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脓毒症小鼠心脏和肾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脓毒症BALB/c小鼠模型.3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CLP后12、24、36、48 h组,其中假手术组小鼠在假手术后24 h取标本检测作为对照组,其余四组小鼠分别在CLP术后的12 h、24 h、36 h和48 h取标本待检.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脓毒症小鼠心脏和肾组织中NIF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0vA)方法进行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IF在脓毒症小鼠心脏组织中的表达增加,在CLP术后12 h开始升高(P<0.05),36 h达峰值(P<0.01),48h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肾组织中MIF mRNA的表达在CIP术后12 h开始增加(P<0.05),24h达峰值(P<0.01),48 h后才开始减少,MIF蛋白则只在CLP术后24 h和36 h增加明显(P<0.05).结论脓毒症发生后的12 h~48 h,MIF在脓毒症小鼠心脏和肾组织中的表达有不同程度增加,表达时相基本一致,提示N1F可作为晚期细胞因子参与小鼠脓毒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应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急诊内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进行病情顸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一2012年7月急诊室使用无创通气的急危重症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结果,根据患者的死亡和接受气管插管作为预后不良,成功脱机为预后良好,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临床特征、病因和APACHEⅡ分值间的差异,评价APACHEⅡ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62例入选病例中男34例,女28例,根据BIPAP治疗后病情转归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32例,预后不良组30例。预后不良组APACHEⅡ评分分值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APACHEⅡ分值与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呈正相关(OR:1.112,P=0.029),APACHEⅡ分值可预测患者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为0.658(P〈0.02),Cutoff值为〉17,其诊断灵敏度为66.67(47.2~82.7),特异度为59.38(40.6~76.3)。阳性预测值60.6(42.1—77.1),阴性预测值65.5(45.7~82.1)。结论APACHEⅡ评分对急诊室内使用无创通气的不同病因的患者具有一定的预后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含量,探讨三者在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对溶栓后血管再通及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16例AMI患者溶栓前后血浆uPA、uPAR和PAI-1含量并与对照组(16例)进行比较。根据溶栓后血管是否再通及出血将16例患者分为冠脉再通组与未通组、出血组及无出血组,比较组间的血浆uPA、uPAR和PAI-1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溶栓前的uPAR和PAI-1水平明显升高。与溶栓前相比,溶栓后0.5 h、1 h、1.5 h、2 h的uPA水平明显下降(P〈0.01);溶栓后1.5 h、2 h的PAI-1水平则明显高于溶栓前(P〈0.01);溶栓后uPAR与溶栓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溶栓后2 h冠脉再通组PAI-1水平显著低于未通组(P〈0.05);而冠脉再通组和未通组uPA、uPA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 h出血组PAI-1水平显著高于无出血组(P〈0.05);无出血组和出血组血浆uPA、uPA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uPAR、PAI-1水平升高提示AMI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临床医生应及早干预,如尽早行PCI治疗等。血浆PAI-1水平降低,对AM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及出血提供了一定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利用气管导管内置入直径0.9 mm的光纤作为光源,建立一种新的大鼠经口气管插管方法 .方法 SD大鼠40只分2组:(1)气管导管内置入光纤引导下的经口气管插管组(光纤组,n=20),(2)传统光源直视下的经口气管插管组(传统组,n=20).比较2组经口气管插管时间、插管次数、一次插管成功率、拔除气管插管后l周的存活率.结果 光纤组的插管时间(36.00±16.43)s、插管次数(1.05±0.22)次、一次插管成功率95%均优于传统组[(86.20±56.48)s,(1.75±1.02)次,60%,P<0.05],但2组大鼠拔管1周后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气管导管内置光纤引导下的经口气管插管法是一种创新的大鼠气管插管方法 ,能实现快速、有效、准确的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46.
