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Rho激酶对p-Smad1核迁移的作用及信号转导途径,探讨它们在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远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应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启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Rho激酶信号通路,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启动BMP信号通路,并用Rho激酶抑制剂Y-27632、MEK抑制剂U0126进行干预。培养细胞分成5组:(1)对照组;(2)BMP-2组;(3)BMP-2+PDGF-BB组;(4)BMP-2+PDGF-BB+Y-27632组;(5)BMP-2+PDGF-BB+U0126组。免疫荧光染色标记p-Smad1在细胞核内外的分布并计算p-Smad1核迁移阳性细胞百分数(即核迁移率)。分离平滑肌细胞核蛋白和胞浆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p-Smad1在细胞内的总量和细胞核内外相对含量的变化。Kit-WST-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BMP-2组p-Smad1在细胞内的总量、在细胞核中的相对含量和核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MP-2+PDGF-BB 组p-Smad1的核迁移率和在细胞核中的相对含量明显低于BMP-2组(P<0.05),但是细胞内p-Smad1总量无明显改变(P>0.05);BMP-2+PDGF-BB+ Y-27632组和BMP-2+PDGF-BB+U0126组细胞内p-Smad1的总量、在细胞核中的相对含量和核迁移率与BMP-2组基本相似(P>0.05)。BMP-2组的A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PDGF-BB+BMP-2组的A值明显大于BMP-2组(P<0.05)且大于对照组(P<0.05);BMP-2+PDGF-BB+Y-27632组和BMP-2+PDGF-BB+U0126组的A值均小于PDGF-BB+BMP-2组(P<0.05)。结论: 在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DGF-BB激活的Rho激酶通过MEK/ERK1/2抑制BMP-2引起的p-Smad1核迁移,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在产科临床上,为了降低围产期胎儿患病率和死亡率,迫切需要一种可靠的胎儿监护指标。目前认为测定24小时孕妇尿中雌二醇,可作为观察胎儿胎盘功能指标之一。我们从1979年9月开始对高危妊娠作尿雌三醇测定,以预测宫内胎儿状况,并观察其临床实用意义。现将20例23人次的实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B-MSC)的衰老对其免疫调控能力的影响。从人脐带中分离MSC并进行传代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其核质比的变化。分别选取第5代(对照组)及第13代(衰老组)MSC进行研究,运用细胞衰老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检测试剂盒进行衰老检测,并采用CCK-8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MSC对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RT-PCR方法检测免疫调控相关基因在衰老MSC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传代次数增加,MSC的长宽比增大,核质比减小。细胞衰老检测结果显示,第13代MSC的衰老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但在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第13代MS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第5代相比明显增强(P<0.05),且第13代细胞免疫抑制相关基因表达增加,促炎相关基因表达减弱。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随体外培养代数增加而逐渐衰老,但免疫抑制能力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撤除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增殖和胞外基质(ECM)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第5代hUCMSCs分3组:对照组(保持上述生长因子浓度不变),半量撤除组(使生长因子浓度减半),完全撤除组(不添加生长因子)。培养30h后瑞特-姬姆萨法染色观察细胞形态,MTT法细胞计数。培养15h后,定量PCR检测BCL-2、BAX及胞外基质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撤除生长因子后细胞增殖减慢,形态变大,核质比减小,BCL-2/BAX比率增高,胞外基质表达多数下调。半量撤除组细胞的形态、增殖能力、胞外基质表达的改变相对较小,BCL-2/BAX比率增高更明显。结论:撤除生长因子会影响细胞增殖和胞外基质的表达,保留半量生长因子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82—1991年间1404例遗传病可疑病例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检测,发现异常核型119型,占8.48%(119/1404),其中6例为世界首报,1例为国内首报。并对核型异常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进行1分析。发现:(1)反复流产夫妇292例(146对)中,异常核型27例,异常率9.2%。高于国内水平,以平衡易位为多见(20/27),并发现4例随体区异常致流产的丈夫,核型为sV(13ps—3例14ps—1例)。(2)智力低下237例中桩型异常26例,异常率11%,较国外近年报道为低。以21—三体为多见。其中1例父为易位型携带者,表型正常,核型46,XY/46,XY,-9, (9pq21q),其子代全为三体型。此种遗传形式尚未见报道。可能与随体联合有关。(3)闭经,共129例,异常核型22例,异常率17.8%(22/129)。以女性性腺发育不全为多(15/22)。主要为45,XO,个别嵌合休或X长臂缺失。其中1例核型46,XX,t(7:18)(q24;q11.2)的原发性闭经条萦状性腺者属罕见病例,有待进一步研究。(4)性发育异常均为17岁以下儿童,共111例,核型异常10例,异常率9.1%(10/111)。9例均为性染色体异常。唯1例男孩,17岁,核型46,XY,inv(5)(q13.3q34)未见过报道。(5)不孕症共187例.异常核型19例,异常率10.1%(19/187),皆为男方。18例核型均为47,XXY,1例嵌合体。(6)不良孕产史者287例中,异常核型8例,异常率2,8%(8/287),多数为性染色体三体型。另有3例大Y父亲发生畸形儿。病因国内外尚未统一。对随体致异,略加讨论。本文结果显示,染色体核型检测在妊娠胎儿丢失、智力低下、性别异常及闭经、不孕的诊断上,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传代培养UCMSCs,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不加PDGF,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2、5、10、20、50μg/L)的PDGF。加入PDGF 12h后,用qRT-PCR法检测ECM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Bcl 2、Bax)的表达;加入PDGF 24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随着PDGF质量浓度的增加,反映细胞代谢活性的OD值逐渐增加,且PDGF质量浓度在20μg/L时达到最高值,但PDGF质量浓度为50μg/L时OD值反而降低;PDGF质量浓度为2μg/L时,ECM表达和Bcl 2/Bax比值较对照组有所降低,随着PDGF质量浓度的增加,ECM的表达和Bcl 2/Bax比值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10μg/L时达到最高值。 结论 PDGF可以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同时能促进其ECM的表达,还能提高细胞耐受凋亡的能力,最佳作用质量浓度为10μg/L。  相似文献   
17.
自1984~1989年,我室对160例2次或2次以上反复流产夫妇,分别进行了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检查。每例计数50个细胞分裂像,并分别进行了G、C显带和高分辨G显带,镜检照像分析核型5个细胞以上,共检出异常核型12例异常率为7.5%。其中有4例为世界首报均为平衡易位。1例为国内首报为臂间倒位。现将这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了使用改变的Shah方法,对人类羊水细胞染色体高分辨G显带获得成功。本技术对产前诊断,具有应用和临床意义。在国内我们的实验室领先掌握了羊水细胞染色体高分辨G显带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