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1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6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弓丝刚柔组合强化正畸支抗的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刚性与柔性弓丝组合在强化正畸支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严重前牙拥挤病例10例,同时应用0.018不锈钢丝及0.014NiTi丝,在刚性弓丝支持下远移尖牙并利用NiTi丝弹性位多侧切牙。测量治疗前后前牙、后牙支抗稳定性及牙弓形态稳定性指标。结果:乔治前后支抗前牙与后牙位置无显著变异,牙弓基态保持稳定。结论:弓丝刚柔组合在高效移动正畸牙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稳定非移动支抗牙。  相似文献   
112.
安氏Ⅰ类牙列拥挤采用非拔牙快速扩弓矫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安氏Ⅰ类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采用非拔牙快速扩弓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安氏Ⅰ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病例,采用上颌快速扩弓配合上下固定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分别在T1(正畸治疗前)、T2(快速扩弓3个月后)和T3(正畸治疗结束进入固定保持期)3个时间点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鼻外侧点间距、上颌基点间距、上颌第一磨牙间距和下颌第一磨牙间距在快速扩弓前后(T1-T2)以及正畸治疗前后(T1-T3)有显著性增加,其中上颌第一磨牙间距在T2-T3时间点也有显著性变化。全面高、前上面高、腭平面倾度、Y轴角在T1-T2以及T1-T3间有显著性增大。下颌平面角的变化在3个时间点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扩弓能引起上颌骨横向宽度显著增加,其变化包括骨性(上颌基骨)和牙性(上颌第一磨牙)两部分。快速扩弓虽然会导致上、下颌骨的向下旋转,但由于其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2mm或1°,因此可认为并无临床意义。快速扩弓不会引起上下颌骨矢状向的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13.
目的:基于大数据从分子水平筛选原发性前列腺癌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差异表达基因,探寻前列腺癌细胞从雄激素依赖到抵抗状态发展过程中的可能机制,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诊疗提供靶点。方法:在NCBI的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下载原发性及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相关芯片数据(GSE74367、GSE66187和GSE126881),利用limma包进行标准化和基因差异分析,接着采用clusterProfiler包分别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将P<0.05和|logFC|>2作为筛选标准,使用vennDiagram包合并基因集,找到3个芯片的共同差异基因,并利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共同上调或下调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GSE74367和GSE66187中的差异基因主要与RNA分解代谢与剪接功能相关,主要富集于核糖体生物发生通路。GSE126881的差异基因主要与干扰素γ反应功能有关,主要富集表达于化学抗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以及视黄醇、细胞色素P450、抗坏血酸和醛酸的代谢过程。3个芯片的共同上调基因为SLC16A3,共同下调基因为DDX53。GSEA分析发现,SLC16A3上调时,果糖、甘露糖和磷酸戊糖代谢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集显著上调;DDX53下调时,原发性免疫缺陷通路、趋化因子与细胞黏附分子等相关基因集下调,而磷酸戊糖途径、细胞周期和蛋白质外排等过程的相关基因集上调。结论:通过对3个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相关GEO芯片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发现SLC16A3的上调和DDX53的下调可能在原发性前列腺癌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4.
对注射治疗幼儿腹股沟斜疝致肠梗阻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1岁.因呕吐2d入院.入院前2d患儿在当地医院行左腹股沟斜疝局部硬化剂注射后出现呕吐,为胃内容物,渐频繁加重,伴有黄绿色胆汁样物,无咖啡样物,无发热,T 36.5℃,无寒战及抽搐,哭闹,2d前排出正常样大便1次.  相似文献   
115.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和单纯拔牙固定矫治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颌畸形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期固定矫治;13例采用传统的单纯拔牙后使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在治疗前、Twin-block矫治完成后以及全部固定矫治结束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利用Pancherz测量分析法进行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包分别比较前导矫形组、单纯拔牙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以及2组的组间差异。结果 前导矫形组下颌骨长度增加并向前移动,上切牙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向后方移动,下切牙、下颌第一恒磨牙相对于下颌骨的位置均向前方移动,覆盖减小(P<0.05)。单纯拔牙组上、下颌骨的位置、髁突位置及下颌骨的长度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在前牙覆盖的纠正中,前导组牙性因素占39.5%,骨性因素占60.5%,拔牙组牙性因素占86.9%,骨性因素占13.1%;在磨牙关系的纠正中,前导组牙性因素占44.9%,骨性因素占55.1%,拔牙组牙性因素占90.3%,骨性因素占9.7%。结论 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与单纯拔牙固定矫治相比,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患者中,疗效近似,但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骨性侧貌。  相似文献   
116.
1.老人患骨质疏松的几率有多大? 中国健康基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总人数已逾1.75亿,每10人就有一个人患有骨质疏松,60岁以上老人患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中老年骨折中70%-80%是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38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经脐部切口放置Trocar建立气腹,置入单孔带操作通道0°腹腔镜,探查肠套叠,无损伤钳操作使之完全复位。肠套叠复位后,如果发现肠管畸形,可扩大脐部切口,将病变肠管提至腹腔外切除。同时收集同期行传统多孔腹腔镜肠套叠手术的2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多孔腹腔镜组相比,单孔腔镜组手术时间缩短[(32.4±8.6)min vs.(40.6±9.8)min,P<0.05],出血量减少[(5.5±1.5)mL vs.(8.6±2.2)mL,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4.6±1.2)d vs.(6.2±1.4)d,P<0.05],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4.2±0.8)分vs.(3.2±0.7)分,P<0.05]。随访6个月~2年未见肠套叠复发。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并且能达到更好的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18.
沈刚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49-250
目的探讨内科治疗手段对于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于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8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内科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典的内科治疗(一般治疗、利尿剂治疗、并发症治疗),同时对治疗效果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8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到14个月,平均(7.3±1.2)个月,随访期间发现显效30例,有效47例,无效9例。结论内科综合治疗对于肝硬化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9.
我们采用音频电疗水槽电极治疗腕踝及其远端瘢痕、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同时与音频电疗衬垫电极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门诊收治腕踝及远端瘢痕关节功能障碍病人122例,均排除不可逆损伤。男性76例,女性4G例;年龄17~54岁,均为伤后2~4个月病例。瘢痕合并关节功能障碍60例,单纯关节功能障碍15例,单纯瘢痕32例。腕及远端损伤81例,踝及远端损伤41  相似文献   
120.
沈刚  陈荣敬 《口腔医学》1993,13(1):47-48
<正> 利用药物加速矫治牙移动以缩短疗程,已引起正畸界的兴趣。笔者收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在病理学基础上分类常用药物,并阐述其相应机理。一、药物矫治的组织病理学基础:外力使矫治牙移动而造成对牙周组织的轻微创伤,可导致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但这种损伤及炎症是可修复的。很多学者认为炎症是导致矫治牙移动过程中牙周吸收及改建的重要因素。药物加速矫治牙移动的实质就是利用药物的促炎因素,来诱导、促发牙周组织中可修复的炎症,加速牙周改建。矫治牙移动中的炎症反应有三个重要环节: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