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参附注射液对多西他赛治疗老年Ⅳ期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生活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符合条件的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多西他赛单药化疗方案)32例和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联合参附注射液方案)32例。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周期后进行疗效、生活质量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RR 25.0%,对照组18.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DCR 78.1%,对照组62.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生活感受、健康感受、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家庭支持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为主要表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便秘为主要表现)及失眠。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Ⅲ/Ⅳ度血液学毒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胃肠道反应、心肝肾功能异常、皮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清联合参附注射液能提高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DCR,改善中医症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减轻血液学毒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Ezrin在正常卵巢上皮和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探讨其对浆液性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收取浆液性卵巢癌冷冻组织40例,正常卵巢上皮27例,提取总RNA,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Ezrin mRNA在两组样本中的表达差异;选取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浆液性卵巢癌石蜡包埋组织134例,以及27例非卵巢癌病例的卵巢上皮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组样本中Ezrin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并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Ezrin mRNA在新鲜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卵巢上皮组织(P0.05)。Ezrin蛋白在石蜡包埋卵巢癌组织中也相应降低(P0.05)。Ezrin蛋白质表达水平与年龄、手术满意程度及化疗敏感程度无相关性,与细胞分化、病理分期及大网膜转移显著相关,(P0.05)。Ezrin表达水平高的浆液性卵巢癌病例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值和总生存期(OS)值都明显高于表达水平低的病例(P0.05)。但Ezrin并不能作为浆液性卵巢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zrin的表达下调与浆液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等病理过程相关,其可以作为临床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RKI/2抑制剂PD98059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epG2细胞中ERK1/2的表达,不同浓度PD98059处理HepG2细胞48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HepG2细胞中ERK1/2呈强阳性表达,PD98059明显下调ERK1/2表达,抑制HepG2细胞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趋势(P〈0.05)。结论ERK1/2抑制剂PD98059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HepG2细胞增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病理科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间诊断的10例宫颈ISMC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年龄范围26~59岁,平均年龄46岁。大部分患者有阴道流血、阴道流液或下腹坠胀等临床症状,少部分患者经体检发现。6例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分期:ⅠB1期3例,ⅠB2期1例,ⅢC1期1例,ⅢC2期1例。形态上,10例均可见假复层的柱状细胞形成侵袭性的巢团结构,周围肿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可见数量可变含胞质内黏液的肿瘤细胞,凋亡小体和有丝分裂象易见;也可见其他的结构特征,如假腺腔、乳头及实性片状不伴周围的栅栏状排列。细胞形态上可见如嗜酸性细胞质、透明细胞质、组织细胞样及鳞状分化细胞。4例伴原位腺癌和/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或复层产黏液性上皮内病变。手术切除的6例,均为Silva C型浸润模式,3例纯ISMC(3/6),2例混合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性普通型腺癌,1例混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淋巴结转移2例(2/6)。