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临床特点和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施行的34例再次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结果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18例)、移植术后肝癌复发(6例)、肝炎复发(6例)以及肝动脉并发症(4例)。34例均采用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全组无手术死亡。院内死亡9例(26.5%),明显高于首次肝移植的病死率(6.9%,46/671)(P<0.05)。死亡原因中感染占55.6%(5/9)。再次肝移植组术前感染率为32.4%(11/34),首次肝移植组为10.7%(72/67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再次肝移植组术后感染率为61.8%(21/34),首次肝移植组为46.3%(311/671),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感染是再移植的主要死亡原因,围手术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和针对再次肝移植特点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可以提高再次肝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提高肝移植术治疗该病的认识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5年11月完成的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占同期施行肝移植治疗患者的1.55%(7/452).女6例,男1例,平均年龄为50.7&#177;10.9岁,术前平均血清胆红素345.8&#177;88.8μmol/L,child分级B级2例,C级5例.3例在术后1月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加强免疫抑制治疗后治愈.激素撤退时间5例为术后6月,1例长期服用激素.随访5天~36月,6例痊愈,1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2年存活率为85.7%,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效治疗手段.术后早期应加强免疫抑制治疗,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肝移植术后在免疫抑制治疗下拉米夫定耐药的发生、处理及疗效。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05年3月因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在我院接受肝移植并完整随访1年以上的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总结肝移植术后,在免疫抑制状态下拉米夫定耐药病例的发生、处理和疗效。结果肝移植术后随访1年以上共发现11例患者出现拉米夫定耐药,其中10例出现在术后1年内,肝移植术后1年的拉米夫定耐药率是6.37%,出现拉米夫定耐药时采用联合新的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可以有效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改善肝功能;治疗12周、24周和48周时HBV-DNA转阴率分别为27.3%、36.6%、62.5%,下降幅度分别为log DNA (3.85±0.79)、log DNA(3.27±0.84)、log DNA(3.19±0.58),HBeAg阳性血清HBeAg的血清转换率为18.2%、27.3%、50.0%。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推迟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下拉米夫定耐药出现的时间,联合新的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对肝移植术后出现的拉米夫定耐药的乙肝病毒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4.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irolimus (SRL) on the growth of transplanted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nude mice. Methods HepG2 cells were Implanted into the liver of nude mice. The implanted mice were then treated with SRL and tacrolimus (FK506).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logy,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was counted by immunostaining with anti-CD34 antibody for endothelial cells. Tumor apoptosis was detected by terminal deoxynuclc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labeling (TUNEL) assay. Results The tumor weight was (352±38) mg, (683±53) mg and (675±45) mg in SRL, FKS06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he tumor weight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SRL group (P < 0.0 I),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FKS06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PCNA protein was remarkably down-regulated in SRL group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i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FK506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 > 0.05).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MVD was significanly decreased in SRL group, and the apoptosis index of tumor cel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RL group (P < 0.01). Conclusion SRL inhibits transplanted HCC tumor growth by reducing 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ing tumor proliferation and inducing tumor apoptosis.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治疗缺血型胆道损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因缺血型胆道损伤施行再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移植受者术前均接受过介入治疗,再次肝移植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个月存活率为67%,1年存活率为60%,3年存活率为53%。截止至2012年3月,有8例存活并返院随诊,存活时间超过5年的5例,其余3例存活时间分别为47个月、58个月、35个月,肝功能及生活情况良好。术后严重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再次肝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再次肝移植是治疗缺血型胆道损伤唯一有效的方法。对于缺血性胆道损伤,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治疗。从供肝切取与保存、胆道重建、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选择、长期随访等等环节加以重视,有利于减少缺血型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评分模型,评价其预测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把肿瘤数目>3、大血管侵犯和NLR≥2.5三个影响肿瘤复发的术前指标分别赋值1分建立预测复发评分模型,评价该评分模型预测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价值.结果 预测复发评分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2分和3分的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风险比(HR值)分别是10.038和59.773,10例3分的患者都在6个月内肿瘤复发;0分、1分、2分的患者1年、3年、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5.0%、78.4%、78.4%,76.9%、66.9%、63.2%和51.9%、8.7%、8.7%.无大血管侵犯的55例患者中,5例肿瘤数目>3且NLR≥2.5的患者都在31个月内肿瘤复发.结论 肿瘤数目>3且术前NLR≥2.5的患者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的风险显著增加.该术前预测复发评分模型可作为肝癌肝移植适应证选择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7.
原位肝移植术后弥漫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后弥漫性脑病的发生及临床表现,探讨其易发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完成的467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术后并发弥漫性脑病的病例进行统汁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术后共有72例患者发生弥漫性脑病,发生率为15.41%;平均发生时间在术后(8.4±4.3)d。高龄、术前高胆红素坦率血症、高渗透压、低血小板、肺部严重感染与弥漫性脑病密切相关。68例患者痊愈,3例死于感染.1例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弥漫性脑病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的神经毒性只是一个促进因素。针对病因的综合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及时调整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8.
原位肝移植术后肝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OLT)后肝脓肿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自1993年1月至2003年6月,本中心共行OLT274例,术后并发肝脓肿6例(2.2%)。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寒战、腹痛、身目黄染、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贫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超声或CT检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脓肿抽吸引流、清除胆泥.抗炎和支持治疗。结果6例中2例治愈,3例放弃再次肝移植术,2例死于严重全身感染,治愈率为33.3%。结论OLT后肝脓肿病因较复杂,可能与肝动脉血栓或狭窄、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胆管炎症和介入治疗等有关。OLT后肝脓肿的预后较差.应加强预防措施防止其发生。  相似文献   
59.
目的 了解成人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中远期的生存情况和影响中远期生存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003年10月至2006年5月203例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生存期大于1年的165例受体的长期随访结果 ,包括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死亡率.结果 肝移植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7%、85.5%、81.2%;乙肝相关性疾病受体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4%和84.5%,非乙肝相关性疾病2、3年的生存率83.4%和77.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存活大于1年的165例中,1年后死亡21例,平均死亡时间22.7±6.6月(12~48个月).1年后导致受体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及其病死率为:感染并发症4.8%(8/165)、胆道并发症3.6%(6/165)、乙肝病毒再感染1.8%(3/165)、慢性排斥反应1.2%(2/165)、肾功能损害0.6%(1/165)和肝动脉并发症0.6%(1/165)等.结论 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中远期生存情况良好.影响患者术后中远期存活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并发症、胆道并发症和HBV再感染.  相似文献   
60.
肝移植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肝移植手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变情况。方法:将患者分为肝癌组和非肝癌组.采用WHOQOL-BREF表对65例患者在肝移植术前、术后1-3个月、术后4-6个月及术后6个月以上4个时间段进行生存质量的测评。结果:非肝癌组在生理领域、自身生存质量总的主观感受及对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方面.肝移植术后的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癌组在对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方面上,术后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