗,术中应用抑肽酶及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等手段。手术死亡率4.3%(2/47),术后并发症4.3%(2/47)。作者认为,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病人围术期的合理治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动脉灌注对治疗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对11例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为110-133/60-78mgHg,平均82-100mmHg),术中用含抑肽酶等药物的肺保护液,进行肺动脉灌注。结果 11例病人中死亡1例,余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 肺动脉灌注进行肺保护为临床治疗重度肺动脉高压开辟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的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是甲胎蛋白(AFP),但其在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肝脏疾病中亦可见不同程度升高,临床检测的敏感度较低[1].研究发现,AFP具有糖链异质性,以小扁豆凝集素(LCA)作为外源性凝集素可将AFP分为LCA非结合型(AFP-L1,AFP-L2)及LCA结合型(AFP-L3),其中AFP-L1主要存在于良性肝病中,AFP-L2来自孕妇,而AFP-L3则为HCC所特有,即通常所说的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是肝癌诊断的高特异性指标,被称为新一代肝癌标志物,有助于HCC的早期鉴别诊断[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肝脏及相关脏器时间-密度曲线(TDC)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方法 对拟行TIPS的20例肝硬化患者于术前2~3天、术后1周分别行肝脏灌注扫描.记录并观察第一肝门下方(TIPS支架下端)门静脉主干层面门静脉、肝实质、脾实质等3个感兴趣区的TDC形态、达峰时间(TTP)和峰值(PV)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TIPS术前比较,术后门静脉、肝脏、脾脏TTP提前(t/Z=3.322、2.242、-2.298,P=0.004、0.037、0.022)和门静脉PV增高(t=-2.613,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实质PV降低(t=1.137,P=0.270),脾脏PV升高(t=1.137,P=0.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脏TDC由术前的速升缓降型、缓升平台型、持续缓升型转变为术后速升缓降型.结论 门静脉、肝实质、脾实质TDC变化可直观地反映TIPS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L精氨酸联用牛磺酸试治充血性心衰的疗效作用及其对病人血、尿cGM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1例慢性充血性心衰(CH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一般抗心衰药物基础上治疗组L-精氨酸150mg/kg体重和牛磺酸200mg/kg体重溶于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qd,6天为1疗程.对观察前后心功能指标、血小板cGMP、尿cGMP等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2.68%(38/41),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血小板cGMP显著增加(P<0.01);尿cGMP排泄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 L-精氨酸联用牛磺酸治疗CHF可以提供内源性NO以弥补NO缺陷,增加血小板cGMP、尿cGMP排泄率,并保护心肌细胞,提高CHF病人对一般抗心衰药物的敏感性和药效作用,从而显示出有益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膜分离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研究开发的一种高新技术.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投资省、占地少、能耗低、操作方便等特点,并已成为各发达国家在高技术领域中竞争的热点.目前膜技术日臻成熟,已应用于医药领域,如临床用于血透、血液净化、亲和过滤、肾透等.在生物制药领域,用于抗生素和氨基酸的生产,发酵液和培养液的澄清,生物制品的灭菌与除热原,多肽、蛋白质、酶、细胞、病毒等大分子的富积、浓缩和纯化,中药浸膏的制备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痫性脑病的MRI特点。方法分析9例子痫性脑病患者的MRI资料。9例行MRI检查,经临床治疗后行MRI复查。结果 9例MRI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白质区为主的对称性斑片状影,病灶均呈两侧大致对称性分布,多数病灶位于顶枕叶皮层下白质区、颞叶及小脑半球;病灶T1WI主要呈低、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FLAIR呈较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MRA和MRV均未见明显异常;经对症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完全消失,复查MRI显示仅1例基底节区尚残余少许病灶,其余病灶均已消失。结论子痫性脑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提高对该病的临床及MRI特点的认识,对于该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疗效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