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85篇 |
免费 | 274篇 |
国内免费 | 23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5篇 |
儿科学 | 109篇 |
妇产科学 | 33篇 |
基础医学 | 229篇 |
口腔科学 | 77篇 |
临床医学 | 865篇 |
内科学 | 447篇 |
皮肤病学 | 48篇 |
神经病学 | 257篇 |
特种医学 | 15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540篇 |
综合类 | 1717篇 |
预防医学 | 483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744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691篇 |
肿瘤学 | 1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62篇 |
2020年 | 117篇 |
2019年 | 132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105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288篇 |
2013年 | 227篇 |
2012年 | 320篇 |
2011年 | 316篇 |
2010年 | 327篇 |
2009年 | 296篇 |
2008年 | 294篇 |
2007年 | 342篇 |
2006年 | 290篇 |
2005年 | 313篇 |
2004年 | 286篇 |
2003年 | 297篇 |
2002年 | 171篇 |
2001年 | 180篇 |
2000年 | 184篇 |
1999年 | 157篇 |
1998年 | 123篇 |
1997年 | 98篇 |
1996年 | 103篇 |
1995年 | 116篇 |
1994年 | 107篇 |
1993年 | 105篇 |
1992年 | 91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67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20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5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衍生物HL-49协同顺铂(cisplatin,DDP)或多柔比星(adriamycin,ADM)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HL-49、DDP、ADM单药以及HL-49联合DDP或ADM处理MDA-MB-23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Q值,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FCM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并计算Q值;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Bloom综合征解旋酶(Bloom’s symdrome helicase,BLM)、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和DNA修复关键酶Rad51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caspase 8、 caspase 10、Bax、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HL-49、DDP和ADM单药组相比,HL-49(1或2μmol/L)联合DDP(5或10μmol/L)或ADM(2或5μmol/L)组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明显提高(P值均<0.05),其中HL-49联合DDP(单药浓度两两组合)4个浓度组的Q值分别为2.04、1.88、1.87和1.83,HL-49联合ADM的Q值分别为1.37、1.21、1.36和1.23,两药联用均具有协同效应。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中,联合用药组细胞的集落形成数均较单药组明显减少(P值均<0.05)。HL-49(1或2μmol/L)联合DDP(5或10μmol/L)或ADM(2或5μmol/L)组MDA-MB-231细胞的凋亡率均高于单药组(P值均<0.05),其中HL-49联合DDP的Q值分别为1.20、1.35、1.70和2.06,HL-49联合ADM的Q值分别为1.48、1.17、1.99和2.13,提示两药联用有协同作用。HL-49联合DDP或ADM用药组MDA-MB-231细胞中的caspase 3、caspase 8、caspase 10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单药组明显上调(P值均<0.05),Rad51、BRCA1、BLM、p53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值均<0.05)。结论:汉防己甲素衍生物HL-49与DDP或ADM联合用药均具有协同作用,且其联用抗肿瘤活性可能与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92.
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医学生智慧教室的使用需求,为智慧教室管理者在制定智慧教室环境优化策略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硬件设施、信息技术、教学法、医学智慧教室特色功能4个维度23项指标展开调查,采用KANO模型分析技术和满意度、重要度象限图对1 074份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发现23项需求指标中,必备属性6项、期望属性7项、魅力属性9项、无差异属性1项。根据KANO模型理论重要度排序,智慧教室管理者应首先改善必备属性相关指标质量,优先提升期望属性相关指标质量,最后满足魅力属性相关指标需求。文章从学校顶层设计、教师和管理者3个层面提出了智慧教室相关政策和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93.
【摘要】目的 分析某大型水面舰艇官兵尿石症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21年某大型水面舰艇部队官兵体检报告原始数据,包括一般信息、内外科体检结果、超声、血尿检验结果等,并行作训环境及生活习惯调查,分析官兵肾结石和肾结晶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1315名官兵中,肾结石/结晶总患病率6.92%。肾结石和肾结晶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军龄和上舰龄的增长而增加。肾结石/结晶患者中合并超重者占32.97%,显著高于无肾结石/结晶者(17.04%)。肾结石/结晶患者饮水量大于2000ml/d的比例(20.45% vs. 30.24%)及饮用牛奶的比例(82.95% vs. 90.64%)显著低于无肾结石/结晶者。与不伴有肾结石/结晶的官兵相比,患有肾结石/结晶官兵的作训环境、水源、饮料摄入、血尿酸水平、尿渗透压均无显著差异。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和超重是舰艇官兵肾结石/结晶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多饮水和牛奶是保护性因素。 结论 舰艇官兵肾结石和肾结晶患病率较高,其发生与年龄增加、超重、少饮水和少饮牛奶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建立湿疹净喷雾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样品中雷公藤吉碱和苦参碱的含量。色谱条件 :HypersilODS色谱柱 (4.6× 2 5 0mm ,5 μm) ;流动相 :乙腈 - 0 .0 2mol·L-1磷酸二氢钠水溶液 (6∶4 ) ;流速 1ml/min ;检测波长2 10nm ;柱温 2 0℃ ;进样量 1~ 6 μl。结果 线性范围分别是 :雷公藤 0 .6 2 4~ 3.74 4 μg ,r =0 .9995 ;苦参碱 0 .88~ 5 .2 8μg,r =0 .9996。平均回收率 :雷公藤吉碱为 97.4 % ,RSD =1.5 1% ;苦参碱为 97.5 % ,RSD =1.15 %。结论 本方法测定结果准确、灵敏、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95.
