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汪川  罗德云  刘衡川 《华西医学》1999,14(3):299-301
采用郭峰红细胞免疫及其调节功能测定方法〔1〕,检测 2 8例鼻咽癌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率、C3b受体花环促进率和抑制率 ,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表明 :患者组与对照组的C3b受体花环率分别为 2 4 14 %、 3 9 2 9% ;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分别为 13 0 3 %、 8 99% ;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分别为 5 0 7%、 16 0 0 % ,C3b受体花环促进率分别为 0 6 0、 1 6 4 ,抑制率分别为 0 43、 0 2 8。提示 :鼻咽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C3b受体活性及数量下降 ,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下降 ,红细胞自我调控系统紊乱 ,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22.
左心室室壁瘤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室壁瘤术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问题也逐渐引起关注.术后30 d和术后5年猝死占室壁瘤术后总死亡原因的29.6%和36.8%[1].射频消融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2].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我们对25例左心室室壁瘤的患者施行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同期左心室室壁瘤缝缩和心外膜射频消融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兔骨髓内皮祖细胞在组织工程血管构建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兔骨髓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s)的方法,并探讨其在血管组织工程构建过程中的功能。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培养鉴定为EPCs后作为种子细胞接种于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FN)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上,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同时设置未包被纤维连接蛋白及未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培养方法作为对照组,体外培养10 d后,对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进行鉴定分析。分离培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经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吞噬功能鉴定为内皮祖细胞;种植细胞10 d后结果显示:加入纤维连接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血管支架可见细胞种植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血管内腔面较为完整的覆盖内皮细胞。HE染色显示:内皮细胞在血管支架上成活并较为均匀;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并表达VEGFR-2、vWF、CD34。兔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可以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组合更有利于内皮祖细胞在血管支架上增殖和分化,为人工血管制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蛋白尿的子痫前期(PE)孕妇尿蛋白成分的差异及24 h尿蛋白定量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2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分娩的PE孕妇共10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分为3组, 其中轻度蛋白尿组(24 h尿蛋白定量≤2.0 g)40例, 中度蛋白尿组(24 h尿蛋白定量为>2.0~5.0 g)21例, 重度蛋白尿组(24 h尿蛋白定量>5.0 g)40例。比较3组PE孕妇一般临床资料、尿蛋白指标(包括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蛋白成分)及肾功能指标的差异。结合年龄、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sAlb)等指标计算eGFR, 分析24 h尿蛋白定量与eGFR及其计算指标年龄、sCr、BUN、sAlb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一般临床资料:轻度蛋白尿组PE孕妇的中位发病孕周(31周)和分娩孕周[(36.4±3.6)周]均晚于中度蛋白尿组[中位发病孕周:22周, 分娩孕周:(32.2±4.2)周]和重度蛋白尿组[中位发病孕周:25周, 分娩孕周:(29.6±3....  相似文献   
25.
目的 通过扩增得到保加利亚乳杆菌编码高效β-半乳糖苷酶的基因,并探讨影响扩增的因素。方法 采用溶菌酶加冻融法提取细菌DNA;选取不同的模板浓度、退火温度分别进行扩增。结果 模板浓度60ng/μl、退火温度66℃是保加利亚乳杆菌β-乳糖苷酶基因的较优扩增条件。结论 优化了扩增保加利亚乳杆菌β-半乳糖苷酶所需的退火温度、模板浓度等条件,提高了扩增产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HPV 18型E6蛋白的B细胞和T细胞表位,为宫颈癌免疫治疗的疫苗及药物开发提供参考靶点。方法 基于NCBI中HPV18型E6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利用DNA star软件预测其二级结构、亲水性、表面可及性及柔韧性;利用ABCpred软件预测出其B细胞表位;综合使用CTLPred和NetMHC 4.0软件分析其CTL表位;ProPred和NetMHCIIpan 3.1软件预测其Th表位。结果 HPV 18型E6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转角较多且分布较为均匀;预测出了4个B细胞表位,它们大多与亲水性强、表面可及性好、柔韧性好的蛋白区域重叠,易于结合抗体;E6蛋白具有丰富的细胞毒性和辅助性T细胞表位。结论 HPV 18型E6蛋白作为宫颈癌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具有同时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潜能,通过对其B/T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为免疫治疗相关疫苗及药物抗原肽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过程、方法及其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在查房过程中发现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潜在的问题,从药物应用的细节入手,总结问题并及时反馈给护士和患者,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结果:经过与护士的有效沟通,避免了药物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通过药患教育,消除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疑虑,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结论:临床药师可以护士和患者的有效沟通为切入点,积极开展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28.
梁倩  龙莹  李蕊丹  何志群  汪川 《现代预防医学》2021,(15):2730-2733,2754
目的 了解近年矽肺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结核潜伏感染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华西第四医院的矽肺住院病人的病案资料,对其回顾性调查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纳入病例共计1427人,入院诊断为矽肺壹期、贰期、叁期病人分别为243、185、485人;矽肺患者99.86%为男性;病人平均年...  相似文献   
29.
摘要:单增李斯特菌与绵羊李斯特菌是李斯特菌属中具有致病性的两个菌种,均能在胞内繁殖,可以作为疫苗载体构建疫苗。但它们在宿主范围和致病力等方面又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两者在疫苗学和免疫学领域的应用不尽相同。从分子层面上看,两种菌独特的病原学特点与各自的主要毒力因子蛋白及相关毒力基因的差异有关。分析比较两者的毒力因子蛋白及基因,对两菌进一步在疫苗学上的应用很有必要。本文特对单增李斯特菌与绵羊李斯特菌毒力因子蛋白组学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蒲参胶囊的减肥、降脂等作用。方法:记录70例病人服用蒲参胶囊前后体重、腰围、血压、心率、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血小板(Plt)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给药后体重、腰围、收缩压、甘油三酯、胆固醇、血小板的平均数均低于给药前的平均数,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蒲参胶囊临床应用减肥、降脂、降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