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参附注射液对多西他赛治疗老年Ⅳ期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生活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符合条件的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多西他赛单药化疗方案)32例和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联合参附注射液方案)32例。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周期后进行疗效、生活质量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RR 25.0%,对照组18.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DCR 78.1%,对照组62.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生活感受、健康感受、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家庭支持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为主要表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便秘为主要表现)及失眠。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Ⅲ/Ⅳ度血液学毒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胃肠道反应、心肝肾功能异常、皮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清联合参附注射液能提高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DCR,改善中医症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减轻血液学毒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Ezrin在正常卵巢上皮和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探讨其对浆液性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收取浆液性卵巢癌冷冻组织40例,正常卵巢上皮27例,提取总RNA,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Ezrin mRNA在两组样本中的表达差异;选取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浆液性卵巢癌石蜡包埋组织134例,以及27例非卵巢癌病例的卵巢上皮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组样本中Ezrin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并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Ezrin mRNA在新鲜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卵巢上皮组织(P0.05)。Ezrin蛋白在石蜡包埋卵巢癌组织中也相应降低(P0.05)。Ezrin蛋白质表达水平与年龄、手术满意程度及化疗敏感程度无相关性,与细胞分化、病理分期及大网膜转移显著相关,(P0.05)。Ezrin表达水平高的浆液性卵巢癌病例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值和总生存期(OS)值都明显高于表达水平低的病例(P0.05)。但Ezrin并不能作为浆液性卵巢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zrin的表达下调与浆液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等病理过程相关,其可以作为临床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RKI/2抑制剂PD98059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epG2细胞中ERK1/2的表达,不同浓度PD98059处理HepG2细胞48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HepG2细胞中ERK1/2呈强阳性表达,PD98059明显下调ERK1/2表达,抑制HepG2细胞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趋势(P〈0.05)。结论ERK1/2抑制剂PD98059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HepG2细胞增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病理科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间诊断的10例宫颈ISMC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年龄范围26~59岁,平均年龄46岁。大部分患者有阴道流血、阴道流液或下腹坠胀等临床症状,少部分患者经体检发现。6例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分期:ⅠB1期3例,ⅠB2期1例,ⅢC1期1例,ⅢC2期1例。形态上,10例均可见假复层的柱状细胞形成侵袭性的巢团结构,周围肿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可见数量可变含胞质内黏液的肿瘤细胞,凋亡小体和有丝分裂象易见;也可见其他的结构特征,如假腺腔、乳头及实性片状不伴周围的栅栏状排列。细胞形态上可见如嗜酸性细胞质、透明细胞质、组织细胞样及鳞状分化细胞。4例伴原位腺癌和/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或复层产黏液性上皮内病变。手术切除的6例,均为Silva C型浸润模式,3例纯ISMC(3/6),2例混合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性普通型腺癌,1例混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淋巴结转移2例(2/6)。