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目的观察血管外支架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DS)的体外毒性和体内生物相容性。方法按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MTT法进行PDS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并进行体内植入降解实验。结果PDS网状支架材料对细胞形态、生长代谢和增殖不构成损害;PDS在体内12周左右开始加速降解,24周完全降解吸收,炎性反应也减退消失,材料区域被新生纤维组织取代,降解过程中未对周围组织产生不良刺激。结论PDS支架材料元细胞毒性,组织反应轻,可满足体内植入的要求。  相似文献   
32.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只。对照组单纯行颈外静脉移植,实验组同时移植可降解性聚对二氧环己酮(PDS)血管外支架。术后4周取出移植静脉,测量其内膜、中膜的厚度和面积,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计算细胞增殖率。结果显示,实验组PDS血管外支架与移植静脉壁之间形成了富含毛细血管的新生外膜,移植静脉中膜及内膜厚度、面积皆小于对照组(P均〈0.05);其细胞增殖率为22%±11%,低于对照组的37%±15%(P〈0.05)。认为可降解性PDS血管外支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早期可以明显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和中膜增生。  相似文献   
33.
背景与目的局部晚期肺癌约占肺癌的35%-40%,其内科治疗平均生存6-8个月。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和总结检测肺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对局部晚期肺癌病人进行"分子分期",指导选择局部晚期肺癌手术适应症、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受益者,以及对局部晚期肺癌进行"个体化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其对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检测516例局部晚期肺癌病人手术前外周血CK19mRNA表达(其中115例行术前新辅助化疗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别检测病人外周血"微转移"),对肺癌"微转移"进行"分子诊断",对肺癌病人进行"个体化分子分期",指导临床选择外科手术适应症、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获益者。回顾分析516例局部晚期肺癌基于"分子分期"的"个体化外科治疗"的长期生存结果。结果 516例病人中鳞癌322例,非鳞癌194例;P-TNM分期:IIIA期112例,IIIB期404例;"个体化分子P-TNM分期":M-IIIA期:97例,M-IIIB期:278例,M-IV期:141例。本组病例行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256例;肺叶切除联合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41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联合上腔静脉切除重建90例;肺切除联合部分膈肌切除重建3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联合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30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联合主动脉鞘膜切除10例;右全肺切除联合左心房、右侧全部膈肌、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切除重建1例;肺切除联合气管隆突切除重建10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联合气管隆突切除重建和上腔静脉切除重建,或联合上腔静脉和左心房、或联合气管隆突和左心房切除重建55例。手术死亡5例,死亡率为0.97%。516例肺癌病人中141例外周血检测到CK19mRNA表达,阳性率为27.3%。肺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阳性率与肺癌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N分期等均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原发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本组肺癌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43.74±7.21个月,1年生存率为89.1%,3年生存率为39.3%,5年生存率为19.8%,10年生存率为10.4%。术后生存率与外周血"微转移"、肺癌组织学类型、原发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个体化"分子P-TNM分期、外周血"微转移"、病理类型和N分期是预测局部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1)肺癌病人外周血中存在用常规方法不能检测得到的"微转移";(2)检测肺癌病人外周血中CK19mRNA表达应用于肺癌微转移的"分子诊断"和"分子分期,有助于指导选择外科手术适应症、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受益者;(3)基于"分子分期"的局部晚期肺癌的"个体化外科治疗"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治愈率和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34.
将纯聚己内酯(PCL)、甲壳素短纤维增强PCL复合材料和聚DL-乳酸分别置于生理盐水溶液中,进行体外降解实验研究。于2、4、8、12、16、24周分别取材,测试降解液pH值、试样失重率及力学性能的变化,并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甲壳素短纤维增强PCL初始强度大于纯PCL,在降解过程中,浸泡液pH值呈弱酸性和中性,失重速率快于纯PCL,力学性能先高后低,强度和模量值24周与初始值相差不大。通过以上体外降解实验可以得出结论:PCL树脂复合甲壳素纤维后,加快降解速度,提高力学性能,缓冲材料局部pH值的下降,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胸壁缺损修补及骨科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35.
人工材料胸壁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影响胸壁缺损重建的因素很多 ,但主要是缺损的部位、大小和深度。缺损范围较小或特殊部位的缺损 ,如前胸壁直径小于 5cm ,后胸壁小于 10cm ,一般直接缝合即可。但全层大块胸壁缺损 ,尤其在前胸壁及侧胸壁 ,范围超过 6cm× 6cm且相连 3根以上肋骨受损时 ,应考虑行胸壁骨性重建 ,以恢复胸廓的坚固性和稳定性 ,否则术后将引起胸壁软化和反常呼吸 ,造成呼吸、循环的紊乱〔1 - 5〕。重建胸壁缺损的材料分为自体组织、同种异体组织和人工材料。自体组织和同种异体组织虽然被认为是最符合人体生理的修复材料 ,但取材有限、增加创伤、增加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36.
心脏电击复律是用较强的脉冲电流直接或经胸壁作用通过心肌,使心肌各部分瞬间同时除极,以终止异位节律使之恢复窦律的一种方法,其具有作用快、疗效高、安全与简便特点,并可避免大剂量抗心律失常药物所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7.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多为广泛性脑损伤,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存在极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因此,及时处理并发症,有助于提高重型颅脑外伤的抢救率。笔者现就近1年来收住本  相似文献   
38.
39.
<正>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 in adolescent patie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is presented of patients less than 30 years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of bronchogenic carcinoma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良性疾病全肺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和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良性疾病全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30天内发生的并发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良性疾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3例(24.26%)出现术后并发症,围术期死亡5例(3.68%).单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类型(P=0.041)、术侧(P =0.014)、出血量(P=0.010)及手术持续时间(P =0.009)是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类型(HR3.158,95% CI 1.248~7.992,P=0.015)和手术持续时间(HR2.508,95% CI 1.035 ~6.080,P=0.042)为良性病变全肺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良性疾病全肺切除术后伴有高并发症发生率.但通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科学合理进行围术期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全肺切除仍然可以作为良性肺疾病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