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基于CT重建的肩胛上角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方法 根据志愿者肩胛骨CT重建形态进行分型。设肩胛上角为A点,肩胛切迹最低点为B点,肩胛冈与肩胛骨内侧缘之交点为C点,A点在CE连线上的垂点为D点,冈盂切迹为E点,肩胛下角最低点为F点。研究参数:A点厚度;AB、AC、AD距离;∠A(AB连线与AC连线的夹角);∠ACF在矢状面的度数;∠ACF在冠状面的度数。 结果 CT重建下肩胛上角分为3型:山丘型48%,冠状面∠A(93.76±7.69)°;山峰型47%,冠状面∠A(86.69±6.23)°;烟囱型5%,冠状面∠A(85.33±7.10)°。其中,山丘型及烟囱型A点均较山峰型薄(P<0.05);在AB、AC、AD、∠A、∠ACF(冠状面)中,山丘型与山峰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AD、∠A中,山丘型与烟囱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CT重建下肩胛上角分为3型:山丘型、山峰型、烟囱型;不同的肩胛上角分型可能对颈肩痛及肩胛提肌综合症有着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松解联合快速康复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12采用肩关节镜下松解联合快速康复治疗的30例原发性冻结肩,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与肩关节功能评分(包括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关节镜结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对软骨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行关节镜结合HTO治疗的57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27例,女30例;年龄44~ 57岁,平均52.4岁.病程3~6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CT三维重建的肩胛冈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四川省泸州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80例成年人肩胛骨CT平扫及三维重建数据,对肩胛冈进行解剖形态学分探讨其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测量内容包括肩胛冈周围结构的7个距离和9个点的厚度。 结果 CT三维重建下肩胛冈共分为5型(细薄型、木棒型、粗厚型、梭型、S型)。其中,细薄型14个,占14.64%;木棒型63个,占22.50%;粗厚型78个,占27.86%;梭型89个,占31.79%;S型9个,占3.21%。细薄型的B厚度(9.36±3.61)mm,明显薄于另外4型(P<0.05);粗厚型的AC(84.36±6.00)mm、AD(118.79±9.15)mm,长于其他4型; 在F厚度(11.01±2.13)mm、H厚度(12.02±1.68)mm、Ⅰ厚度(11.77±2.35)mm、K厚度(9.43±0.97)mm上为5型中最厚。梭型的BC长度(16.66±9.97)mm最短、K厚度(4.45±1.58)mm为除细薄型外最薄(P<0.05)。 结论 CT三维重建下肩胛冈共分为5型(细薄型、木棒型、粗厚型、梭型、S型),其中,梭型最多,S型最少;粗厚型肩胛冈骨量最丰富,为优质的自体骨移植来源,也可作为较好的内置物固定位置;相反,细薄型肩胛冈骨量最少,内固定强度相对较差。不同肩胛冈分型对其相关的手术方式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痛风性关节炎通常病情反复发作,病程久治不愈,疗效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常从“痹症”论治,汪国友教授在长期诊疗实践中,基于传统三焦理论,结合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提出三焦失常、脏腑失和为发病基础,三焦不畅、脾肾亏虚为核心病机,主张以“畅利三焦,固本澄源”为大法辨治痛风性关节炎。藉从三焦理论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以期补充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中药仙茅中不同有效成份对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作用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RT-PCR检测和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的方法 ,对使用中药仙茅多糖和仙茅黄酮诱导刺激后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检测,观察仙茅不同有效成分对骨髓间质干细胞刺激后的变化。结果仙茅多糖和仙茅黄酮成分均能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诱导分化。结论仙茅黄酮较仙茅多糖对骨髓间质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T-3/TrkC信号通路在前交叉韧带(ACL)本体感觉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选取12只正常的食蟹猴,随机选择9只食蟹猴进行关节镜下单侧ACL损伤造模后,将全部膝关节分为三组:正常组(3只正常食蟹猴每只选1个正常膝关节,共3个)、模型A组(9个模型中的健侧膝关节)和模型B组(9个模型中的损伤侧膝关节),模型A组和模型B组同属模型组。在造模后4、8、12周,运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L2-S1DRG中NT-3、TrkC以及ACL中GAP-4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同一时间点,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RG中NT-3、TrkC的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A组和模型B组ACL中GAP-43的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上升,而模型B组又高于模型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模型组不同时间点,DRG中NT-3、TrkC的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且均低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组比较,在模型A组和模型B组不同时间点,ACL中GAP-43的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上升,但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T-3/TrkC信号通路在ACL本体感觉损伤和康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ACL损伤时,引起局部GAP-43的表达上升,以及DRG中NT-3、TrkC的表达下降,同时对侧ACL本体感受器的功能也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HBT)切断于胸肌不同位置固定治疗LHBT病变伴肩袖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行肩关节镜治疗的62例LHBT病变伴肩袖修复患者镜下修复肩袖并切断病变二头肌腱后,30例采用小切口胸肌下肌腱固定(胸肌下组),32例采用全关节镜胸肌上关节内肌腱固定(胸肌上组)。比较两组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采用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胸肌下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胸肌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均获得18个月以上的随访。随时间延长,两组的Constant评分和ASES评分均显著增加,而VAS评分显著减少,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胸肌下组VAS和ASES评分优于胸肌上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Constant、ASES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固定物松动、大力水手征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LHBT切断小切口胸肌下固定和全关节镜胸肌上关节内固定对伴肩袖撕裂LHBT病变患者均能有效改善功能和缓解疼痛,但小切口胸肌下固定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前期疗效改善更加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转子间骨折临床上很常见,如何选择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医生感到棘手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对比近几年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认为治疗方法的选择应该结合临床实际,综合分析诸如医生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内置物供应情况、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原始骨折类型、骨折粉碎程度以及骨质疏松严重程度等选择最佳的固定方法,有效的防止由于转子间骨折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探讨关节镜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对82例Kellgren-Lawrence分级Ⅲ级及以下的KOA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观察组行镜检冲洗清理术并辅以理疗及药物治疗,对照组仅行理疗及药物治疗。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进行疗效评价。43例患者行镜检冲洗清理术并辅以理疗及药物治疗;39例患者只行理疗及药物治疗。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个月。至术后24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0.7±8.7分增加到术后的74.9±4.3分;对照组由术前的41.5±9.2分增加到术后的71.1±4.4分。2组疗效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于Kellgren-Lawrence分级Ⅲ级及以下的KOA患者,关节镜手术结合理疗及药物治疗在术后近期疗效优于单纯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