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80篇 |
综合类 | 15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21.
该研究对定量超声(QUS)和双X线吸收测量仪(DXA)在测定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骨丢失和预示松质骨的力学与显微结构性能方面的功能进行评价。将35只10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三组:基线对照组10只,立即处死;卵巢去势(OVX)组15只,切除双侧卵巢;假手术组10只。术后16周处死动物,切取第5(L_5)和第6(L_6)腰椎。所有动物都秤重并作超声测定,仪器的卡尺置于第3尾椎(C_3)两侧表面,测定超声声波速率(SOS)和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和骨折脱位手术效果的有关因素。方法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方法治疗30例肱骨近端四部分移位骨折和四部分骨折脱位。平均年龄69岁,(43~79岁)。30例均采用骨水泥固定假体。使用单极肱骨头17例,双极肱骨头13例。结果平均随访19个月(12~54个月)。手术侧上肢主动上举平均87°(60°~140°)。UCLA总平均分达到26.4分。ASES平均评分22分。影像学并发症包括3例肱骨大结节位置上移,3例假体后倾位置不良。临床并发症包括1例肩关节僵硬,2例肩袖无力。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治疗复杂的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和骨折脱位的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手术技巧、患者年龄、假体选择、手术时机和功能康复治疗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3.
目的建立红色荧光标记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假体感染(PJI)临床株,探究工具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和初步应用可行性。 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手段构建mCherry红色荧光表达质粒,通过电转化和噬菌体转导构建红色荧光标记金葡菌PJI临床株。通过生长曲线检测,体外成膜和生物量分析和荧光强度测量鉴定工具菌生物学特性。采用RAW264.7细胞株、工具菌建立共培养模型。采用该模型示踪不同锌离子浓度处理的巨噬细胞对于荧光PJI金葡菌吞噬能力。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定量数据进行统计。 结果使用Gibson系统成功构建了荧光表达质粒pRMC2-pts-mCherry,并且使用噬菌体Phage11将该质粒成功导入金葡菌假体感染临床株ST1792。较之于野生株ST1792,荧光金葡菌ST1792-pRMC2-pts-mCherry两者的生长曲线没有统计学差异(F=0.012,P>0.05)。在0.5%葡萄糖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SBG)内,两者的生物膜光密度(OD)值分别为(3.700±0.003)和(3.715±0.042)(t=0.6056,P>0.05);10%滑液中生物膜OD值为(3.682±0.084)和(3.648±0.095)(t=0.474,P >0.05)。使用动物活体成像系统(IVIS)检测荧光强度,24 h荧光强度为(1.95± 0.04)、48 h荧光为(1.94±0.13)、72 h荧光强度为(1.95±0.04),荧光强度72 h稳定(F=2.944,P>0.05)。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以及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评价发现,使用锌离子浓度30~60 μmol/L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处理RAW264.7 24 h,可以促进其吞噬金葡菌,其中30 μmol/L吞噬率为(44±4)%(t =4.75,P<0.01)、45 μmol/L吞噬率为(45±6)%(t=4.086,P<0.05)、60 μmol/L离子处理的巨噬细胞,其吞噬率为(38±4)%(t =4.786,P <0.01)。 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红色荧光临床PJI金葡菌,并验证其用于PJI相关体外吞噬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分析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研究避免其出现的对策.方法 2001年9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施行1019例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585例,女性434例,平均年龄59.5岁(39~76岁);采用Stryker陶瓷-陶瓷全髋关节362例,普鲁斯陶瓷-陶瓷全髋关节544例,Lima陶瓷-陶瓷全髋关节(三明治型)113例;术前诊断显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14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68例,骨关节炎194例,强直性脊柱炎7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07例.股骨颈骨折Garden Ⅳ型62例.结果术中出现的技术性困难,包括术中因关节稳定性不佳,需要调整髋臼杯位置34例;置放陶瓷内衬不当,需要取出重新安装19例;髋臼内衬置放时碎裂3例;截骨位置过低造成超过0.5 cm肢体短缩31例.结论针对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材料的特性,在手术操作技术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可避免可能会出现的困难.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手、前臂软组织缺损运用髂腹股沟带蒂皮瓣修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2例均择期采用髂腹股沟带蒂皮瓣手术,先将手及前臂疤痕或挛缩创面切除并松解黏连,依据旋髂浅动脉在髂腹股沟走行方向设计皮瓣,逆行切取同侧皮瓣,修复前臂软组织缺损并固定,术后3-4周后二期断蒂。结果12例均获随访,术后随访3-23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后2例局部吻合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后愈合。3-4周断蒂后所有皮瓣均成活,无明显臃肿、萎缩、色素沉着,皮瓣颜色和质地良好,外形与功能满意。供区创面愈合较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臂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对外形和功能要求较高。髂腹股沟带蒂皮瓣的应用,对供区损伤小、操作方便、皮瓣易成活,是一个治疗手和前臂软组织缺损的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8.
29.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中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003年7月~2004年3月对59例患者(68膝)行TKA,其中获得随访者55例(63膝)。术后1、2周使用临床症状观察、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深静脉造影评定DVT。每6个月门诊随访一次,主要进行DVT临床症状和手术侧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症状严重者行深静脉造影,并对其结果加以总结。结果术后1周,静脉造影确诊为DVT者34例(61.8%)41膝;术后2周,12例血栓消失,2例血栓向近端扩散。所有患者获平均36.6个月(32~40个月)随访,术后6、12、18、24、30个月时DVT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论围手术期是否存在DVT,中期DVT的发生率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下骨折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一次性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1998年4月至2003年4月,对12例外伤性股骨转子下新鲜骨折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一次性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其中男2例,女10例;年龄57~84岁,平均71.5岁。均伴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坏死按照Ficat分类,Ⅱ型3例,Ⅲ型5例,Ⅳ型4例。骨折类型按照AO分类均为A型长斜形股骨转子下骨折,按照Russell—Taylor分类均为IA型转子下骨折。均采用美国DePuy公司的Solution全涂层长柄股骨假体。结果1例发生术中再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有泌尿系统感染3例,深静脉栓塞4例。术后绝对卧床1个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6个月。8例患者在术后4个月恢复步行能力,4例在1年后仍需扶拐步行。经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为84~92分,平均87分。结论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老年患者发生股骨转子下骨折经一次性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虽然手术增加了一定的危险性,但可以减少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