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低位直肠癌能否保肛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随着吻合器的应用和手术技术的改进,低位直肠癌保肛成功率不断提高。本文结合笔者对距肛缘5~7cm低位直肠癌的处理和保肛手术中吻合器的应用体会,作一分析讨论。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2.
目的:回顾性比较疝环充填术与前入路改良Kugel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在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等方面,评价两种术式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方法,将2003年7月至2009年7月期间的987例1 065侧腹股沟疝病人(其中78例为双侧)分为疝环充填修补组(网塞组,521侧)和改良Kugel修补组(MK组,544侧)。网塞组采用BARD公司的Plug-Mesh进行无张力修补,MK组采用BARD公司的Modified Kugel(MK)补片修补。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40(20.0±5.3)个月。两组病人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差异圴无统计学意义。MK组术后腹股沟区疼痛不适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网塞组(P0.05)。结论:与临床广泛采用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前入路改良Kugel腹膜前疝修补术同样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同时可显著降低术后病人疼痛不适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估关节镜下滑膜全切除联合体外低剂量放疗治疗初发膝关节内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05-2015-01诊治的18例初发膝关节内弥漫型PVNS,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滑膜全切除术,术后进行体外低剂...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线粒体途径在温热化疗诱导胃癌细胞AG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人胃癌细胞株AGS,根据不同实验处理分为常温对照(NT)、单纯温热(HT)、常温化疗(NTCT)和温热化疗(HTCT)四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GS细胞中Bax、Bcl-2蛋白及其线粒体胞质蛋白中细胞色素C的表达,实时PCR检测其Bax、Bcl-2的mRNA表达;分别测定各组AGS细胞Caspase 3和Caspase 9的酶活性变化.结果 与NT、HT、NTCT组比较,HTCT组AGS细胞Bcl-2蛋白表达下调而Bax蛋白表达上调,Bax/Bcl-2显著上升;线粒体胞质蛋白中细胞色素C表达增加;Caspase 9和Caspase 3的酶活性显著增高.结论 HTCT可引起AGS细胞Bcl-2、Bax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发生改变,促使其细胞色素C由线粒体释放进入细胞质,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5.
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多发伤患者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ICU收治的107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7例多发伤患者分为并发MODS组(n=65例)和非MODS组(n=42例)。分别比较两组多发伤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ISS评分、APACHEⅢ评分、GCS评分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休克发生率上差异的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休克纠正是否及时、ISS评分、APACHEⅢ评分、GCS评分、血糖和血小板水平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休克纠正是否及时、ISS评分和APACHEⅢ评分是多发伤患者并发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发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与休克纠正是否及时、ISS评分和APACHEⅢ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36.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of neuro-mechanical coupling (NMC) and neuro-ventilatory coupling (NVC) in the weaning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Sixteen patients were enrolled when the criteria for their first 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 (SBT) was met. A 30-minute SBT was attempted, with the measurement of electrical activity of the diaphragm (Edi) , NMC, NVC, NVC ×NMC, index of rapid shallow breathing (f/Vt) , airway occlusion pressure (P0.1) and f/Vt ×P0.1 at 0, 5 and 30 min.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was calculated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of each index. Results Successful weaning(S group) was observed in 6 patients while weaning failure(F group) in 10 patients. (1)Th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Edi: at 30 min of SBT, Edi showed higher values in the F group (P < 0. 05),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s(AUC) was 0. 817(P <0. 05). (2) Th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NVC and NMC:at 5, 30 min of SBT, NVC and NMC showed higher values in the S group (P <0. 05); at 30 min of SBT NVC presented the largest AUC than any other time of SBT (0. 822, P < 0. 05), while the AUC of NMC was 0. 800 (P > 0. 05). (3) Th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NVC × NMC: at 30 min of SBT, the AUC of NVC × NMC was larger than NVC (0. 864, P < 0. 05) , showing greater sensitivity (100. 0%) and specificity (83. 3%) .(4) Th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f/Vt and P0.1: f/Vt and f/Vt × P0.1 presented poor predictive performance in the failed patients. Conclusions Edi, NVC and NVC × NMC were good predictor for the weaning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COPD.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47例距肛缘5~7cm低位直肠癌的分析,对距肛缘5~7cm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理沦依据、术式选择、吻合器应用的优越性和吻合器在保肛手术中的运用体会及主要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探讨。临床资料:我院自1994年7月至1997年8月进行根治性手术的距肛缘5~7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47例。结果:40例行Dixon术式,7例行Miles术式。38例Dixon术式应用管状端端吻合器(EEA),其中发生直肠阴道瘘1例,吻合口或吻合口周围肠壁出血3例,经治疗后均痊愈,无手术死亡。结论;距肛缘5~7cm低位直肠癌有行保肛性根治手术的可能性,作者认为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8.
黄芪的本草考证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历代书籍对黄芪的文献记载,对黄芪进行本草考证,总结黄芪的现代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学书籍以及与黄芪相关的现代书籍与期刊,从黄芪的道地沿革、基源、名称、功效主治、炮制方法、分类品级以及黄芪在现代医学应用研究七个方面进行考证。结果:通过查阅,黄芪道地产区由之前的四川、陕西、宁夏地区逐渐过渡到山西、内蒙古地区,如今以山西、内蒙古地区的黄芪为优,较为全面地分析了黄芪的发展历程和应用价值。黄芪作为最常用的中药补药,且应用范围广泛,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结论:黄芪最初以膜荚黄芪为正品,后来蒙古黄芪所替代,但膜荚黄芪仍作为正品被使用,为黄芪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黄芪作为最常用的中药补药,应用范围广泛,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9.
正腹股沟疝的手术疗效虽然随着手术技术与材料技术的发展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复发仍是其无法完全避免的问题,甚至有报道,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后复发率高达15%~([1])。研究表明~([2]),复发疝手术较原发疝具有更高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复发率及术后疼痛发生率也更高。Haapaniemi等~([3])报道,复发性腹股沟疝手术的再复发风险是初发疝手术的两倍。因此,制定复发疝手术治疗的理想选择方案,对其疗效至关重要,但对此,目前学术圈并未达成共识。本文检索了近十多年复发性腹股沟疝治疗的相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在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aemic stroke, 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 EVT)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1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182例行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症状性出血(sICH)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评估EVT治疗前后NLR(Pre-EVT NLR、Post-EVT NLR)对AIS患者EVT后发生sICH的预测价值。结果 182例行血管内治疗AIS患者中,46例发生了sICH。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较高的Pre-EVT NLR、Post-EVT NLR是AIS患者EVT后发生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Pre-EVT NLR:OR=1.146,95%CI:1.052-1.250,P=0.002;Post-EVT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