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21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研究糖尿病(DM)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亚组分颗粒直径及氧化易感性的异常特征,探讨其动脉粥样硬化(AS)高发生率的机制。方法超速离心分离30例DM患者及26例对照组的血浆LDL,采用2%~16%聚丙烯酰胺凝胶梯度电泳法分析LDL颗粒直径及图形,并分析其抗氧化能力。结果①DM患者LDL颗粒直径为(26.31±0.72)nm同对照组(26.41±0.95)nm之间无差异,两组间A型、B型LDL图形亦相同。②LDL颗粒直径同血浆TG水平呈负相关(r=-0.32,P<0.05)。③DM患者LDL抗氧化能力下降。结论DM患者AS的高发生率与其LDL易于氧化的特性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2.
刺梨汁对金黄地鼠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寻找有效抗脂蛋白氧化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在建立金黄地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过程中 ,分别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及刺梨汁 ,分析血浆脂质、抗氧化剂水平 ,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易感性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程度的变化。结果发现 ,高胆固醇饲料喂养 10周后 ,各组实验动物血脂水平均升高 ,且伴有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各抗氧化干预组血浆中相应的抗氧化剂水平均显著升高 ,低密度脂蛋白抗氧化性增强 (维生素C组、维生素E组、刺梨汁组和对照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延迟时间分别为 2 2 1± 5 6min、2 2 2± 6 0min、2 48± 48min和 181± 47min ,组间比较P <0 .0 5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均显著减少 (维生素C组、维生素E组、刺梨汁组和对照组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分别为 2 .6 3%± 1.35 %、2 .44 %± 1.47%、1.43%± 0 .92 %和 5 .6 2 %± 1.2 8% ,组间比较P <0 .0 0 1) ,以刺梨汁组减少最明显。相关分析表明 ,主动脉粥样硬化面积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延迟时间呈显著负相关 (r =- 0 .42 ,P <0 .0 5 ) ,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延迟时间与血浆维生素E水平呈正相关 (r=0 .36 ,P <0 .0 5 )。结果提示 ,抗氧化剂改善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易感性 ,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检测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β2-糖蛋白I/氧化低密度脂蛋白(β2-GPI/ox-LDL)复合物水平.方法 以抗人β2-GPI抗体为包被抗体、酶标记抗apo B为检测抗体的血清β2-GPl/ox-LDL ELISA检测法,对42例T2DM患者和4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检测分析.用ELISA方法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编码的hcmv-miR-UL22a-3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浆及外周血细胞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确诊的SLE患者...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冠心疏通胶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于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54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7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冠心疏通胶囊,3个月为一疗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炎症因子、血脂和血流变指标的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Crouse积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正五聚蛋白(PTX-3)、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脂水平和血流变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并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IMT、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Crouse积分、hs-CRP、PTX-3、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均0.05),其余指标相近。结论冠心疏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有效,其机制与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脂和血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检测原发性小儿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浓度,分析CETP水平与高脂血症的关系及其在小儿NS脂质紊乱发生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113例患儿血清CETP浓度,同时测定肾功能和血脂水平,以年龄?性别匹配的194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结果NS患儿血脂和脂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儿童。患儿血清CET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5.71±3.10)mg/L vs(3.61±2.28)mg/L,P<0.001],且与血脂和脂蛋白浓度呈强正相关关系(P<0.0001)。经Logistic多元回归校正血、尿蛋白含量等因素后,所有血脂及脂蛋白水平不再与CETP显著相关。结论NS患儿血清CETP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高脂血症形成的原因之一。血清CETP水平的测定有助于NS病情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7.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形成的重要因素。IR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是IR形成的重要因素。FFA影响胰岛素分泌、介导IR,并推测FFA为T2DM及IR相关疾病的重要因子,有望成为T2DM及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不同高脂血症人群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及其对血浆各脂蛋白间脂质转运的调节作用。方法脂蛋白电泳结合酶显色法分别检测血清各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析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与脂质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高甘油三酯组、高胆固醇组、混合组和对照组中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分别为1.89±1.32、2.37±1.30、2.33±1.73和1.58±1.00 mg/L,与对照组比较,高甘油三酯组变化无显著性(P>0.05),高胆固醇组(P<0.01)和混合组均升高(P<0.05)。高脂血症人群高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比值降低;高甘油三酯组和混合组低密度脂蛋白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比值升高,高胆固醇组无差别,其中高甘油三酯组变化程度最大,混合组次之,高胆固醇组最小;且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与上述比值相关。高脂血症人群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与低密度脂蛋白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比值高度呈正相关。结论高脂血症人群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升高,促进了脂蛋白间脂质转运,使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脂质组成发生变化,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胰腺炎大鼠胰腺血流下降的机理及 Verapamil(Ver)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胰管内注入5%牛磺胆酸钠,制成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结果:胰头部血流立即下降;胰腺组织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酶(MPO)、磷脂酶 A_2(PLA_2)活性及胰腺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升高。血浆血栓素 A_2(TXA_2)与前列环素(PGl_2)比例增加。预先使用 Ver 可延缓胰头部血流下降;降低 MPO、PLA_2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对 TXA_2PGl_2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ANP 初期存在缺血再灌注过程。胰头部血流下降是血管活性物质平衡失调致血管运动功能紊乱;中性粒细胞(PMN)活化释放氧自由基致内皮细胞损伤的结果。钙离子(Ca~(2+))异常内流可能在上述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垂直密度梯度离心、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电喷雾差分电迁移率分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等临床血脂检测新技术、新方法日益成熟, 促进了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颗粒浓度及脂蛋白亚型相关参数等新项目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调脂治疗疗效监测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与推广。该文分析与总结了近年上述血脂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进展, 希望能为临床个体化、精准化的血脂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