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1.
在肠管的血管铸型资料中,有直肠和回盲部动静脉铸型[1-3]方法,这是因为阑尾和直肠是手术常涉及到的部位.故作重点显示,然而整个大肠全貌的血管铸型标本比较少见,为积累资料,笔者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制作出了比较满意的铸型标本,清晰显示大肠血管的分布和吻合情况.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手外科提供手部动、静脉伴行关系的规律性。方法 10例新鲜前臂材料,血管分别灌注过氯乙烯乙酸乙酯或乳胶填充剂,制成动、静脉分色腐蚀铸型标本和解剖剥制标本,观察手部动、静脉伴行关系。结果 手部浅、深血管弓,掌心血管,指掌侧总血管呈紧密伴行关系。手掌侧和背侧部浅血管以及手指的掌侧和背侧部血管,无伴行关系或伴行不紧密。结论 手部动静脉血管配布规律是,浅层血管呈网络型分布,动静脉无伴行关系,越接近深部,动静脉伴行关系越紧密。指部血管伴行关系都不紧密或没有伴行关系。  相似文献   
13.
胎儿全身动脉和头颈部静脉联合铸型标本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身血管铸型是将全身血管全部显示出来.由于全身血管分布广泛,各部血管距灌注点的距离不同,所需灌注的压力也不一样,不同部位对灌注压力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而胎儿血管又具有管径小、弹性差、管壁肌层发育不完善的特点,因此胎儿的全身血管铸型很难完成,目前对于胎儿全身血管铸型国内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4.
<正>胰管、胆道系统和供应肝、胃、十二指肠、脾的血管分属于两个功能不同的管道系统.但它们紧密相邻,且管道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具有整体造型设计的解剖学基础,以此制做出的铸型标本更具科学性和临床应用性,对肝胆外科手术和上腹部的普外科手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于单一管道系的铸型标本制作已有诸多报道,故本文重点介绍整体铸型设计方案和制作方法.1 取材和灌注连同膈肌、腹主动脉一起取下肝、胃、十二指肠及胰、脾等脏器.切开十二指肠降部外侧壁,并常规在大、小乳头处插管灌注胰管  相似文献   
15.
目前断指再植、足趾移植和末端部位小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资料中,涉及动脉部份较为丰富,静脉部份奇缺。究其原因,动脉灌注标本制备容易,静脉标本制备困难,是影响静脉应用解剖学研究的原因之一。1982年,我们用固定材料灌注躯体静脉虽已获得成功(李忠华,等。已固定材料的静脉标本灌注法—乳胶加压灌注。广东解剖学通报1982;4:180),但对肢体末梢部份的静脉显示仍未解决。经过近年的实践和改进,我们对外伤性出血致死的固定材料,采用逆向加压法  相似文献   
16.
男性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是内脏学中器官最少的系统,以往的铸型设计和制作仅涉及肾.这是因为输尿管和男性尿道长度达50 cm之多,迂曲漫长,中途还隔有一囊状的膀胱,铸型灌注难度较大,故男性泌尿系统全貌铸型标本的制作方法未见报道.笔者尝试切开膀胱,由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插管进行双向灌注,制作出了外型美观、结构清晰的离体男性泌尿系统全貌的铸型标本.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软腭肌及舌肌的标本显示其起止点比较困难,特别是软腭部围成咽峡的几块软腭肌,其位置比较深,肌腹比较细小,表面由粘膜覆盖,在一个标本中很难将其同时显示出来,给教学带来不便,此部位的标本以往多采用人工图画来教学,学生比较难明白其在人体的正常位置关系。为  相似文献   
18.
<正>门静脉系的属支包括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幽门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等。其属支关系复杂且多有变异,历年来都是教学的重  相似文献   
19.
<正>生物塑化技术开始于70年代末,由德国Hagens发明并用于生物标本的保存,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各地进行推广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我国大连医科大学隋鸿锦引进和应用,为教学科研和科普教育作出了具大贡献[1,2]。因塑化标本制作,设备昂贵,操作复杂,很多院  相似文献   
20.
"虚拟中国人Ⅰ号"铣削前尸体材料的预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保证“虚拟中国人”(VirtualChineseHuman ,VCH)数据集的质量 ,提高数据集中血管显示的对比度。方法 :利用发泡剂将尸体有效地固定 ;对新鲜尸体行CT扫描间隔为 1mm、MRI扫描间隔为 2mm ;进行全身血管灌注。结果 :采集得到清晰的CT图像 172 0幅、MRI图像 780幅 ,分别向头部灌注约2 0 0ml ,向心灌注 2 5 0 0ml填充剂。结论 :“虚拟中国人Ⅰ号”在CT、MRI图像质量方面优于VHP(VisibleHu manProject ,) ,预处理为铣削、组织切片的图像采集及将来的血管显示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