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37篇 |
免费 | 470篇 |
国内免费 | 3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8篇 |
儿科学 | 83篇 |
妇产科学 | 34篇 |
基础医学 | 504篇 |
口腔科学 | 176篇 |
临床医学 | 1353篇 |
内科学 | 888篇 |
皮肤病学 | 224篇 |
神经病学 | 169篇 |
特种医学 | 37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495篇 |
综合类 | 2731篇 |
预防医学 | 1047篇 |
眼科学 | 71篇 |
药学 | 1007篇 |
16篇 | |
中国医学 | 1006篇 |
肿瘤学 | 2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3篇 |
2023年 | 214篇 |
2022年 | 255篇 |
2021年 | 287篇 |
2020年 | 212篇 |
2019年 | 214篇 |
2018年 | 232篇 |
2017年 | 156篇 |
2016年 | 162篇 |
2015年 | 200篇 |
2014年 | 484篇 |
2013年 | 376篇 |
2012年 | 435篇 |
2011年 | 458篇 |
2010年 | 452篇 |
2009年 | 480篇 |
2008年 | 474篇 |
2007年 | 451篇 |
2006年 | 486篇 |
2005年 | 423篇 |
2004年 | 442篇 |
2003年 | 380篇 |
2002年 | 325篇 |
2001年 | 279篇 |
2000年 | 319篇 |
1999年 | 284篇 |
1998年 | 267篇 |
1997年 | 256篇 |
1996年 | 248篇 |
1995年 | 201篇 |
1994年 | 200篇 |
1993年 | 158篇 |
1992年 | 117篇 |
1991年 | 102篇 |
1990年 | 83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6篇 |
1976年 | 2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研究细节管理减少老年留置普通硅胶胃管患者鼻饲饮食后并发症、减少感染及死亡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80例老年留置普通硅胶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干预组40例,对照组患者鼻饲饮食实施常规管理,干预组患者鼻饲饮食实施管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发生胃肠道并发症6例,无堵管现象,肺部感染2例;对照组发生胃肠道... 相似文献
5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作为新型免疫治疗手段,已使许多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自2018年以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陆续批准了10余种ICIs治疗晚期实体瘤适应证。随着ICIs逐渐成为一种广谱的抗肿瘤手段,治疗人群在不断扩展。其中,特殊人群,即具有某些临床病理特征的肿瘤患者,既往常被排除在ICIs临床试验之外。即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对特殊人群使用ICIs前进行筛查做了初步推荐,但全程管理建议仍然不足。为了更好地指导特殊人群合理、安全使用ICIs,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经充分酝酿和讨论,最终形成本共识,作为临床医师用药时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究不同的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狭窄程度和分叉血管曲率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建立不同分叉血管曲率半径和 LAD 分支狭窄率的理想模型,使用流固耦合(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FSI)方法评估不同曲率半径和不同狭窄率情况下对血流和壁面剪切力相关指标的影响。 结果 LAD 发生狭窄后,高震荡剪切指数(oscillatory shear index, OSI)和高相对滞留时间(relative residence time, RRT)区域主要分布于 LAD 分叉脊对侧、弯曲外侧狭窄位置下游近端和弯曲内侧下游远端,并且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会扩大其区域与程度;由于曲率半径减小,弯曲内侧中的高 OSI 和 RRT 会向 LAD 下游远端分布,高 RRT 区域面积相对整个血管面积平均降幅能够达到 35. 68% 。 结论 LAD 狭窄的存在会增加狭窄位置下游和 LAD 分叉脊对侧发生继发性狭窄的风险。 曲率降低会促进弯曲内侧斑块的形成与发展,但从整个血管来看,又会细微地降低斑块形成概率。 研究结果可为治疗 LAD 病变与预防继发性狭窄提供方案设计与优化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4.
目的为获得高效价的马血浆,选择最佳E型肉毒类毒素免疫原配制比例。方法用3种不同配制比例配制E型肉毒类毒素免疫原,免疫原1、2、3分别为V(羊毛脂):V(液体石蜡):V(精制E型肉毒类毒素抗原)=1:2:6,1:2:3,1:2:2。将24匹马分为3组,分别用3种免疫原按常规法免疫,采用小鼠中和试验方法检测马血浆效价。结果用免疫原2免疫的马匹,马血浆平均效价比用免疫原1、3平均效价提高了36.3%,且马匹表现状况好于免疫原1、3。结论免疫原2的配制比例使用安全、稳定性良好、马匹免疫效果较好,为目前抗毒素生产用免疫原最佳配制比例。 相似文献
55.
56.
医用胶在外科应用中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就医用胶在小儿外科的应用作一综述供参考,研究中也发现医用胶在小儿头面部伤口应用避免瘢痕形成、避免拆线等操作。医用胶对小儿疝的临床应用中有降低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及抗感染的效果。医用胶也有一定防止术后出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与妊娠期胆汁淤积症(ICP)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既往诊治的ICP孕妇14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孕妇是否出现不良妊娠结局作为分组标准,其中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61例作为不良组,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8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不良组...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非高危妊娠的最佳引产时机。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行引产术的孕40~41~(+6)周非高危初产妇456例,按引产孕周分为40~40~(+6)周引产组(研究组,284例)和41~41~(+6)周引产组(对照组,172例),比较两组的剖宫产率、产程情况、引产并发症及母儿结局等,探讨非高危妊娠的引产时机。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及引产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91.84±225.73)min vs (471.99±268.86)min;(53.73±31.58)min vs (65.41±38.66)min;(452.98±235.84)min vs (535.75±259.8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引产失败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转NICU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产儿死亡及孕产妇死亡发生。结论:40~40~(+6)周引产与41~41~(+6)周引产相比,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且不增加引产失败率、剖宫产率及其他并发症。对于非高危初产妇,在40~40~(+6)周施行引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9.
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28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子宫内膜切除术是通过去除子宫内膜,达到减少经血量目的的腔内手术,主要适应症为功血,可同时切除突向宫腔的肌瘤。腺肌病因有进一步手术的指征,故非适应症。在1990年5月至1993年4月所施208例子宫内膜切除术中,经术中镜下所见,B超监视示灌流液进入肌层及病理证实,发现子宫腺肌病28例。经术后3~34个月随访,2例子宫切除,26例疗效满意,成功率92.86%,月经均有改善,贫血治愈,18例术前痛经者77.8%术后痛经消失,22.2%减轻。文中就子宫内膜切除术能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育龄妇女,子宫切除的治疗原则常使患者望而却步,若术前能对此病正确诊断,选择轻症患者行子宫内膜切除术,有可能成为代替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全新方法。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