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9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幽门螺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流行病学的发展,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其流行特征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通过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人们也认识到幽门螺杆菌与不同的疾病结局有关,而具有不同遗传基因位点的人群感染该菌后产生的结局也不同,这就为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各方面提供了更为确凿的依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比较不同临床结局EV71毒株的VP1和5' UTR序列,确定2010年郑州EV71的型别.方法 对采集自2010年3~5月的46个手足口病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处理,然后提取病毒的RNA,获得部分EV71株的VP1和5' UTR核酸序列,用MEGA5对序列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测EV71阳性标本30例;其中9个毒株的VP1核酸序列一致率在97.82%以上,氨基酸序列一致率为100%;这9个毒株的5' UTR核酸序列一致率在96.94%以上;经过系统进化分析发现2010年郑州EV71分离株属于C4a亚型;根据EV71 5' UTR核酸序列一型的结果与根据VP1核酸序列分型的结果一致.结论 2010年郑州EV71分离株属于C4a亚型,各毒株间VP1及5’UTR核酸序列的同源性较高;根据EV71 5'UTR核酸序列分型的结果与根据VP1核酸序列分型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3.
  目的  SARS-CoV-2感染不仅引起呼吸系统病变,且可能累及生殖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本研究探讨SARS-CoV-2 nsp8基因变异、Nsp8蛋白结构与生物学功能及靶向药物,为建立更有效的防控策略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和大型生物数据库,分析nsp8基因变异性、Nsp8理化特征、空间结构、抗原表位、生物功能、药物结合靶点等。  结果  基于3种28株冠状病毒的nsp8序列构建了进化树;SARS-CoV-2毒株间nsp8基因保守性为99%~100%,与SARS遗传距离较MERS近;Nsp8无信号肽及跨膜区;在体外网织红细胞内半衰期为4 h,具有亲水性;获得Nsp8二级和三级结构模型;Nsp8具有线性B细胞和CTL细胞抗原表位、磷酸化及SUMO修饰位点;从DrugBank数据库筛选出可靶向结合Nsp8的四种药物。  结论  Nsp8具有典型抗原分子特征,参与病毒复制,且同种不同株nsp8基因高度保守,在病毒致病机制、分型及防治研究中具有应用潜力。在全球亟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效防治措施的状况下,靶向结合Nsp8的化疗药物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的鉴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UreB蛋白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为H.pylori致病机制和免疫防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前期纯化制备的由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 TB1/pMAL-c2x-UreB表达的H.pylori UreB重组蛋白(rUreB),对实验组小鼠进行背部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蛋白纯化过柱缓冲液(Column buffer)替代重组蛋白注射液。在注射后1周和2周采集小鼠血液样品,进行血细胞常规计数和淋巴细胞流式分析。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血液免疫细胞构成比的差异。结果全血细胞计数显示,实验组红细胞(RBC)和白细胞(WBC)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rUreB免疫后1周,小鼠外周血CD4~- CD3~+ T细胞和CD3~+ T细胞在总淋巴细胞中所占构成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 CD3~+ T淋巴细胞与总淋巴细胞比值、CD4~+ CD3~+与CD4~- CD3~+T淋巴细胞比值在免疫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ylori UreB经皮下注射可改变淋巴细胞亚群的构成比,且该效应具有明显时效性特征。该研究发现,对H.pylori感染免疫和致病机制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5.
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这种病毒在非洲持续存在,在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致死性感染的散发和暴发时有报道。2014年埃博拉病毒病的流行是该病自发现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也是该疾病首次在西非地区流行。虽然在我国出现该病暴发流行的风险很低,但采取防范措施仍然是必要的。本文对埃博拉病毒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志贺菌敏感株进行诱导使其耐多药,研究其诱导耐药前后marOR基因的差异。方法用4类抗生素的次抑菌浓度对临床分离鉴定的志贺菌敏感株进行诱导耐多药试验。对志贺菌敏感株及诱导耐多药株的marOR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测序比较其诱导耐药前后marOR基因序列的差异。结果成功获得志贺菌诱导耐多药株,命名为YD株;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初始菌株的6~8倍;该诱导耐药株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磺胺甲基异恶唑、头孢噻吩等均耐药;测序结果发现诱导耐药株marOR基因YD株有6个位点出现突变,其中5个为同义突变,1个为错义突变(1630位点A→G,赖氨酸→精氨酸)。结论 marOR基因的突变可能是志贺菌诱导耐药的调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7.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88.
由于霍乱弧菌O1群菌株中仅有部分可以引起霍乱流行,研究其主要毒力基因分布和DNA分子特征,已成为目前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应用原位杂交法对471株O1群VC的主要毒力基因分布情况进行检测,用核酸脉冲场凝胶电泳对其中34株进行染色体DNA特征和CT基因Southem杂交分析。  相似文献   
89.
霍乱弧菌非O1群菌株多位点酶电泳分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准确分型和分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应用多位点酶电泳地对来源不同的98株非O1群乱弧菌进行12个酶基因位点的检测和分子分型研究。结果:98例非O1群霍乱弧菌可以分为59个ET型,每个型别所包含的菌株数较少。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基于CRISPR/Cas的大肠埃希菌分子标志物的监测研究。方法 通过BLAST收集GenBank数据库中135株全基因组测序大肠埃希菌、203株鸟枪法测序大肠埃希菌的CRISPR/Cas和PCR扩增、测序获得本实验室保存361株大肠埃希菌(包括38株大肠埃希菌O157:H7)的CRISPR序列,应用CRISPR Finder在线软件分析CRISPR特征、DNAMAN软件进行间隔序列的比对,使用Clustal Ⅹ进行cas多序列比对和Mega 5.1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本研究以全新的视角对大肠埃希菌的CRISPR/Cas位置进行描述;结果显示,135株全基因组测序、203株鸟枪法测序和361株本实验室测序的大肠埃希菌中分别有77.04%、100.00%和75.62%的大肠埃希菌具有CRISPR1,分别有74.81%、100.00%和92.24%的大肠埃希菌具有CRISPR2,分别有11.85%、0和1.39%的大肠埃希菌具有CRISPR3和CRISPR4;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全基因组测序的1株和本实验室测序的2株大肠埃希菌存在4个CRISPR位点;缺少cas的CRISPR1下游有插入序列存在。在699株大肠埃希菌中,8株O55:H7、180株O157:H7、8株O157:HNM、40株O104:H4、4株O145:H28有独特的CRISPR;间隔序列的缺失可发生在CRISPR中间;依据I-E和I-F的cas构建系统发育树,均可分为两类。结论 大肠埃希菌的CRISPR/Cas可能作为鉴定强毒株大肠埃希菌或者新型菌株的分子标志物。间隔序列的缺失或获得可能与噬菌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