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ranial suture acupuncture plus paroxetine in treating depression, and to discuss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this acupuncture method.

Methods

One hundred depression patients were allocated 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paroxetine tablets, 20 mg each time, once a day for successive 6 week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itionally given cranial suture acupuncture, once a day for 6 weeks. They were scored by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HAMD-17)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respectively after 1-week, 2-week, 4-week and 6-week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were also observed.

Results

After 6-week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versus 78.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The HAMD-17 scores respectively after 1-week, 2-week, 4-week and 6-week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score before the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l P<0.05); the HAMD-17 scores respectively after 2-week, 4-week and 6-week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score before th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HAMD-17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after 4-week and 6-week treatment (both P<0.05).

Conclusion

Cranial suture acupuncture plus paroxetine can ease the symptoms of depression, with faster onset and more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icacy compared with paroxetine alone.
  相似文献   
112.
薄层扫描法测定止咳清肺口服液中紫菀酮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定止咳清肺口服液中紫菀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进行测定。结果:紫菀酮点样量在0.87~4.95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1。回收率为99.4%,RSD=1.2%。结论:本法灵敏、简便、准确,可用于本制剂的测定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3.
汪宇  曹学群 《药学教育》2008,24(6):7-1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院校的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托。本文通过构建当代辅导员的三大基本素质理论,着重探索当今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这一特殊角色,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主要作用、存在现况以及发展趋势,以期对解决辅导员工作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完善辅导员有效评测机制、创立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探讨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以帮助临床医生尽快制定预防及干预策略,从而降低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 1月—2017年12月北京地坛医院125例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入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患者中有50例(40.00%)于12个月随访期内死亡。低蛋白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诊断不明、非AIDS指征性疾病是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访期生存率明显下降、死亡风险增加的影响因素。结论 低蛋白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诊断不明、非AIDS指征性疾病是导致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因此,具备这些风险因素的患者,在入院早期应当给予重视及积极的重症监护治疗。  相似文献   
115.
汪宇  缪莹  万沁 《西部医学》2022,34(10):1461-1465
目的 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脏脂肪蓄积的因素,为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内脏脂肪蓄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09月~2020年10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530例。根据内脏脂肪检测结果,将纳入者分为内脏脂肪正常组及内脏脂肪蓄积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内脏脂肪蓄积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BMI、皮下脂肪面积、FPG、INS、FCP、2hCP、ALT、AST、GGT、BUN、Cre、UA、TG、HDL-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HbA1C、HOM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皮下脂肪、BUN、TG、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与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蓄积显著相关(P<0.05)。 结论 性别、年龄、BMI、皮下脂肪、BUN、TG、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与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蓄积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6.
无论在脊柱骨折脱位还是脊椎滑脱、后凸矫形治疗等,内固定目的是提供脊柱稳定性的重建,为脊柱融合创造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没有良好的植骨融合,任何内固定装置最终均会失败,如断钉(板)、松动等。但是内固定的早期并发症却是取决于内固定设计以及生物力学的性能。许多因素影响了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如选用材料、螺钉设计、螺钉与板或棍之间连接装置、几何形状等,这些是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系统设计及应用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拟就椎弓根螺钉自身因素对于脊柱后路固定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7.
伏邪理论萌芽于先秦时期,奠基于汉晋,发展于隋唐宋金元时期,鼎盛于明清并逐渐臻于完善。伏邪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伏邪被称为伏气温病,邪气伏匿,或伏藏于膜原,或伏藏于经中,或伏藏于肌肤,或伏于少阴、或伏藏于脂膜,待时而发病;广义的伏邪,指的是伏藏于体内不立即发病的致病因素、病理产物或者代谢产物,如病原微生物、肿瘤、结石等。伏邪具有隐匿性、动态时空、自我积累等特性,所致疾病具有伏而不发、伏邪自发、新感引发、反复发作、伏邪易从火化等特点。伏邪理论有助于从新的维度来探究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中一些病因未明、反复发作的疾病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8.
患者男.31岁。反复发作口腔溃疡6年,加重伴会阴部、股部丘疹1个月余,于2006年1月9日入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治疗。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溃疡。此后反复发作,每次自服消炎药(具体药名不详)后病情缓解,未作进一步诊治。1个月余前患者口腔溃疡再次出现,进而出现会阴部、肛周溃疡及双股部毛囊性炎性丘疹,伴疼痛。既往史:4年前因“结肠肿瘤”于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低度恶性肠道淋巴瘤”(后经我院病理科会诊,确诊为“肠道炎性增生”)。术后1年不明原因出现腹壁脓肿、肠瘘,在当地医院行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口约70cm处有溃疡,后经手术治愈。术后腹胀、腹痛症状时有发生,可自行缓解,偶有血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9.
目的:研究1-磷酸鞘氨醇(S1P)受体激动剂芬戈莫德(FTY720)预先给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平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FTY720预处理组,FTY720预处理组给予FTY7203mg/kg灌胃7天进行预处理,之后模型组和FTY720预处理组大鼠构建ARDS模型....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选用及个体化给药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1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对初始抗菌药物方案的选择以及根据药敏实验抗菌药物的调整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结果 临床药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医生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得到有效的控制,病情好转。结论 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的选用、调整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应积极向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共同提高患者临床用药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