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83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6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儿科学 | 25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78篇 |
口腔科学 | 16篇 |
临床医学 | 264篇 |
内科学 | 268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40篇 |
特种医学 | 8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139篇 |
综合类 | 741篇 |
预防医学 | 328篇 |
眼科学 | 17篇 |
药学 | 253篇 |
中国医学 | 183篇 |
肿瘤学 | 4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55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136篇 |
2003年 | 108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87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130篇 |
1997年 | 100篇 |
1996年 | 119篇 |
1995年 | 100篇 |
1994年 | 124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82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62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5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2.
993.
994.
白细胞介素6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脑心肌炎病毒(EMCV)诱发小鼠急性心肌炎,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ELISA法测定了心肌组织内IL-6mRNA的表达及蛋白含量的变化,使用抗IL-6抗体体现人投入观察其作用。结果 EMCV感染后IL-6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蛋白含量增加.抗IL-6抗体投入后导致生存率降低(P〈0.05),心肌内病毒滴定度增高 相似文献
995.
妊高征及产后皮质盲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科医生所遇皮质盲 (大脑盲、黑朦 )并非常见。若不警惕 ,极易导致误诊错治 ,影响病人预后 ,鉴于此 ,结合文献概述如下。1 一般概念与临床特点皮质盲主要是指由双侧枕叶视觉皮质中枢障碍 ,或两侧大脑外侧膝状体后视放射损害所致的失明[1,2 ] 。Marguis(1934)将其临床特点归纳如下[2 ,3] :(1)视觉完全丧失 ,包括有光线或黑暗中 ;(2 )对强光照射和恐吓 ,眼睑闭合反射丧失 ;(3)瞳孔对光反射和聚合运动保存 ;(4)眼底、眼球运动正常 ;(5 )可伴有偏瘫、失语及定向丧失。2 分类2 .1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并发皮质盲 妊高征主… 相似文献
996.
回顾性分析27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随着心功能的恶化,低血钾水平更易发生室性早搏(P<0.001);扩张型心肌病对低血钾高度敏感,与其它病因组(冠心病、高血压和风心病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建议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应密切注意电解质的动态平衡,适量的补充钾盐和镁剂可以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比较不同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CSI)方式的剂量学差异及摆位误差对靶区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间接受CSI的9例患者的CT图像,分别完成常规二维(2D)、单野三维(3D-1)、三野三维(3D-3)、逆向调强(IMRT)及电子线的CSI计划,比较不同计划间靶区的覆盖度(V95)、高量(V107)、最大剂量(Dmax)、适形指数(CI)、剂量均一性指数(HI);观察甲状腺、心脏、双肺、小肠、肾脏及全身正常组织5、15、25 Gy的受照体积。取患者每周的3个治疗中心(头部、上段脊髓、下段脊髓)的摆位误差值,将该周5次放疗计划的治疗中心分别按照此值移动得到新的放疗计划,比较不同计划方式新计划的靶区剂量与原计划的差异。结果 电子线V95略低于其余各组(q=11.2~11.7,P<0.05)。IMRT具有最小的V107(q=4.3~11.6,P<0.05),其次为3D-3(q=4.3~7.1,P<0.05);2D具有最大的Dmax(q=2.4~2.7,P<0.05);各组H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靶区CI从高至低依次为,IMRT>3D-3>2D、3D-1及电子线(q=7.1~14.3、7.1~9.6、0.00~0.01,P<0.05)。IMRT及电子线可以显著降低各器官及全身组织接受的15 Gy及25 Gy剂量;3D-3次之。但与2D及3D-1相比,3D-3及IMRT均不同程度增加了5 Gy的照射体积。引入摆位误差后,3D-1及3D-3靶区剂量与原计划差别小于其余各组(q=2.8~4.1,P<0.05)。结论 对于脊髓深度<4.5 cm者,电子线有可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3D-1虽适形度略差,但有减少摆位误差的影响、降低低剂量体积的趋势,仍为可考虑治疗方式之一。3D-3及IMRT显示了较好的靶区剂量分布,但其大范围低剂量体积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98.
蛋白激酶C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ophropathy,DN)早期表现为肾脏肥大、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增厚及肾小球内高灌注、高跨膜压,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地缓解,可逐渐发展为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进行性积聚,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门。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的普及,DN的发病机制已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已知众多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这些物质的共同信号传导途径或其作用往往通过蛋白激酶(ploteinhin856C,pKC)介导[Zj,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表明抑制PKC的活性能延缓甚至逆转… 相似文献
999.
周围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合成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合成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的变化,并探索从大鼠胚胎肢芽中提取的活性物质(ELBE)对它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切断SD大鼠的坐骨神经,建立一侧单盲端硅胶管囊模型,单纯损伤组内不加任何成分,ELBE保护组内注满ELBE,然后定量测量术后1天,4天,1周,2周,4周,6周背侧脊髓组织内FRAP的含量。结果 FRAP于损伤后4天开始下降,2周内下降最快, 相似文献
1000.
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2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伤后血压、脑损伤类型、是否并发脑疝、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手术等相关因素与外伤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继发外伤性脑梗死者61例,其中年龄、低血压或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并发脑疝、合并糖尿病等因素与外伤性脑梗死关系密切(P〈0.05)。结论年龄、低血压或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并发脑疝、合并糖尿病等因素是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