所有病例均弥漫强阳性表达p16,Ki-67阳性指数50%~90%。不同比例的肿瘤细胞过碘酸雪夫染色及阿辛蓝染色阳性。结论ISMC属于HPV相关宫颈腺癌,相对少见。ISMC具有广泛的形态学谱系,近半数病例为混合性ISMC,易误诊为宫颈的其他恶性肿瘤。与其他腺癌相比,ISMC更常表现出破坏性间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epitheliod hemangioendothelialoma, EH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了3例骨的EHE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年龄14、35、36岁,平均28.3岁。病变均发生于下肢且呈多灶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影像学显示边界清楚或模糊的溶骨性病变伴有硬化边。大体显示肿瘤呈卵圆形,切面灰褐色,质韧,出血明显。形态学上,肿瘤由大的多边形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组成。两种细胞具有嗜酸性胞质、圆形或拉长的核及显著的核仁,分布于玻璃样变或黏液样基质中。在高分化区域,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或巢状伴随狭窄的小管或裂隙。但在分化差的区域,一些细胞呈弥漫实性或片层状,缺乏血管源性肿瘤的组织学表现。一些细胞出现代表原始血管的胞质内空泡,其内包含红细胞或碎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肿瘤细胞同时表达CD31、CD34(或FⅧRAg)及CK。辅以放、化疗的扩大切除术是治疗骨EHE的首选方法。结论 骨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血管源性肿瘤,需与转移癌、骨上皮样血管瘤和上皮样血管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骨肉瘤(mammary osteosarcoma,MO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影像学所见,分析了1例MOS患者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50岁.以“左乳无痛性包块”入院.B超示包块呈强回声光团,其内回声不均,矿化灶后方形成声影.肿块切除活检后行左乳改良根治术.巨检见硬壳骨性包块,剖面灰白色,边界不清.镜检肿瘤主要由多边形细胞及胖梭形细胞构成,两种细胞具有多形性及非典型性,核分裂活跃,产生的嗜酸性骨样组织及基质表明其骨源性.部分区域呈软骨分化,空泡状细胞被弥漫或灶性钙化灶分隔;部分多核骨母细胞分散于肿瘤性骨小梁中;肿瘤中央区域可见灶性坏死,边缘区可见内陷的腺管结构及梭形细胞边界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呈阳性,但不表达CK.结论:MOS是一种罕见的产生骨的乳腺间叶性恶性肿瘤.需要与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软骨、骨)及浸润性癌伴骨分化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骨肉瘤(mammaryosteosarcoma,MO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影像学所见,分析了1例MOS患者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50岁。以"左乳无痛性包块"入院。B超示包块呈强回声光团,其内回声不均,矿化灶后方形成声影。肿块切除活检后行左乳改良根治术。巨检见硬壳骨性包块,剖面灰白色,边界不清。镜检肿瘤主要由多边形细胞及胖梭形细胞构成,两种细胞具有多形性及非典型性,核分裂活跃,产生的嗜酸性骨样组织及基质表明其骨源性。部分区域呈软骨分化,空泡状细胞被弥漫或灶性钙化灶分隔;部分多核骨母细胞分散于肿瘤性骨小梁中;肿瘤中央区域可见灶性坏死,边缘区可见内陷的腺管结构及梭形细胞边界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呈阳性,但不表达CK。结论:MOS是一种罕见的产生骨的乳腺间叶性恶性肿瘤。需要与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软骨、骨)及浸润性癌伴骨分化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病理科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间诊断的10例宫颈ISMC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年龄范围26~59岁,平均年龄46岁。大部分患者有阴道流血、阴道流液或下腹坠胀等临床症状,少部分患者经体检发现。6例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分期:ⅠB1期3例,ⅠB2期1例,ⅢC1期1例,ⅢC2期1例。形态上,10例均可见假复层的柱状细胞形成侵袭性的巢团结构,周围肿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可见数量可变含胞质内黏液的肿瘤细胞,凋亡小体和有丝分裂象易见;也可见其他的结构特征,如假腺腔、乳头及实性片状不伴周围的栅栏状排列。细胞形态上可见如嗜酸性细胞质、透明细胞质、组织细胞样及鳞状分化细胞。4例伴原位腺癌和/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或复层产黏液性上皮内病变。手术切除的6例,均为Silva C型浸润模式,3例纯ISMC(3/6),2例混合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性普通型腺癌,1例混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淋巴结转移2例(2/6)。所有病例均弥漫强阳性表达p16,Ki-67阳性指数50%~90%。不同比例的肿瘤细胞过碘酸雪夫染色及阿辛蓝染色阳性。结论ISMC属于HPV相关宫颈腺癌,相对少见。ISMC具有广泛的形态学谱系,近半数病例为混合性ISMC,易误诊为宫颈的其他恶性肿瘤。与其他腺癌相比,ISMC更常表现出破坏性间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