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70篇 |
综合类 | 18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41.
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cDNA的克隆、原核表达、鉴定和抗原初步纯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克隆中国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PSMA)cDNA全长 ,构建PSMA原核表达重组子。诱导PSMA原核表达 ,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初步纯化。 方法 从前列腺癌患者组织中提取总RNA ,利用PSMAcDNA中的EcoRⅠ位点 ,将PSMA分为两段分别作RT PCR ,分别连接到pET 30a中 ,从而得到完整PSMAcDNA的原核表达重组子pET 30a PSMA ,并进行酶切鉴定与序列测定。确定序列正确后 ,利用IPTG诱导重组子表达 ,采用Ni NTAAgarose螯合层析柱对表达产物初步纯化 ,SDS PAGE和Western Blotting对表达产物和纯化产物进行鉴定。 结果 成功克隆到序列完全正确的人源PSMAcDNA ,诱导表达并初步纯化出PSMA蛋白 ,该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 结论 此项研究为PSMA功能的研究及前列腺癌噬菌体抗体库的筛选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2.
输尿管-肠代膀胱"插入式"吻合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输尿管肠代膀胱“插入式”吻合的组织解剖学变化及抗返流效果。方法小型成年猪14头,体质量17~22kg,用盲肠代膀胱,将双侧输尿管与代膀胱作“插入式”吻合。根据输尿管吻合插入深度分3组:A组(n=4)0.5cm、B组(n=5)1.0~1.5CITI、C组(n=5)2.O~2.5cm。术后16周动态观察输尿管种植情况。结果A组吻合口无狭窄,发生Ⅱ度膀胱输尿管返流;B组未发生膀胱输尿管返流及吻合口狭窄;C组未发生膀胱输尿管返流,1条输尿管发生吻合口狭窄。3组乳头长度分别为(0.18±0.12)、(1.22±0.14)、(1.26±0.18)cm,输尿管直径分别为(0.70±0.19)、(0.38±0.04)、(0.37±0.05)cm;组织学检查显示移行上皮由乳头内腔连续爬行至乳头外层,覆盖乳头表面,肠黏膜上皮在乳头根部向乳头爬行,不规则,最高可达乳头的中下1/3。结论输尿管插入肠代膀胱1.0~1.5cm时抗返流效果良好,代膀胱内输尿管段可被移行上皮覆盖形成小乳头。“插入式”吻合法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严重感染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严重感染的微创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51例急性上尿路结石梗阻合并严重感染,在积极抗感染、纠正败血症和电解质紊乱的同时,急诊行膀胱镜下逆行插管引流或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细针穿刺置管引流。感染控制后行输尿管镜下碎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结果8例膀胱镜下逆行插管成功,其余43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微创穿刺造瘘术均一次成功。术中见高压混浊脓性尿液喷出,术后10例有暂时性血尿和腰痛,无气胸、尿外渗、肾周血肿、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3例术后造瘘管脱出重新置管。3~7d后所有患者体温和血白细胞数降至正常。结石处理:8例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术,35例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8例结石上推至肾盂后行体外震波碎石。无输尿管穿孔、输尿管撕裂、严重出血及术后高热等并发症。术后3周内结石全部排净,其中1周内结石排净34例。51例术后随访3~6个月,患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经皮肾微创穿刺造瘘引流联合输尿管镜取石或体外震波碎石可迅速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是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伴严重感染的理想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鉴定AP-4是在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中调控L-plastin表达的转录因子,进一步阐明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方法】在鉴定L-plastin启动子近3’端-216到1序列片段存在明显的转录活性的基础上,利用TFSEARCH软件分析该片段的序列,寻找可能调控L-plastin表达的非甾体激素类转录因子,并用凝胶滞后实验和超滞后实验证实结合于该片段的转录因子,利用PCR定点突变法构建删除该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重组子,并检测切除该片段序列后荧光素酶活性,研究该转录因子在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中调控L-plastin表达的作用。【结果】TFSEARCH软件分析表明在距转录起始点-199-194bp处含有AP-4转录因子结合位点CAGCTG,凝胶滞后实验和超滞后实验表明AP-4是结合于L-plastin启动子3’端序列CAGCTG的转录因子,删除AP-4结合位点后荧光素酶活性下降。【结论】AP-4是促进L-plastin在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中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45.
