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76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目的 研究临床肝移植过程中离体供肝低温保存-再灌注期间肝实质细胞凋亡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并结合电镜观察,检测低温保存时间分别为0、3、6、及9h的4组兔肝脏在低温保存-再灌注过程中肝细胞凋亡发生情况,同时,对4组肝脏再灌注前、后组织内氧自由基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各组肝脏于低温保存后的再灌注期间,组织内可见明显的肝实质细胞凋亡现象,且低温保存时间延长的肝脏,再灌注后凋亡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在急性胰腺炎肝脏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胆管内注入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牛磺胆酸钠溶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Egr-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进行胰腺病理评分,检测血清AST、LDH及TNF-α和IL-1β水平.从正常Wistar大鼠分离培养肝细胞,观察原代培养肝细胞在TNF-α刺激后Egr-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肝组织Egr-1表达与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且原代培养肝细胞Egr-1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Egr-1可能参与急性胰腺炎肝损伤过程,并且其作用机制部分依赖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ERK1/2).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川芎嗪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实验组和对照组3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制作70%大鼠肝脏IRI模型,实验组大鼠在IRI前3d,每日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2mL,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h、6h、24h、72h取肝组织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P/O)和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变化。结果①术后各个相应时相点实验组肝组织病理损伤均较对照组轻;②术后1h、6h、24h对照组肝细胞线粒体RCR及P/O均低于实验组(P均<0.05),72h均恢复正常(P>0.05);③实验组术后各相应时相点肝细胞AT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恢复正常也比对照组较早。结论川芎嗪预处理能够改善肝脏能量代谢,提高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的抗损伤能力。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发的少、中量胸腔积液早期穿刺引流对SAP患者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2015 年 1 月—2021 年 12月收治的107例 SAP 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前3天是否进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分为胸腔穿刺置管引流组(TPD组,51例)和非胸腔穿刺置管引流组(N-TPD组,56例)。分别比较入院后第5天、第10天两组相应时间节点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结局。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TPD组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N-TPD组(P值均<0.05);而 TPD组与N-TPD组患者病死率(9.8%vs 14.3%,χ2=0.502,P=0.478)、脓毒症发生率(29.4%vs 44.6%,χ2=2.645,P=0.1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D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明显...  相似文献   
35.
为简便、有效地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后残石或复发结石,对564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通过术中放置皮下胆肠吻合输入空肠袢或功能良好的胆囊,建立皮下永久性胆管通路,为术后纤维胆道镜取石提供路径。结果发现,在获随访的238例患者中96例困术后结石复发或残余而切开皮下永久性胆管通路行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全部患者均获满意的临床效果,且无死亡及明显并发症发生,研究表明,对于肝胆管结石患者,术中建立一能永久保留的纤维胆道镜入路(皮下永久性胆管通路),术后若结石复发或残余,切开此通路行纤维胆道镜取石不仅操作简便、疗效可靠,而且可反复多次进行,使患者免受开腹手术之苦。  相似文献   
36.
胃癌的实验性研究均基于动物模型的建立。从组织结构及实验的准确性等方面而言,犬胃有着其它动物无法相比的优点。但是,由于其诱癌时间长、粘膜病变率低,故很难推广应用。本研究在将犬残胃与非手术胃诱癌模型作一比较,以探讨犬残胃诱癌模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本实验在MNNG诱发犬胃粘膜癌前病变过程中,胃镜下定期粘膜活检。应用胃癌单克隆抗体MG7免疫经染色法及自动化图像分析仪,连续动态定量地监测犬残 癌前期病孪组织 MG7抗原物质(MG7-Ag)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慢性萎缩小胃炎、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的组织细胞内已具有胃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2)胃癌前期病变的演变过程可能遵循由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的变化规律。(3)临床上,重度异型增生患者有  相似文献   
38.
犬肝管胆囊吻合和肝管空肠吻合术后胆汁成分变化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犬肝管胆囊吻合和肝管空肠吻合术后胆汁成分的不同变化。方法  2 9条犬被随机分为对照组 (5条 )和不全梗阻模型组 (2 4条 )分别实施假手术和左肝管不全梗阻 ,不全梗阻 7周后平均随机分为胆囊胆管吻合术 (HC组 ,12条 )和空肠胆管吻合术 (HJ组 ,12条 ) ,分别实施HC和HJ ,术中及术后 1个和 5个月分别引流胆管胆汁 ,进行成分 [胆汁酸 (TAB)、未结合胆红素(UCB)、钙离子、总胆红素 (TB)、胆固醇 (Ch)、磷脂 (PL)等 ]检测。结果 术后 1个和 5个月时 ,吻合口上方胆汁中总胆汁酸、胆固醇、总胆红素、磷脂浓度HC组均显著性高于同期HJ组 ,而游离胆红素、钙离子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术后 5个月时 ,HC组Ca2 ,UCB/TAB比值为 0 .0 8± 0 .0 1,显著性低于HJ组的 0 .2 3± 0 .0 7。结论 与HJ相比 ,HC术后肝管胆汁成分更有利于减少结石发生。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为了克服传统的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不足。方法:设计并应用了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新术式一皮下通道型胆囊胆总管吻合术,并将其与传统术式一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作临床比较。结果:28例患者实施此种新术式,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现并发症。在获随访的23例患者中,1例于术后2年零3个月,肝内外胆管再次发现结石,仅局麻下切开皮下胆囊通道行胆道镜取石,效果满意。与其相比较的37例行传统术式患者中,获随访31例,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年零8个月及2年零4个月再次复发肝胆管结石,均行开腹手术治疗。结论:皮下通道型胆囊胆总管吻合术的应用为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结石复发提供了一胆道镜取石途径,避免了传统的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结石复发需再次剖腹手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