倍他乐克和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倍他乐克和胺碘酮静脉给药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46例接受倍他乐克治疗,48例接受胺碘酮治疗,观察其转变窦性心率和控制心室率情况(包括起效时间、有效率等),并记录用药前后血压变化。结果:静注倍他乐克起效时间为(3.44±1.51)min,有效率达91.3%,胺碘酮起效时间(15.9±23.4)min,有效率81.25%。两组副作用较少,静脉对血压影响小。结论:倍他乐克与胺碘酮比较,倍他乐克给药后能比胺碘酮在更短时间内达到复律效果,同时一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危重症患者的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图像质量的预测因素,优化USCOM图像质量,以提供准确的血流动力学数据。方法:前瞻性队列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对2017.2-2018.6期间,在我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EICU)就诊的,年龄≥18周岁患者进行观察,在患者入院后6小时内使用USCOM获取血流动力学数据,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attermole评分法对USCOM多普勒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纳入研究的196例急危重症患者,图像质量评分良好组(CS≥5分)70.4%,图像质量评分不佳组(CS5分)29.6%。危重患者BMI指数与图像质量不良成正相关(P0.05);NT-proBNP值与图像质量不良成负相关(P0.05)。BMI值预测患者USCOM图像不良的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是0.598(95%CI 52.7%-66.9%),在cutoff为21.41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66.5%(95%CI 51.9%-77.5%)和51.9%(95%CI 44.2%-61.4%)。NT-proBNP值预测USCOM图像质量不良的AUC是0. 638(95%CI 55.8%-71.2%),在cutoff为4740 pg/m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9.17%(95%CI 65.0%-89.5%)和49.56%(95%CI%)。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的BMI值和NT-proBNP值与USCOM的图像质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 MS)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格,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等相结合的方法,在两个社区分别抽取35岁以上的2003人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心率等,检测血常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尿酸、超敏反应蛋白等指标。计算CDS、IDF标准、ATPⅢ标准的MS粗患病率和标化率,MS组分的患病率,分析MS的危险因素。结果:(1) CDS标准、IDF标准、ATPⅢ标准的MS粗患病率分别为15.8%、28.5%、30.3%,标化率分别为11.2%、22.2%、23.7%;MS 标化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P<0.05);女性MS标化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2)MS组分的患病率:中心性肥胖、超重或肥胖、糖尿病、空腹血糖调节受损、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及低HDL-C血症的标化率为37.5%、27.7%、6.8%、6.0%、26.1%、36.6%及10.5%。(3)中心性肥胖、年龄、尿酸、总胆固醇、高血压家族史、白细胞增高是MS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广州海珠区社区居民MS患病率较高,需加强其相关疾病的干预,以预防MS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ROSIER、FAST、LAPSS三种卒中筛查量表对急诊疑似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05~ 2012-11共收集223例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就诊的疑似卒中患者,记录其临床特征,在急诊使用三种卒中筛查量表(ROSIER量表、FAST量表、LAPSS量表)进行评估,根据影像学结果及住院记录明确最终诊断,比较三种卒中量表在急诊室内的应用价值.结果 223例患者中包括脑卒中194例(脑梗死132例、脑出血60例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非卒中29例.ROSIER量表灵敏度为76.3%,特异度为65.5%;FAST量表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65.5%;LAPSS量表灵敏度为62.4%,特异度为75.9%.ROSIER量表及FAST量表的灵敏度与LAPSS量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SIER、FAST、LAPSS三种量表在急诊室内的应用价值均欠佳,需进一步研究出适用于国内急诊室的卒中筛查量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3种心肌生物标记物的血浆浓度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溶栓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就诊于急诊科、确诊STEMI并溶栓的6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以是否在溶栓后发生心血管事件分组,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收集其血浆BNP、CK-MB、cTnI检验值,记录其在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通过浓度危险分层统计处理。结果心血管事件发生组BNP浓度较未发生组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K-MB与cTnI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浓度是最强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P<0.01,OR=0.989,95%CI:0.984~0.995);同时发现性别(男性)与心血管事件发生有明显相关(P<0.05,OR=0.278,95%CI:0.080~0.967)。年龄、CK-MB峰值以及cTnI与心血管事件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浆BNP浓度对STEMI急诊静脉溶栓后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具有临床预测价值,而CK-MB与cTnI则不具有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