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2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目的建立与人慢加急性肝衰竭病理过程、生化改变相似,实用性、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为研究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药物筛选及疗效评价提供适宜的模型。方法用人血清白蛋白免疫诱导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至肝纤维化达S4时予以D-氨基半乳糖与脂多糖联合攻击,计算动物病死率及生存时间,动态观察给药后4、8、12h肝功能、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及病理变化,并以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结果人血白蛋白攻击6周时绝大多数大鼠形成经典肝硬化或重度肝纤维化。D-氨基半乳糖与脂多糖联合同时腹腔注射后90%大鼠死于肝衰竭,平均生存时间(16.1±3.7)h,病理表现为肝硬化再生结节内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纤维间隔保留。转氨酶及胆红素的变化符合肝细胞大片坏死时的功能改变,血清TNFα明显增高并与凋亡程度相一致。IL-10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增高,与临床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变化相似。结论对人血白蛋白免疫诱导型肝硬化及肝纤维化大鼠给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急性攻击可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本实验模拟了临床经常遇到的慢性肝病基础之上发生急性肝衰竭的部分病理生理过程。TNFα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可能是该慢加急性肝衰竭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12.
乔玲  任锋  张培豪  丁美  赵军  陈煜  武志明  段钟平 《传染病信息》2007,20(3):155-157,167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动物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雌性中国实验小型猪1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6头)和治疗组(8头),应用D-氨基半乳糖1.2g/kg,静脉滴注,诱导制备药物性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治疗组给予NAC治疗,对照组同期给予生理盐水。观察比较2组动物一般状况、生存时间、生理指标、生化指标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在某些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部分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ALT、AST和总胆红素含量明显较低,凝血酶原活动度较高,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其他生化指标,如血氨和内毒素水平有一定下降;在组织病理学上,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炎症有所减轻。结论NAC治疗非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衰竭仍然可以改善肝功能和炎症反应,内毒素血症得到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413.
在过去的40年中,对于急性肝衰的认识和治疗发展很快,从而使病死率有所下降。通过研究能够反映人类临床、生化和病史特征的动物模型对这个疾病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展。而急性肝衰竭通过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篇综述评价了手术和药物等各种建立急性肝衰动物模型的方法,简要介绍其在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14.
生物型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或组合型生物人工肝(hybridbioartificial liver,HBL),是目前国内外公认最接近自然肝脏,功能也最全面的人工肝脏支持系统[1].所谓生物型人工肝,就是在整个治疗系统中包含有活的肝细胞或组织,因此具有相应生物活性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在生物人工肝领域,因为猪解剖、生理特点与人类相似,猪细胞来源广泛,经济适用,因此目前应用最多的生物部分是猪肝脏细胞.但目前已知,作为异种细胞猪肝细胞内存在着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retrovirus,PERV),有引起生物人工肝治疗患者PERV感染的危险.因此,本文就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及猪源性生物人工肝的安全性问题作一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415.
正一、概述腹水(ascites)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肝硬化自然病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一旦出现腹水,1年病死率约15%,5年病死率约44-85%~([1-2])。因此,腹水的防治一直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难点和研究的热点问题。2001年4月,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制订了《临床指南:成人肝硬化腹水的治疗(2001)》。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  相似文献   
416.
目的 探讨糖鞘脂合成代谢在肝细胞增殖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肝细胞株7702细胞,利用UDP-葡萄糖神经酰胺葡萄糖基转移酶(UGCG)siRNA转染肝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cl-2、Bax和Caspase 3基因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细胞Caspase 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UGCG siRNA干扰组细胞糖化神经酰胺合成酶基因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下调(P<0.05);干扰糖化神经酰胺合成酶基因表达后,转染组细胞Bcl-2 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Bax mRNA水平显著升高,Caspase 3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P值均<0.05)。结论 糖化神经酰胺合成酶的缺乏引起的鞘脂代谢改变可能参与肝细胞的增殖的过程中,这可能与BCL2/BAX调节的细胞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17.
肝脏在三大营养物质(包括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代社会中多发的肥胖症促进了外周组织中的胰岛素抵抗,并且可能通过诱导肝脏中脂质的积累而引发严重的代谢紊乱,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NAFLD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NAFLD的特点是肝脏中脂质增加,通常甘油三酯分子代表细胞内和血浆中脂肪酸的主要储存和运输形式,肝脏摄取和自身合成的脂肪酸以富含甘油三酯的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排出肝脏。在营养过剩和肥胖的情况下,肝脂肪酸代谢发生改变,通常导致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的积累,并导致NAFLD。肝脏中脂质的累积可以通过增加游离脂肪酸摄入肝脏,减少脂肪酸β氧化或脂质从头合成的发生率增加来追踪。在本文中,我们描述了目前对肝脏中脂肪酸和甘油三酯代谢的理解及其对健康和疾病的调节,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了解肝脏脂肪积累的分子机制对于NAFLD靶向治疗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18.
目的 本研究基于真实临床数据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探讨影响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北京佑安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库,回顾性收集了2008年2月 14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门诊及住院信息、取药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日期。根据患者取药记录,利用药物持有率(medication possession ratio,MPR)评估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水平,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良好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研究共纳入北京市应用恩替卡韦(ETV)或阿德福韦(ADV)单药口服抗病毒治疗的患者299例,其中HBeAg阳性患者117例,HBeAg阴性患者182例;大部分入组患者MPR≥80%,约占68%;其中MPR≥95%患者约占45%,MPR≥100%患者约占26.1%,而MPR<50%的患者仅占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白蛋白(albumin,ALB)≥35 g/L患者较ALB<35 g/L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显著增高(OR=2.27,95%CI=1.425~3.618),基线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4 000 U/L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CHE<4 000 U/L患者(OR=2.601,95%CI=1.617~4.183);治疗时间较长的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偏低(OR=0.549,95%CI=0.389~0.757)。在单因素分析中P<0.15的因素进入多因素校正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只有治疗时间对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有影响(OR=0.021,95%CI=0.005~0.088),其他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其他慢性疾病相比,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水平并不低,影响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主要是患者的治疗时间,治疗时间越长的患者,依从性越差。  相似文献   
419.
正1前言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急、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各种门静脉-体循环分流(以下简称门-体分流)异常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为了促进HE临床诊疗的规范化,一些国际胃肠和肝病学会陆续发布了HE的指南或共识,对HE的定义及诊疗提出了建议。1998年维也纳第11届世界胃肠病大会(WCOG)成立  相似文献   
420.
HDV感染导致的丁型肝炎是最严重的肝炎类型。由于缺乏精准HDV RNA检测方法,HDV的流行率被严重低估。HDV RNA是诊断HDV感染的金标准,在HDV的诊断、筛查和指导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因HDV基因型多、二级结构牢固,导致HDV RNA检测困难。本文就HDV RNA诊断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HDV RNA检测方法从定性到定量检测的进展,为了解HDV RNA检测重要意义以及促进HDV RNA检测新方法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