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促进实施糖尿病教育。方法对12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教育前有关疾病的知识缺乏,教育后明显提高。结论糖尿病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应高度重视,深入开展糖尿病教育,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6.
人参多糖多相脂质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多糖多相脂质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癌作用江春顾学裘高颖王俊平以巨噬细胞EA花环形成率为指标,证明了人参多糖多相脂质体(ZM1,ZM2)可激活正常或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FC受体,将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对肿瘤的攻击能力.同时还证明,... 相似文献
47.
目的:鉴定调控 L-plastin在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中表达的转录因子,进一步阐明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的发病机理。 方法:在鉴定L-plastin启动子近3’端-216到1序列片段存在明显的转录活性的基础上,利用TF SEARCH软件分析该片段的序列,寻找调控L-plastin表达的非甾体激素类转录因子,并用凝胶滞后实验和超滞后实验证实结合于该片段的转录因子,利用PCR定点突变法构建删除该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重组子,并检测切除该片段序列后荧光素酶活性变化。 结果:TF SEARCH软件分析表明在距转录起始点-54--41 bp处含有SP-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GGTGGGGCGGGGA,凝胶滞后实验和超滞后实验表明SP-1是结合于L-plastin启动子3’端该序列的转录因子,删除SP-1结合位点后荧光素酶活性下降。 结论:SP-1是促进L-plastin在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中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四种吊带手术经腹和闭孔途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采用人工合成材料的吊带经腹壁固定方式(TVT和IVS技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3例;用经闭孔固定方式(TOT和TVTO技术)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6例.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绝大多数患者均排尿通畅,无尿失禁复发.但TVT组中有1例排尿不畅,3个月后剪断吊带后变为轻度尿失禁;有1例术中膀胱穿孔,术后停留导尿管1周.结论:用四种吊带手术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安全、微创和有效.经闭孔固定技术和用经腹壁固定技术这两种方法各有自己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9.
甾体类激素受体AR、ER对前列腺癌中L-plastin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甾体类激素受体AR、ER对前列腺癌L-Plastin基因的调控作用,确定甾体类激素对前列腺癌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L-plastin启动子于含荧光素酶的pGL3质粒,利用PCR定点突变法依次构建切除ARE1、ARE2、ARE3、ERE序列的pGL3重组子,将重组子转染到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检测荧光素酶强度,以了解ARE1、ARE2、ARE3、ER调控L-plastin表达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L-plastin启动子的荧光素酶pGL3重组子以及切除ARE1、ARE2、ARE3、ERE位点的重组子,将这些重组子转染细胞后其荧光素酶强度有明显改变,切除ARE1位点后,荧光素酶活性下降1/3;切除ARE2后,荧光素酶活性与单纯切除ARE1相比下降1/2;切除ARE3后荧光素酶活性升高1倍;切除ERE后。荧光素酶活性下降约4/5。结论在L-plastin启动子转录活性中ARE1、ARE2、ARE3、ERE在前列腺癌中对其下游基因L-plastin起到调控作用,ARE1、ARE2、ERE起促进作用,ARE3起抑制作用。而且,L-plastin启动子上存在其他受甾体类激素调控的位点。 相似文献
50.
吡柔比星灌注化疗对膀胱癌患者血液中血管生长内皮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对膀胱癌患者血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21例膀胱癌患者及10例正常人血液中VEGF的检测,研究膀胱癌患者在THP化疗前、后和术后血液中VEGF的变化,以及不同分级和不同浸润程度的患者在化疗前、后血液中VEGF的表达。结果:THP的灌注化疗,能明显降低膀胱癌患者血液中的VEGF的水平。结论:THP能有效地杀死膀胱癌细胞,降低患者血液中VEGF的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