所有病例均弥漫强阳性表达p16,Ki-67阳性指数50%~90%。不同比例的肿瘤细胞过碘酸雪夫染色及阿辛蓝染色阳性。结论ISMC属于HPV相关宫颈腺癌,相对少见。ISMC具有广泛的形态学谱系,近半数病例为混合性ISMC,易误诊为宫颈的其他恶性肿瘤。与其他腺癌相比,ISMC更常表现出破坏性间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epitheliod hemangioendothelialoma, EH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了3例骨的EHE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年龄14、35、36岁,平均28.3岁。病变均发生于下肢且呈多灶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影像学显示边界清楚或模糊的溶骨性病变伴有硬化边。大体显示肿瘤呈卵圆形,切面灰褐色,质韧,出血明显。形态学上,肿瘤由大的多边形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组成。两种细胞具有嗜酸性胞质、圆形或拉长的核及显著的核仁,分布于玻璃样变或黏液样基质中。在高分化区域,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或巢状伴随狭窄的小管或裂隙。但在分化差的区域,一些细胞呈弥漫实性或片层状,缺乏血管源性肿瘤的组织学表现。一些细胞出现代表原始血管的胞质内空泡,其内包含红细胞或碎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肿瘤细胞同时表达CD31、CD34(或FⅧRAg)及CK。辅以放、化疗的扩大切除术是治疗骨EHE的首选方法。结论 骨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血管源性肿瘤,需与转移癌、骨上皮样血管瘤和上皮样血管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骨肉瘤(mammary osteosarcoma,MO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影像学所见,分析了1例MOS患者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50岁.以“左乳无痛性包块”入院.B超示包块呈强回声光团,其内回声不均,矿化灶后方形成声影.肿块切除活检后行左乳改良根治术.巨检见硬壳骨性包块,剖面灰白色,边界不清.镜检肿瘤主要由多边形细胞及胖梭形细胞构成,两种细胞具有多形性及非典型性,核分裂活跃,产生的嗜酸性骨样组织及基质表明其骨源性.部分区域呈软骨分化,空泡状细胞被弥漫或灶性钙化灶分隔;部分多核骨母细胞分散于肿瘤性骨小梁中;肿瘤中央区域可见灶性坏死,边缘区可见内陷的腺管结构及梭形细胞边界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呈阳性,但不表达CK.结论:MOS是一种罕见的产生骨的乳腺间叶性恶性肿瘤.需要与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软骨、骨)及浸润性癌伴骨分化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骨肉瘤(mammaryosteosarcoma,MO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影像学所见,分析了1例MOS患者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50岁。以"左乳无痛性包块"入院。B超示包块呈强回声光团,其内回声不均,矿化灶后方形成声影。肿块切除活检后行左乳改良根治术。巨检见硬壳骨性包块,剖面灰白色,边界不清。镜检肿瘤主要由多边形细胞及胖梭形细胞构成,两种细胞具有多形性及非典型性,核分裂活跃,产生的嗜酸性骨样组织及基质表明其骨源性。部分区域呈软骨分化,空泡状细胞被弥漫或灶性钙化灶分隔;部分多核骨母细胞分散于肿瘤性骨小梁中;肿瘤中央区域可见灶性坏死,边缘区可见内陷的腺管结构及梭形细胞边界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呈阳性,但不表达CK。结论:MOS是一种罕见的产生骨的乳腺间叶性恶性肿瘤。需要与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软骨、骨)及浸润性癌伴骨分化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病理科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间诊断的10例宫颈ISMC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年龄范围26~59岁,平均年龄46岁。大部分患者有阴道流血、阴道流液或下腹坠胀等临床症状,少部分患者经体检发现。6例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分期:ⅠB1期3例,ⅠB2期1例,ⅢC1期1例,ⅢC2期1例。形态上,10例均可见假复层的柱状细胞形成侵袭性的巢团结构,周围肿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可见数量可变含胞质内黏液的肿瘤细胞,凋亡小体和有丝分裂象易见;也可见其他的结构特征,如假腺腔、乳头及实性片状不伴周围的栅栏状排列。细胞形态上可见如嗜酸性细胞质、透明细胞质、组织细胞样及鳞状分化细胞。4例伴原位腺癌和/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或复层产黏液性上皮内病变。手术切除的6例,均为Silva C型浸润模式,3例纯ISMC(3/6),2例混合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性普通型腺癌,1例混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淋巴结转移2例(2/6)。所有病例均弥漫强阳性表达p16,Ki-67阳性指数50%~90%。不同比例的肿瘤细胞过碘酸雪夫染色及阿辛蓝染色阳性。结论ISMC属于HPV相关宫颈腺癌,相对少见。ISMC具有广泛的形态学谱系,近半数病例为混合性ISMC,易误诊为宫颈的其他恶性肿瘤。与其他腺癌相比,ISMC更常表现出破坏性间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