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2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人工肝支持系统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型肝炎及肝脏功能衰竭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而且治疗效果差,临床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危及肝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国内肝脏移植病例数近年几乎以倍数增长,但因为价格昂贵、供肝短缺、文化观念及技术因素的限制,还远未普及。人工肝就是在此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一套以血液净化为基础的治疗方法,目前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和普及,已经成为重型肝炎、肝衰竭及其它类型肝病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62.
酒精对体外肝细胞极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酒精对培养肝细胞极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三明治构型培养成鼠肝细胞并观察酒精干预下其形态、膜区域蛋白特异性分布以及P450-b和白蛋白mRNA表达的变化,以确定酒精对肝细胞极性的影响。结果酒精干预后,肝细胞变扁平、多核、胞浆稀薄,肝板样结构消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明肝细胞膜区域蛋白失去特异性分布;原位杂交显示加入酒精后只有较弱的P450+b和白蛋白mRNA阳性表达。结论酒精可导致肝细胞极性破坏.从而造成肝细胞损伤,本研究为在细胞水平研究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一个体外模型,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63.
优思弗联合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优思弗)联合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慢性重型肝炎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应用优思弗联合人工肝及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32例,仅用综合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检查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根据疗效判断标准,在其4周时显效率为46.9%,有效率为25.0%,无效率为28.1%,总有效率为71.9%,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优思弗联合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64.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及肝衰竭患者血浆对C3A细胞株的影响,为研究应用C3A细胞株的生物反应器进行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100%正常人血浆(normalhumanplasma,NHP)和100%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浆(chronicseverehepatitisplasma,CSHP)培养C3A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检测细胞活力,通过3H-亮氨酸掺入法检测细胞蛋白合成速率,Western-blot分析比较白蛋白合成功能,从细胞活力和蛋白合成方面研究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对C3A细胞的影响。结果①连续5天检测100%CSHP培养的C3A细胞活力均明显高于100%NHP组,(t值分别为6.26、4.89、3.55、3.94、6.17,P值均小于0.01);②第48h100%CSHP培养的C3A细胞蛋白合成速率高于100%NHP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t=5.93,P<0.01);③培养24h后Western-Blot分析可见100%CSHP组白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100%NHP组。结论CSHP对C3A细胞的增殖和蛋白合成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65.
探讨人工肝支持治疗对判断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161例经人工肝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的转归,探讨人工肝治疗对判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161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各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胆红素特异性吸附(bilirubin specific adsorption,BSA)、活性炭灌流(hemoperfusion,HP)、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y—cling system,MARS)、组合型生物人工肝(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HBL)、人工肝治疗,平均治疗2.7次。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分4个不同时段取血分别测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清内毒素水乎,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 20例治疗前伴肝性脑病患者昏迷程度减轻。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及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碱脂酶显著升高(P<0.O1和P<0.05)。92例患者痊愈,33例成功的实施肝移植,其余36例分别死于严重感染者、消化道大出血和肝肾综合征,存活率为77.64%。结论 人工肝可能作为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作为判断患者能否自然恢复或必须进行肝移植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366.
目的 追踪观察患者经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 (简称“生物人工肝”)治疗后有无逆转录病毒 (PERVs)的感染。 方法 取中国实验用小型猪 ,采用 2部灌流法制备猪肝细胞 ,置生物反应器构成生物人工肝。 3例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先经单纯血浆置换 ,接着予以生物型人工肝治疗8~ 12h[循环猪肝细胞数 (2~ 3 )× 10 10 ]。留取猪肌肉组织、肝脏组织及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4和 3 0d患者血浆标本 ,分别测定PERVs逆转录酶活性。结果 猪的肌肉组织、肝脏组织和猪肝细胞培养悬浮液中逆转录酶活性分别为 2 3 4 3、2 0 4和 2 499U /m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 440~1 560U /ml,P <0 0 1)。患者治疗前逆转录酶活性为 1 3 66~ 1 654U/ml,治疗后即刻、治疗后 14和3 0d为 1 440~ 1 612U /ml ,与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的肌肉组织、肝脏组织和猪肝细胞培养悬浮液中均存在PERVs,并有该病毒复制。患者治疗后 1个月内均无PERVs感染。应及早建立完善的监测PERVs系统 ,筛选供体、监测受体 ,以保证猪肝细胞来源的生物人工肝和异种移植临床应用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367.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前后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28头中国实验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13)和治疗组(n=15),在给予1.2g/kg的D-氨基半乳糖后48h,治疗组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未进行任何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动物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在经过人工肝治疗后,治疗组的生存时间(128.7±11.3)h较对照组(67.9±9.4)h明显延长(t=15.9,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均出现暂时性下降,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1.9~4.7,P<0.05)。结论1次人工肝治疗可以使炎性细胞因子暂时下降,缓解急性肝衰竭的进程,但尚不能完全阻断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368.
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各种肝损伤伴随着肝再生。肝再生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被精确调控的过程。肝再生是否及时、充分与肝脏疾病的预后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69.
370.
一、人工肝的概念与分类 人工肝技术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从而协助治疗肝功能不全、肝衰竭或相关肝脏疾病.人工肝与一般内科药物治疗的主要区别在于分别通过"功能替代"和"功能加强"发挥作用.良好的解毒功能是人工肝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作用,由于自然肝脏具有合成、分泌、转化等多种作用,具有其中一种或几种功能的肝脏支持系统,从理论上讲都应该称为人工肝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