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12.
依据螺旋CT三维重建定量测量指导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仁发  刘湘宁  沈山  邓玉瑛  史长征  陈铁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122-124,i0006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及立体定量测量对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患者的相关指导作用。 方法:选择2001/2005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伤后至CT检查的时间为24h-2周。所有患者做两次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和立体定量测量:①术前:确定健侧的颧突的前后径(Dmp)及颧骨下缘的前后径(Dzm)后,在患侧确定与健侧对称之颧突前后径后点(bmp)及颧骨下缘的前后径后点(bzm),连接患侧的颧突点(mp)与颧突前后径后点(bmp),颧颌点(zm)与颧骨下缘的前后径后点(bzm)。计算健患侧颧突的前后径及颧骨下缘的前后径的差值。代表颧突点及颧突下缘后缩或前突的程度,以明确骨折移位的程度,指导术中定量移动颧骨。②术后:术后一两周以相同的方法计算健患侧颧突的前后径及颧骨下缘的前后径的差值,代表患侧颧突点及颧突下缘术后恢复程度,以评价手术复位效果(两差值小于2mm为复位达到三维完全对称;颧突的前后径差值小于2mm而颧骨下缘的前后径差值大于2mm为三维基本对称;两差值均大于2mm则为三维不对称)。术后4-6个月。用三维定位面弓对面部软组织外形进行测量,观察患者面形是否对称。 结果:7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74例颧骨复位固定后均达到三维完全对称,2例达到三维基本对称。②术后4-6个月检查76例面形恢复均对称。 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量测量能明确骨折移位的程度,指导颧骨复合体手术复位,并能准确评价手术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霞  沈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2697-2698
我院2006—05/2007—11应用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56例,取得满意效果。手术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6例,女30例,年龄17~78(平均43.5)岁。输尿管上段结石6例、中段1O例、下段27例、膀胱结石3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终点事件相关。试验拟验证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初诊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6-06/2007-06本院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87例,男114例,女73例;平均年龄(51±1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4.7±4.7)kg/m2。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既往已存在心血管疾病者。患者对治疗及试验均知情同意。根据眼底照相检查结果,将所有受检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及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进行统计分析。②试验方法及评估:所有患者询问一般情况,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相关生化指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8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尿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见显效因素。结论:单因素回归分析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他4项指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而多因素回归分析这些因素未进入主效基因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口炎灵"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复发性口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及维生素联合治疗,观察组则以"口炎灵"为主方进行辨证施治。结果 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为60%,两组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口炎灵"治疗复发性口疮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壳聚糖(CS)/β-磷酸三钙(TCP)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探索CS/β-TCP作为可注射性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共48侧骨缺损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1植ACS/β-TCP/rhBMP-2、实验组2植入CS/β-TCP、对照组1植入自体骨、对照组2不植入任何材料.于术后2、4、8周分批处死动物,通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荧光染料标记组织切片观察新骨形成情况,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值.结果 术后2、4、8周,不同组间的新生骨面积百分比有显著差异,实验组1明显优于实验组2,并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成骨面积的比例也不断增高.荧光观察示实验组1黄色标记面积较大,红色标记面积较小.实验组l术后各时间点的骨密度值明显优于实验组2和对照组2,而与对照组1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CS/β-TCP/rhBMP一2复合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骨引导及骨诱导能力,CS/β-TCP可作为rhBMP-2良好的注射性载体,对于颌骨缺损的修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C-P/肌酐(UCPCR)评估T1DM残存胰岛功能及并发症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1DM患者75例,以UCPCR0.2 pmol/μmol为切点值,将T1DM患者分为有胰岛功能组19例(PF,UCPCR≥0.2 pmol/μmol)、微量胰岛功能组42例(MF,0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之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91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选择1987至1990年我院门诊或住院的糖尿病人91例,男42例,女49例。按WHO 诊断标准,胰岛素依赖型(Ⅰ型)18例,年龄30~41岁;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73例,年龄44~83岁。各项检查均为就诊或入院时所测。健康对照组112名,男73名,女39名,年龄26~65岁,系健康体检者。二、方法:(1)血液流变学检查:以奥氏粘度计检测全血粘度(ηb)和血浆粘度(ηp);按常规方法检测红细胞比积(HCt),血沉  相似文献   
19.
依据螺旋CT三维重建定量测量指导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及立体定量测量对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患者的相关指导作用。方法:选择2001/2005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伤后至CT检查的时间为24h~2周。所有患者做两次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和立体定量测量:①术前:确定健侧的颧突的前后径(Dmp)及颧骨下缘的前后径(Dzm)后,在患侧确定与健侧对称之颧突前后径后点(bmp)及颧骨下缘的前后径后点(bzm),连接患侧的颧突点(mp)与颧突前后径后点(bmp),颧颌点(zm)与颧骨下缘的前后径后点(bzm)。计算健患侧颧突的前后径及颧骨下缘的前后径的差值。代表颧突点及颧突下缘后缩或前突的程度,以明确骨折移位的程度,指导术中定量移动颧骨。②术后:术后一两周以相同的方法计算健患侧颧突的前后径及颧骨下缘的前后径的差值,代表患侧颧突点及颧突下缘术后恢复程度,以评价手术复位效果(两差值小于2mm为复位达到三维完全对称;颧突的前后径差值小于2mm而颧骨下缘的前后径差值大于2mm为三维基本对称;两差值均大于2mm则为三维不对称)。术后4~6个月,用三维定位面弓对面部软组织外形进行测量,观察患者面形是否对称。结果:7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74例颧骨复位固定后均达到三维完全对称,2例达到三维基本对称。②术后4~6个月检查76例面形恢复均对称。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量测量能明确骨折移位的程度,指导颧骨复合体手术复位,并能准确评价手术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20.
腺淋巴瘤发病因素与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腺淋巴瘤 (adenolymphoma)亦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 (papillarycystadenomatosum)或Warthin s瘤 ,系 1 972年WHO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中的正式命名。该病是常见的涎腺良性肿瘤 ,其发病仅次于多形性腺瘤 ,约占涎腺良性肿瘤的 6%~ 1 0 % [1] 。近年来 ,腺淋巴瘤的发病呈上升趋势 ,Kennedy报道腺淋巴瘤占涎腺良性肿瘤的 1 / 3 [2 ] ;俞光岩[3 ] 发现腺淋巴瘤在涎腺良性肿瘤的构成比由 70年代的 7.1 %上升到 90年代早期的 2 9.7%。现综述如下。1 与腺淋巴瘤发病的相关因素基于流行病学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