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14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49篇 |
综合类 | 14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3岁。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肾综合征”于2018年5月5日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提示: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大小结节混合型肝硬化,活动期。术后常规给予他克莫司抗排异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2019年1月17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乏力,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便秘,偶出现低热,最高37.4℃。查体:全身消瘦,贫血貌。腹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人”字形切口愈合良好,可见腹壁浅表静脉曲张,血流方向由脐向四周放射。移动性浊音阳性,腹壁张力高,全腹未触及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5 cm,质韧,边缘圆钝,移动性欠佳,无压痛,肠鸣音3次/min。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全腹膜分离技术在腹壁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应用完全腹膜外全腹膜分离技术治疗的腹壁疝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本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3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 d,术后术区积液2例,未经治疗痊愈,术后早期疼痛2例,无慢性疼痛。随访6个月至2年,无复发患者,未发生出血、感染、肠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腹腔镜全腹膜分离技术治疗部分腹壁疾病安全可行,创伤少,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腹部无手术史的原发性疝。但手术时间长、手术难度大可能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43.
门静脉型环状胰腺(CPP)指胰腺钩突部与胰体部融合,造成胰腺组织完全环绕门静脉及(或)其主干属支(如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的变异。CPP是罕见的先天性胰腺变异,无临床症状,不需要治疗,易被忽视。其主要的诊断方式是增强CT、MRI检查和手术探查。根据胰腺包绕血管情况和主胰管与门静脉关系,CPP可分为Karasaki分型和Joseph分型。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体尾切除术中,因胰腺组织包绕门静脉,可能造成残余2个胰腺断面,增加胰肠吻合的难度和术后胰瘘风险。外科医生应知晓此种变异类型,并设计个体化的胰腺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4.
45.
构建生物可降解性复合支架修复腹壁缺损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甲壳素与明胶为原料,构建生物可降解性复合支架,修复腹壁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戊二醛交联的明胶作为支架内芯,PLA和甲壳素以7∶1比例纺丝编织构建支架的外网套,将明胶嵌入外网套,以构建生物可降解性复合支架。将支架浸于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震荡,以检测支架的降解时间;采用直接接触和MTT法检测支架的细胞毒性;通过拉伸、胀破实验测定其力学性能;将密度为1×107/mL的成纤维细胞种植至支架上,观察细胞的黏附、增殖、分化及基质分泌情况。结果:交联明胶的降解时间为(54.8±0.5)d,可适应在细胞长入后的早期降解。外网套的降解时间为(312.5±6.5)d,可维持较长时间的力学强度;横向断裂强度为(319.2±37.8)N,纵向断裂强度为(620.4±45.2)N,可以满足修复腹壁缺损的力学要求。细胞毒性实验显示支架细胞毒性为0~1级,增殖良好;与未交联组(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纤维细胞种植在支架上培养5 d后长满支架表面;细胞种植7 d后,开始分泌胞外基质。结论:由交联明胶作为内芯,PLA及甲壳素编织物作为外网套构建的生物可降解性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体外实验结果证实其可满足腹壁缺损修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对病情严重度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以ICU收治的107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按各凝血指标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血小板(PLT),同时记录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Ⅲ。结果MODS组FDP、D-dimer明显高于非MODS组,PLT明显低于非MODS组,PT、APTT明显较非MODS组延长。死亡组D-dimer明显高于生存组,PLT明显低于生存组,TT、APTT、PT明显较生存组延长。凝血相关指标异常组APACHEⅢ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多发伤患者凝血功能出现显著异常,其中PT、APTT、D-Dimer、PLT对病情严重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后组颅神经损伤重症患者经鼻胃管肠内营养及经盲插鼻肠管行幽门后喂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并发后颅神经损伤的患者,比较采取床旁留置鼻胃管(A组:17例)和床旁盲插留置鼻肠管(B组:15例)的返流误吸、院内获得性肺炎(HAP)、腹胀、腹泻的发生率。结果床旁盲插鼻肠管18例患者,经床旁X线腹部摄片明确导管位置,15例置管成功,成功率83.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Glasgow评分无差异。与A组比较,B组留置鼻肠管患者返流误吸(6.7%)、院内获得性肺炎(13.3%)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留置鼻胃管患者(分别是29.4%、35.2%)(P<0.05),而两组患者腹胀、腹泻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组颅神经损伤患者采用床旁留置鼻胃肠管安全有效,能降低反流误吸率和HAP发生。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围手术期孤立性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重症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全下肢静脉超声动态检查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判断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入院GCS评分、APACH...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