汤自艾 《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2,25(1):52-53
新生儿窒息为胎儿娩出后 ,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对任何出生时呼吸抑制的新生儿都必须立即开始复苏 ,以在引起永久性损害之前逆转窒息缺氧过程。相对其它任何年龄组来说 ,新生儿窒息发病率最高 ,需要复苏的机率最大 ,在窒息新生儿生命的最初几分钟内如何对其正确处理 ,将影响其终身健康和体质。因此 ,产科医生必须熟练而准确地掌握ABCD复苏方案 (见后 )和初步复苏处理。1 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变化新生儿窒息后很快出现第一次短促的喘气相 ,系延髓呼吸中枢对血pH降低和高碳酸血症的反应 ,随着缺氧加重 ,呼吸…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索胸、背、腋部恶性肿瘤及胸壁放射性溃疡切除后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 为胸、背、腋部恶性病变累及腋窝、胸壁的放射性溃疡以及乳癌根治术后复发者 8例进行了乳房劈裂瓣手术治疗。于乳房上方设计T形或下方设计倒T形切口 ,形成乳房劈裂瓣 ,经旋转推进转移修复肿瘤或溃疡切除后创面。结果 8例中除 1例乳房瓣远端皮缘坏死外 ,余均血运良好 ,切口一期愈合。供瓣乳房下垂同时得到纠正 ,受侧胸部较为丰满 ,但付出损伤健全乳房形态的代价 ,乳头向内或外侧移位。结论 乳房劈裂瓣是修复胸、背、腋部恶性肿瘤或术后复发及胸壁放射性溃疡切除后创面的良好方法。适用于老年及身体虚弱者 ,年轻患者因有损于乳房形象须慎用。 相似文献
97.
CD44v6和PCNA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4 4v6和PCNA与肾透明细胞癌 (CCRCC)分级、分期和预后的关系 ,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5 8例CCRCC标本中CD4 4v6和PCNA的表达 ,比较两者同Fuhrman分级、病理分期和预后的关系 ,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 CD4 4v6表达阳性率为 4 4 .8% (2 6 / 5 8) ,为细胞膜染色 ;PCNA表达阳性率为 5 6 .9% (33/ 5 8) ,为细胞核染色。两者表达与分级 (P <0 .0 0 1)和患者生存率 (P <0 .0 1和P <0 .0 5 )均显著相关 ,与病理分期无关 (P >0 .0 5 )。两者相互之间亦无关 (P >0 .0 5 )。结论 CD4 4v6和PCNA表达可能在CCRCC进展中发挥作用 ,并为判断预后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98.
99.
100.
【摘要】目的:探讨多模态 MRI在鉴别肝内肿块型胆管癌与不典型肝脓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肝内肿块型胆管癌及23例不典型肝脓肿的MRI征象,比较两者间形态评价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增强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强化环完整性及肝胆期信号差异。结果:43%的胆管癌患者出现包膜皱缩,而23例不典型肝脓肿患者均无包膜皱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内胆管癌与不典型肝脓肿的边缘ADCmean值分别为(0.78±0.21)×10-3mm2/s、(1.34±0.21)×10-3mm2/s,中央ADCmean值分别为(1.63±0.64)×10-3mm2/s、(0.82±0.23)×10-3mm2/s,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IC曲线中肝内胆管癌组边缘区TIC 曲线以Ⅱ型为主(18例,78%),肝脓肿组边缘区TIC曲线以Ⅰ型为主(22例,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内胆管癌及不典型肝脓肿中央区TIC曲线均以Ⅰ型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的肝内胆管癌强化环不完整,87%的不典型肝脓肿强化环以完整为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期肝内胆管癌组以内高外低为主(16例,69%),不典型肝脓肿组以不均匀高信号(23例,1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 MRI有助于鉴别肝内肿块型胆管癌与不典型肝脓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