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驱虫斑鸠菊中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霞  王恩  尚靖  汪豪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1):1590-1592
目的:采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成熟种子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1H,13C-NMR及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咖啡酸(1),3-O-咖啡酰基奎宁酸(2),4-O-咖啡酰基奎宁酸(3),5-O-咖啡酰基奎宁酸(4),表-3,4-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5),3,4-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6)。其中,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3~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2.
毛菊苣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毛菊苣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 1H, 13C 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菊苣地上部分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莴苣苦素(1),山莴苣苦素(2),七叶内酯(3),菊苣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5),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6),异槲皮苷(7),异鼠李素(8),槲皮素(9),肌苷(10),对羟基苯甲酸 (11)。结论:化合物4-11为首次从毛菊苣中分得,5-6,8-11为首次从菊苣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23.
菊科植物杏香兔耳风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中药杏香兔耳风Ainsliaea fragrans Champ.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13C 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其中2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内酯:8-α-hydroxy-11α,13-dihydro-zaluzanin C(1),3-O-β-D-glucozaluzanin C(2);9个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3),柽柳素(tamarixetin,4),木犀草素(luteolin,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6),槲皮素-5-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5-O-β-D-glucoside,7),柽柳素-7-O-β-D-葡萄糖苷(tamarixe-tin-7-O-β-D-glucoside,8),柽柳素-3-O-β-D-葡萄糖苷(tamarixet-in-3-O-β-D-glucoside,9),柽柳素-5-O-β-D-葡萄糖苷(tamarixetin-5-O-β-D-glucoside,10),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11);2个绿原酸类化合物:cyclohexanecarboxylic acid(1,3,4-trihydroxy-5-[[3-(3-hydroxyphenyl)-1-oxo-2-propenyl]oxy]-[1α,3α,4α,5β(E)],12),5-p-trans-coumaroylguinic acid(13)。结论:其中化合物8-13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4.
桑叶中水溶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丽  张现涛  殷志琦  汪豪  叶文才 《中药材》2006,29(2):134-136
目的:研究桑叶中的水溶性成分。方法:应用离子交换树脂,ODS等多种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应用NMR和MS等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桑叶95%乙醇提取物的水、正丁醇部位及醇提后桑叶残渣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Fagomlne(1,2,5-trideoxy-1,5-imino-D-arabino-hexitol)(1).DNJ(1,5-Dideoxy-1,5-imino-D-Glucitol;(2),2-O-α-D-Galactopymanosyl-1-deoxynojirimcin;(3),1,4-Dideoxy-1,4-imino-(2-O-B-D-glu).D-arabinitol(4),环(亮-异亮)二肽(5),灭冬氨睃(6),苯丙氨酸(7),缬氨酸(8),酪氨酸(9);尿啼咛(10).胸腺啼咛(11).胡萝卜苷(12).化合物5-9为从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5.
概述了《肘后备急方》内容,由晋至金朝的演变,和葛洪在炼丹、古代化学以及青蒿治疗疟疾上的贡献。论述了青蒿治疟的发现和青蒿素、青蒿素类药物的发明、研制,在抗疟疾病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这也是1 600余年以来,在药物发现、发明上的一大传奇事迹。《南岭植物名录》是岭南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开发的重要资料;《葛洪肘后备急方》是我国传统医药宝贵遗产,和岭南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开发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6.
RP-HPLC法测定灯盏花素纳米脂质体药物含量及包封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灯盏花素脂质体药物含量测定及包封率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Hypersil c12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冰醋酸-三乙胺(16:81:2:1);柱温:40℃;流速:1.2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335nm。采用反透析法测定灯盏花素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灯盏花素与辅料及溶剂峰均得到良好分离,灯盏花乙素在1.0-50.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100.3%,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2.0%(n=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快速,可用于灯盏花素纳米脂质体药物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2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强阳胶囊中淫羊藿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选用聚酰胺小柱对样品进行纯化。采用C18色谱柱(ShimPack 6.0×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2%醋酸(60∶40),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淫羊藿苷进样量在0.18~1.80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8.80%。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糖胶树果荚中的非生物碱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中压C18和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糖胶树果荚乙醇提取物的非生物碱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采用NM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高根二醇(1),钝鸡蛋花素(2),(24S)-9, 19-cycloart-25-ene-3β, 24-diol(3),cycloart-23-ene-3β, 25-diol(4),2, 2’-氧代双(1, 4)-二叔丁苯(5),熊竹素(6),腺苷(7),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8),橙黄胡椒酰胺(9)。结论 化合物1~3,5~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9.
芝麻花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芝麻花Sesamum indic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鼬瓣花亭(ladanetin,2),鼬瓣花亭-6-O-β-D-葡萄糖苷(ladanetin-6-O-β-D glucoside,3),芹菜素-7-O-葡糖醛酸(apigenin-7-O-glucuronic acid,4),胡麻素(pedalitin,5),胡麻素-6-O-葡萄糖甙(pedalitin-6-O-glucoside,6)。结论:6个黄酮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0.
广金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Osbeck)Merr.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13C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6-C-葡萄糖-8-C-阿拉伯苷(1)、木犀草素-6-C-葡萄糖苷(2)、芹菜素-6-C-葡萄糖-8-C-木糖苷(3)、芹菜素-6-C-葡萄糖-8-C-葡萄糖苷(4)、芹菜素(5)、木犀草素(6)、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7)、β-胡萝卜苷(8)、β-谷甾醇(9)。结论:其中化合物4~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